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上有两类书:一类是深刻而重要的著作,另一类是迎合大众的畅销书。遗憾的是,这两者鲜少交集。然而,塞斯·哈普(Seth Harp)的《布拉格堡贩毒集团:特种部队中的毒品走私与谋杀》(The Fort Bragg Cartel: Drug Smuggling a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世界上有两类书:一类是深刻而重要的著作,另一类是迎合大众的畅销书。遗憾的是,这两者鲜少交集。然而,塞斯·哈普(Seth Harp)的《布拉格堡贩毒集团:特种部队中的毒品走私与谋杀》(The Fort Bragg Cartel: Drug Smuggling and Murder by Special Forces)却是一个罕见的例外。这部深刻揭露归国特种部队人员在美国社区实施犯罪暴行的调查报告,一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正筹拍成HBO剧集。
该书的轰动效应仿佛是为当下量身定制。就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以打击暴力犯罪和毒品走私为借口,非法将军队部署至美国街头,并以激进新方式扩张战争行动之际,哈普的著作掀起了轩然大波。近日,《雅各宾》(Jacobin)杂志记者布兰科·马尔切蒂奇(Branko Marcetic)专访了这位调查记者兼退伍军人,深入探讨了美国军事干预的演变、其鲜为人知的本土反噬,以及书中未曾收录的新细节。
马尔切蒂奇:您如何描述公众认知中特种部队成员的形象?这种形象与您调查中发现的真实情况有何差异?
哈普:公众对特种作战人员的认知主要受影视作品塑造,他们被描绘成动作英雄。现实远比这复杂得多。陆军特种部队在越南战争时期形成了其独特职能:培训外国军队,建立代理武装力量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他们是训练者,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为当地部队配备武器、提供资金补给、传授作战技巧,并在实战中亲自指挥。
马尔切蒂奇:尽管他们被塑造成英雄,但许多人最终对所作所为深感悔恨,这导致了你书中详述的心理创伤。
哈普:是的,塞巴斯蒂安·容格(Sebastian Junger)多年前在《部落》(Tribe)一书中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说:正是战争目标缺乏整合性,导致士兵在战后承受痛苦并陷入良知挣扎。因为他们为的是异化的利益而战,而非为自己的“部落”而战。暴力行为缺乏正当目标支撑,正是特种部队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道德创伤泛滥的根源。
海豹突击队员互称“兄弟”,但这种情谊与狩猎采集者之间血脉相连的亲情截然不同。我认为这正是症结所在。加上大多数退伍军人认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毫无价值,这种缺乏正当性的暴力行为,最终让士兵们深受其害。
马尔切蒂奇:当前,军队职能正以打击犯罪和毒品为名,被极度扩张至美国国内。但身心受创的士兵却最终在国内实施犯罪暴力,甚至涉足毒品交易。国内毒品交易有多少可归咎于美军?
哈普:我认为不能简单归咎于“害群之马”或孤立事件,因为这类案例实在太多。我的著作主要聚焦于2020年在布拉格堡(Fort Bragg)遇害的特种作战人员蒂莫西·杜马斯(Timothy Dumas)和比利·拉维涅(Billy Lavigne)。然而,此后数年间,布拉格堡又曝出多起案件。
例如,“绿色贝雷帽”成员托德·迈克尔·富尔克森(Todd Michael Fulkerson)被定罪,罪名是与锡那罗亚贩毒集团勾结,通过亚利桑那州边境走私毒品。另一人豪尔赫·埃斯特班·加西亚(Jorge Esteban Garcia),曾担任布拉格堡首席职业顾问长达二十年,本应指导退役士兵规划职业,却实际为贩毒集团招募人员,最终因贩运冰毒及支持暴力极端组织被定罪。此外,布拉格堡第44医疗旅的数名士兵因通过邮政系统从西非喀麦隆走私大量氯胺酮被定罪。
以上三起案件仅发生于近十八个月内,且集中于同一军事基地。细究这些案例,可见多少案件被掩盖,又有多少案件未能通过刑事司法系统最终定罪。我认为不能将涉毒士兵简单归为“害群之马”或孤立事件,因为涉案人数实在太多。
至于美国境内有多少比例的毒品由军方人员走私,我认为因种种原因根本无法量化。但可以明确的是:纵观全球所有大型毒品生产地,无一例外地存在这样的规律:美国军事干预先于该国沦为毒品国家,而非相反。无论是墨西哥、哥伦比亚、阿富汗还是如今的缅甸,这些国家占据全球毒品产量的绝大部分,且都拥有悠久的美国军事与情报干预历史——这些干预都发生在它们成为毒品国家之前。
马尔切蒂奇:您的著作描述的军事鲁莽行为令我联想到加沙地带的现状。您书中特种部队实施的极端暴力,是否可能不再只是美军机器的阴暗角落,而成为所有人的运作模式?
