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世界AI化似乎已成定势,不可逆转。生逢AI时代,每个人学会使用AI也是一个时代天命。与其观望,不如接纳。A I只能是助手,不能让它代替大脑。它可真可伪,看它吸收的是什么“营养”。
未来世界AI化似乎已成定势,不可逆转。生逢AI时代,每个人学会使用AI也是一个时代天命。与其观望,不如接纳。A I只能是助手,不能让它代替大脑。它可真可伪,看它吸收的是什么“营养”。
在虚拟世界到处充满谣言不实信息的当下,让AI去净化信息那的确有些天真的想法。如果你给DeepSeek提供具有价值导向和目的导向的关键词和要求,来评价舆论界有一定影响的某一个人,DeepSeekd迅速提供一段用词精妙有鼻子有眼的所谓“评价”,这个评价正是你想要的,如果你又把这个“评价”发到网上,接下来的结果就自然而然了。
如此往复流传于更多无脑、好奇、不想用脑的网众之间,证伪变得越来越难,白变黑,黑更黑……当然,相反的情形也可以在这个大语言模型下生成并谬种流传。
自己还是要有判断和思考能力,我最近在使用DeepSeeK和豆包时就发现有些数据和回答偏离真实数据。真的是三人成虎,五人成章,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中,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正在重塑人类获取知识和认知世界的方式。这种重塑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一场关于人类思维能力的深刻危机。当我们习惯于依赖AI提供的信息时,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正在悄然退化,这种退化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分析用户行为,精准地推送符合个人偏好的信息,这种看似贴心的服务实则构筑了一个无形的信息牢笼。
在这个牢笼中,我们接触到的都是经过算法筛选的、符合我们既有认知的信息,所有的异质观点都会被系统性地过滤掉。这种信息的投喂模式,使得我们的认知视野不断收窄,思维逐渐固化。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AI构建的信息茧房里,疑问和惊奇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我们看到的都是算法认为我们“应该”看到的内容。这种信息的投喂模式,正在扼杀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更令人担忧的是,AI生成的内容往往披着客观理性的外衣,实则暗含特定的价值导向。这些内容经过精心包装,以其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呈现,使得普通受众难以辨别其真伪。当这些内容在社交网络中传播时,又会进一步强化信息茧房的壁垒。
在算法的支配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结论,从而失去了质疑和思考的动力。这种思维惰性的蔓延,正在侵蚀人类最宝贵的理性思考能力。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但在AI时代,这根芦苇似乎正在失去思考的能力。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但其呈现方式却极具迷惑性。通过大数据分析,AI能够精准把握受众心理,用看似严谨的逻辑和翔实的“证据”编织出令人信服的叙事。这种能力使得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些经过AI优化的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形成舆论浪潮。普通网民在信息洪流中难以辨别真伪,往往不加思考地接受和转发。这种群体性的认知偏差,使得真相变得越来越难以追寻。
当虚假信息反复传播,就会在公众认知中形成“真相效应”。即使这些信息最终被证伪,其造成的影响也难以完全消除。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社会的信息生态,加剧了认知危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警告说:“熟知非真知。”但在AI时代,人们往往将熟悉等同于真实,这种认知偏差正在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如果一个人利用AI生成对另一个人的虚假评价,看似“精妙”的评价,经过网络传播后,真相与虚假的界限变得模糊,证伪很困难。这种现象印证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预言:“在普遍欺骗的时代,说出真相就是革命行为。”
面对AI带来的认知挑战,我们必须重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保持批判性思维,对AI生成的信息保持必要的警惕,不盲目接受现成的结论。培养信息鉴别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是应对信息困境的关键。
在享受AI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技术的局限性。AI终究是工具,不能替代人类的思考和判断。我们需要在利用AI和保持独立思考之间找到平衡,避免成为技术的奴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AI时代,这句话显得尤为深刻。
这场认知革命的核心,是重建人类的主体性思维。我们要主动打破信息茧房,接触多元观点,在思想碰撞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在AI时代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倡“尽信书不如无书”,这种批判精神在AI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物致知”精神,为我们应对AI时代的信息困境提供了重要启示。《大学》有言:“致知在格物”,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得真知。在AI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不盲从、不轻信,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验证来获得真知。
道家思想中的“涤除玄览”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启示。老子主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强调要清除心灵的杂念和偏见,以清明的心智观察世界。在信息泛滥的AI时代,这种保持心灵清明、独立思考的态度尤为重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人类思维能力的重大考验。唯有坚守独立思考的底线,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在这场认知革命中守住人类的理性之光,共建一个既拥抱技术进步,又保持思维独立的信息文明新时代。
来源:酷猫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