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这五个让脑子变笨的习惯,一定要孩子戒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7:46 2

摘要:我们的大脑分不出习惯的好与坏,但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播种好习惯,坏习惯就会像野草一样见缝插针地疯长。

▎人民酱说:

我们的大脑分不出习惯的好与坏,但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播种好习惯,坏习惯就会像野草一样见缝插针地疯长。

全文2545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编辑丨人民酱

作者:可乐妈 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对亚特兰大3000名学生进行过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结果发现:

每当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时,班里排名后25%的学生通常会把上学期学到的东西忘了大半,中等生也与优等生拉开了更大的差距。且年级越高,这种现象愈发明显。

是暑假让我们的孩子变笨了吗?

研究者分析称,“暑假变笨”本质上是因为在假期这种无人监管的宽松氛围中,孩子们更容易养成不良习惯。

就像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员李浩英院长在《好习惯重塑全新大脑》一书中强调的:

“我们的大脑分不出习惯的好与坏,但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播种好习惯,坏习惯就会像野草一样见缝插针地疯长。”

开学了,以下5个常见的伤脑子的坏习惯,父母一定要督促孩子戒掉。

垃圾快乐上瘾

进入假期之后,在儿子的央求下,我放宽了他使用平板电脑的时间。

可一段时间后,我就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他原本很喜欢读科幻小说,经常抱着一本书爱不释手;可如今翻开书本还没五分钟,他就开始坐立不安。

不仅如此,他还总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网络热词,什么“看得我小脑萎缩了”、“包的呀”。

吓得我赶紧收回了他的电子产品使用权。

查过资料后才发现,游戏、直播、短视频……这些“垃圾快乐”是真的会让大脑变笨。

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短视频会在物理层面重塑着我们的大脑,长期刷短视频的人,大脑前额叶区域的灰质会减少。

而它正是负责抑制冲动、让孩子专注、有计划学习的高级认知功能区域,一旦受损,孩子将会失去宝贵的专注力、自控力。

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戒掉垃圾快乐的毒呢?

对此,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设计出了一个“数字断舍离计划”:

晚睡熬夜

这学期开学,朋友的儿子小高就要上初一了。

朋友很是重视,假期里给孩子布置了不少预习作业。

朋友本意是想让孩子提前熟悉新的内容,可等她检查时发现,就连学过的知识孩子也没掌握扎实:数学公式弄错,单词张冠李戴,连语文课文的段落大意都写得前言不搭后语……

朋友向一位熟悉的老师取经,大家一排查才发现,不是小高不用心,而是为了赶完妈妈布置的任务,小高经常熬到后半夜,效率也越来越低。

朋友自己也是一个“夜猫子”,总是熬夜加班或是刷剧,一开始她并没有把孩子晚睡当回事。

但她不知道,熬夜会对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对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加州大学神经学教授Mattew Walker在TED演讲中提到,没睡好与充足睡眠时的记忆力相差40%。

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学者也证实了,睡眠能够触发了大脑的节律性清洗。

新鲜的脑脊液(蓝色标识)在人体进入睡眠后,能够帮助大脑清除毒性蛋白质。

但若经常熬夜,大脑就没办法清洗内部的“毒素”,久而久之会变得越来越迟钝。

父母千万不要以为让孩子早睡仅仅是孩子个人的事情。

家长如果放任自己熬夜,无法说服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想要孩子早睡早起,父母要做到:

久坐不动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明明孩子一下午都坐在书桌前背单词,可等到了晚上你让他默写,发现他还是错误百出。

请先不要急着责怪孩子不用心,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坐得太久了。

一项研究表明:久坐行为与大脑内侧颞叶及其亚区域的厚度减少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坐得越久,厚度越薄。

而与记忆有关的海马体就存在于大脑的内侧颞叶中。

曾培养出过一个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的杨霞老师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说自己的儿子并非天才,儿子小时候很容易分心、协调性也很差,但她没有强迫儿子上课外班、逼他坐下学习。

而是坚持带儿子爬山,儿子大一些后,两个人还经常一起徒步。

正因如此,儿子的成绩开始渐渐提高,从一开始的B级、C级,到了最后,门门功课都是A级。

杨霞老师强调说,大脑最重要的营养剂就是运动。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尽早培养他运动的习惯:

拖延懒散

有人调侃:开学前的最后一晚,才是真正的万家灯火。

只因不少孩子暑假作业还没写完。

有的孩子试图一个人一支笔,用一个晚上创造一个奇迹,最后,什么填空题、选择题,只要填满就是胜利;

还有的开启了总动员模式,全家一起帮忙补作业,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一个人的作业,五个人的战场”。

以前看见类似的事情,只觉得有些好笑。

直到最近看到了一系列研究,我才意识到拖延懒散有多可怕。

有研究发现,爱拖延的人普遍压力更大。

毕竟,要用一个晚上做完一个假期的任务,身心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恐慌。

可如果孩子总是拖延,让大脑持续暴露在高压的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大脑的海马体和前额皮层。

导致大脑像被蒙在雾里,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情绪失调等症状,也就是所谓的“积懒成笨”。

那父母该怎么做,才能让拖延懒散的孩子“动”起来呢?

不吃早餐

马上要开学了,不少孩子还是会习惯性地赖床,觉得不吃早餐还能多睡一会儿,似乎是挺划算的。

但实际上,这种短暂的“好处”,远远抵不过长期不吃早餐带来的危害。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

在一整夜的消耗后,次日早晨还不进食,体内的糖原便会储备不足,从而影响大脑的运转效率。

大脑长期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久而久之,就会拉低孩子的智商。

所以,想要孩子脑子好使,就一定要敦促他吃早餐。

神经学家拉马钱德兰说过:大脑的可塑性,比我们想象中更依赖日常习惯。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

一个清醒、敏锐的大脑,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开学礼物。

趁着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帮孩子戒掉假期里养成的坏习惯,将大脑调回“高效模式”,战力十足地在新学期里扬帆起航吧。

来源:人民家庭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