哈普:当前局势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剧变。在以色列对加沙发动进攻的前两年,有一点变得很清楚:相比之下,以色列国防军(IDF)的所作所为反而让美军显得相当“体面”。虽然这种比较并不严谨,但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确实遵循某种法律框架行事,并努力减少平民伤亡。
然而,以色列国防军对此毫不在意。他们纯粹是杀人如麻的恐怖分子,见人就杀:屠戮儿童,屠杀妇女,将杀戮当作娱乐。我们目睹了以色列国防军犯下的、人类有生以来最骇人听闻的暴行。我最担忧的是,美国是否会追随以色列的脚步,采取同样的行径。
日前对委内瑞拉船只的袭击事件已暗示这种可能性。即便船员真是贩毒分子,他们也非战争中的交战方,袭击完全违反战争法。然而他们竟公然如此行事。这点与以色列如出一辙。我深切担忧我国可能效仿这种模式,变得更像以色列国防军。
马尔切蒂奇:您书中核心人物比利·拉维涅(Billy Lavigne)的未发表自传中,您发现了什么?
哈普:初读时,我格外关注自己是否存在笔误。实际内容远比我预想的更沉重。拉维涅坦白的行径令人瞠目结舌——他不仅详述三角洲部队的作战行动,更坦白了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犯罪活动。
拉维涅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承认,他曾为贩毒集团效力,从事高级毒品走私活动。这一切始于他被三角洲部队除名之后。凭借过往声誉与技能,他在这条路上不断攀升。他提到自己与北卡罗来纳州几大毒枭建立了联系,这些墨西哥贩毒集团的代表不仅需要他教导如何殴打威胁欠债者、担任保镖及安保培训,更要求他传授监控技术。作为三角洲部队成员,他深谙行动安全要诀,也清楚执法部门的能力边界。
马尔切蒂奇:他如何描述海外驻防期间的行动?
哈普:这本回忆录提供了我读过最详尽的三角洲部队行动记录。书中详尽揭示了他们如何在战术层面上逐步实施暗杀行动——无论是针对移动车辆中的目标,还是被数千名武装分子包围的堡垒中的目标。
他描述了对ISIS指挥官阿布·萨亚夫(Abu Sayyaf)的突袭行动,其精密策划令人叹服。但书中也记载了令人不安的细节。他提到,那条军犬拖来一名被撕咬得体无完肤的无武装俘虏,他拨开那人长发遮挡的脸庞,当发现这并非他们试图绑架的目标人物时,他直接近距离开枪,当场爆了那人的脑浆。他如此轻描淡写地描述处决俘虏的场景,印证了我书中关于突袭行动往往演变成大屠杀的论述。拉维涅描述的所有突袭行动中,男性俘虏无一幸免。
马尔切蒂奇:与1980年代相比,当今军方涉毒活动是否已达全新规模?
哈普:我认为,美国参与国际毒品交易的程度从未像阿富汗战争期间这般深重,也从未如此公然。加里·韦布(Gary Webb)曾深入报道:美国暗中支持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被默许通过墨西哥向美国走私可卡因。然而,相较于2010年美国海洛因危机的规模,当时的可卡因危机根本不值一提。
当时流入美国的海洛因绝大多数源自阿富汗。这种现象遍及全球:同期欧洲和澳大利亚同样遭遇海洛因危机,其根源在于源自阿富汗的海洛因供应量空前庞大且纯度极高。这些毒品几乎全部由军阀、警察局长、客户国高官生产——他们都得到美军的公开支持,其中许多人还暗中领着中情局的薪水。
美国将阿富汗塑造成毒品国家,二十年来持续庇护并武装该国,任其向全球血管注入海洛因。对此毫无问责之举实令人震惊,更令人瞠目的是美国政府高层对这场全球性罪行的集体沉默——这场由整个美国政府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给我国带来灾难性后果,更令全世界陷入深渊。
马尔切蒂奇:我们目睹军队被部署为打击毒品交易的手段,而美国政府内部都清楚,军队恰恰是毒品泛滥的主因。
哈普:这毫无道理。这次对委内瑞拉船只的袭击事件预示着未来前景黯淡。而且谎言的质量也不如从前,手法也不够高明。他们自己拍摄战争罪行,国务卿还把视频发到推特上。
特朗普执政期间出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趋势:那些缺乏严肃性和专业精神的人,以及那些最谄媚奉承、最乐于迎合特朗普偏见和暴力本能的人,正在军中层层晋升。这种人完全丧失了反思能力、人性光辉、正义感与智慧——这些本应是高级将领或政治家必备的特质。目睹这般人物在军中晋升,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撰稿人:塞斯·哈普是《布拉格堡集团:特种部队中的毒品走私与谋杀》一书的作者,同时担任《滚石》杂志特约编辑。
布兰科·马尔切蒂是《雅各宾》杂志专职撰稿人,著有《昨日之人:反对乔·拜登的案例》。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