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敬英烈——抗战馆邀青少年共赴红色传承之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08:26 2

摘要:清明之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创新推出“双线记忆”传承行动,通过沉浸式历史场景重现、宣教讲师云端导览、抗战主题数字课堂等多元形式,构筑起青少年与抗战精神的跨时空对话桥梁。

让历史照进未来,让青春挥汗奋斗。

清明之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创新推出“双线记忆”传承行动,通过沉浸式历史场景重现、宣教讲师云端导览、抗战主题数字课堂等多元形式,构筑起青少年与抗战精神的跨时空对话桥梁。

抗战馆宣讲团走进大成学校初中部

让历史硝烟化为课堂墨香,让英雄故事激发爱国情怀,使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的血液里流淌成担当的力量。清明节前夕,抗战馆志愿者宣讲团走进北京市大成学校初中部,通过沉浸式宣讲红色故事、朗诵抗战诗歌,让100余名师生聆听到有温度的历史记忆。

弘扬红色文化,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在于让跨越时空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志愿者讲解员李俊英宣讲《沙塘沟的红色乳娘》;闫虹、林汉京朗诵抗战诗歌《不朽》;杨金兰宣讲《用生命换将来》;唐纹、谢志红朗诵抗战诗歌《吹号者》;抗战馆青少年志愿者代表吴艾宸宣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通过宣讲、朗诵,让红色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实,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

李俊英宣讲《沙塘沟的红色乳娘》

闫虹、林汉京朗诵抗战诗歌《不朽》

杨金兰宣讲《用生命换将来》

唐纹、谢志红朗诵抗战诗歌《吹号者》

吴艾宸宣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英雄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们那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却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当宣讲团的声音在礼堂响起后,100名青少年眼含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志愿者闫虹:红色精神悄然生根

在大成中学,志愿者闫虹动情地说:“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眼神和认真的神情,我深受感动。红色精神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历史的回响与青春的朝气在此刻交融。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坚信革命先辈的热血与理想正通过年轻一代延续。红色传承不仅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年轻人一代油然而生的那种使命感,这正是宣讲最大的意义所在。”

志愿者唐纹: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志愿者唐纹激动地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推动薪火相传,这使命重如泰山。传承不是复制历史,而是帮青少年找到与英雄对话的密钥。通过跨越时空的共情,为红色精神加上最鲜活的时代注脚。”

志愿者吴艾宸:决心讲好红色故事

小小志愿者吴艾宸自豪地说:“作为志愿宣讲团成员,今天我为哥哥姐姐们讲述了中国航天的故事。我想告诉大家:红色精神并不只在战火纷飞的过去,英雄也不只在流血牺牲的战场。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该铭记、传承,更应该创新和努力!当掌声一次次响起,我倍受鼓舞,更坚定了讲好红色故事的决心!”

讲解员们的声音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拂去时光厚重的尘埃。号手牺牲的故事像枚银针,精准地刺入记忆的穴位。红色乳娘们的故事则像山间清泉,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汩汩流淌。我们何等幸运,出生在这个没有炮火硝烟,不必忍饥挨饿的和平年代!但是没有那些英雄的付出,哪来今天的和平,新时代的我们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八(2)班 张泓芃

这场宣讲对我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繁荣,更应该担当起历史责任。

——八(4)班 王沐涵

抗战馆宣讲团走进十一学校丰台小学

这个清明,红色故事不仅焕发新生,沉浸式思政课也让红色火种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抗战馆宣教讲师王欣等人,走进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筑起新长城”主题课程。精彩的抗战故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趣味互动问答,同学们踊跃发言,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线上活动

线上云课堂

这个清明,我们在追思,也在铭记。抗战馆在线上推出抗战云课堂《虎胆英雄—彭雪枫》,通过讲述英烈故事,让观众在云端走近这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抗日英雄,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4月2日至10日,抗战馆官网开设“清明节的铭记”专栏,为网民提供“云祭奠”服务,大家可通过献花、寄语等形式,网上祭英烈。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