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壸秋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4:38 1

摘要:“冰壶秋月”出自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史·李侗传》亦言:“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皆喻品格高尚。

朱广志

“冰壶秋月”出自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史·李侗传》亦言:“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皆喻品格高尚。

“冰壶”指的是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明净,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秋月”指的是秋天的月亮,比喻皎洁明亮,象征着纯净和美好;将这两个意象结合起来,“冰壶秋月”形容的是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洁。

在古代诗词中,冰和玉壶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高尚的品格。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在《代白头吟》中写道:“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用“玉壶冰”比喻为人高洁的品格和为官清廉的操守。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汉高祖功臣颂》中也有“心若怀冰”的说法,比喻心地纯洁。唐代诗人王昌龄则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自喻,“冰心”与“玉壶”皆喻品性高洁,不仅表达了自己纯洁无瑕的品格,也展示了他面对人生挑战时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冰壶”因其冰清玉洁常被唐人比喻为官廉洁。唐朝名相姚崇在《冰壶诫》写道:“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姚崇借物喻理,告诫官员要修身养德,持廉守节,赞扬“内怀冰清,外涵玉润”的为官之德,抨击“当官以害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的贪腐行径;推崇“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的人生信条,并引用“吴隐酌泉,庞参致水”的典故劝诫在位官员要清廉如水。

唐朝大诗人们受宰相姚崇的影响,创作了一系列以冰壶为主题的廉政诗,使冰壶成为赞颂政清德高、公正无私的象征,让冰壶象征高洁品格深入人心。大诗人王维科举凭《赋得清如玉壶冰》夺魁,诗中体现了冰壶所代表的廉洁之意;李白赠予时任清漳县令的侄子李聿的诗作《赠清漳明府侄聿》,用白玉壶中清澈见底的水比喻李聿政治清明、洞察一切,展现了冰壶在文学中象征为官清廉的寓意。不但如此,冰壶更被引为科举命题。

古代许多清官廉吏坚守“冰壶秋月”的高尚品格,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东晋名士吴隐之,曾任广州太守,广州是通商口岸,堆金砌银,但他特地去饮“贪泉”水,饮后写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表明自己不会改变廉洁之心,在任期间清廉自守,力矫时弊,政声卓著;东汉名臣庞参,做汉阳太守时,拜访任棠,任棠在门前放置薤白一钵,清水一盂,庞参明白其寓意,廉洁奉公,为政清明,抑强助弱,深得民心。

不同的是时代,同样的是情怀。为民之情如玉壶冰心,在历史的长河里清亮可鉴。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清贫》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冰壶秋月”的操守,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扎实有效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冰壶”之心、常立“冰壶”之志、常守“冰壶”之德,始终保持冰壶秋月般的品行和境界,涵养“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浩然正气,从小事小节上守起,从高从严要求自己,从一点一滴上完善自我,才能行得端、走得正,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做到忠诚尽职。

来源:旅行在脚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