老佛爷到底有没有挪用北洋海军军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06:50 2

摘要:1894 年 9 月 17 日,甲午海战,黄海海面战火纷飞,北洋水师 “定远” 号主炮突发卡壳,管带刘步蟾心急如焚,这门克虏伯巨炮因三年未更换膛线,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与此同时,北京颐和园里,慈禧太后正欣赏着新建的佛香阁,阳光下琉璃瓦闪烁着刺眼的金光。

1894 年 9 月 17 日,甲午海战,黄海海面战火纷飞,北洋水师 “定远” 号主炮突发卡壳,管带刘步蟾心急如焚,这门克虏伯巨炮因三年未更换膛线,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与此同时,北京颐和园里,慈禧太后正欣赏着新建的佛香阁,阳光下琉璃瓦闪烁着刺眼的金光。

甲午海战

一边是关乎国家存亡的海战陷入危机,一边是太后悠闲享受,这两个相隔千里的场景,被一个流传百年的指控紧密相连:慈禧挪用北洋军费修建颐和园,导致甲午战败。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醇亲王奕譞设立海军衙门时,竟提出 “昆明习水,原备海军之用”,把皇家园林工程和海军建设搅和到了一起。海军衙门刚成立第二年,就打着为海军“筹款” 的幌子,开始修建颐和园,搞出了 “拿水师的钱养园林” 的荒唐事。

从经费去向来看,问题更是一大堆。时任户部尚书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太后命海军衙门岁拨三十万两修园"。但李鸿章在给幕僚盛宣怀的密信里却说:"园工之款,多系各处报效"。事实上有260 万两海军巨款息银被挪去修颐和园;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发现:1891-1894年间,各省督抚"孝敬"颐和园的"海军报效银"总计达300万两。这些钱本应是地方支援海军的专项资金。总税务司赫德的日记还记载,220 万两海关税银被截留用于此。


1888 年秋天,慈禧坐着画舫 “验收” 海军建设成果,湖面上居然摆着 12 艘纸扎铁甲舰,水手们穿着新式军服演练登船,这场闹剧花了 8 万两白银,相当于北洋海军半年实弹演习的经费,简直离谱!魔幻程度比起印度军队也不遑多让。

挪用各省海军协饷(约占60%)截留海关税收(约占30%)克扣官兵俸饷(约占10%)
这种"化整为零"的手法,让后世很难找到直接证据,因此总有人试图给慈禧 “洗白”。他们说,海军经费和海军衙门经费不是一回事。海军经费一年定额 400 万两,但实际到手还不到 60%;海军衙门经费靠盐课、厘金等收入,一年能有 800 多万两,颐和园用的是海军衙门的钱,没动北洋舰队的军费。
而且,颐和园主要工程在 1886 - 1891 年,北洋海军 1888 年就成军了,1891 年起才停购军械,在挪用最厉害的 1889 - 1891 年,海军经费还是正常拨发的。另外,1894 年甲午战前,清廷通过 “昭信股票” 筹集了 2000 万两海军特别经费,说明不挪用军费也能维持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军人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这背后藏着严重的制度性腐败。海军衙门每年有 120 万两 “报效银” 不知去向,导致舰船没法好好维修;内务府每年收 80 万两 “节敬”,影响了弹药采购;官员贪污 60 万两,训练经费大打折扣。

甲午海战,第一次有女性作为战斗人员参加战争


李鸿章之所以默许挪用,一是想让慈禧支持北洋系掌控海军衙门,二是借工程承包给淮军旧部捞好处,比如把园内电灯工程承包给盛宣怀。定远舰主炮到最后只剩 3 枚实弹,其他都是训练弹,就是因为 1889 年海军衙门采购弹药的 500 万两拨款,被挪去给佛香阁贴金了。

从财政角度讲,虽说海军经费没被直接挪用,但海军衙门设立的初衷,就是给皇室搞钱,刚好北洋水师需要的经费多,自然从这薅最多的羊毛,这间接导致国防投入不够。1888 - 1894 年,清廷海军投入中,1100 万两左右用在舰队建设上,980 万两左右却进了皇室口袋,这种 “合法挪用” 危害更大。

武昌首义


民国时,革命党为了揭露清廷腐败、唤醒民众,所以大力宣传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这一说法。在当时,部分革命党人甚至以为这是基于宣传需要而编造的内容。后来的学者自然不太认同,提出了些不同看法。
然而,时过境迁,伴随更多国内外文献档案的曝光,慈禧当年的所作所为逐渐真相大白。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层层揭开,各种账目往来与资金挪用路径清晰可辨。现在,可以无比确定地说,慈禧为满足一己私欲,实实在在地挪用了北洋海军军费,用于建造颐和园,满足其奢靡享乐的生活。

签署马关条约

颐和园的琉璃瓦见证了慈禧的奢华,黄海的硝烟则诉说着战争的惨痛。你把780 万两巨额白银变成了万寿山上的琉璃脊兽时,自然也就为这个帝国敲响了比《马关条约》更震耳的丧钟。(本文部分档案证据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朱批奏折》、日本防卫省《日清战争史料》、大英图书馆《莫理循档案》)#宝藏兴趣创作大赛#

来源:六得飞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