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1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医悦汇】共同发起的“医起2025·走基层——肿瘤精准诊疗基层赋能行动”第二站于泰山脚下盛大启幕。本次会议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二附院”)召开,聚焦“胃肠肿瘤多学科协作(MDT)诊疗策略”,
编者按:2025年9月11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医悦汇】共同发起的“医起2025·走基层——肿瘤精准诊疗基层赋能行动”第二站于泰山脚下盛大启幕。本次会议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二附院”)召开,聚焦“胃肠肿瘤多学科协作(MDT)诊疗策略”,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山一大二附院、泰安市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权威专家,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肿瘤诊疗水平。
开幕致辞
锚定基层赋能目标,共谋发展新篇
刘海燕
山一大二附院肿瘤科刘海燕教授致欢迎辞,她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刘钢
山一大二附院医务部刘钢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不辞辛劳深入基层表示欢迎与敬意。他指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而参会人员心怀提升自我、促进交流、共同推进的愿景是关键所在。他强调,应立足长远,致力于推动MDT体系的发展,并将其付诸实践,以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刘建刚
山一大二附院外科住培基地刘建刚教授在致辞中提到,MDT诊疗体系的兴起是众望所归,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他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成功经验为例,指出地方医院需不断探索实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治疗方案。他还分享了一位30多岁患者的案例,该患者虽生存时间未显著延长,但手术后一年半时间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动体现了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对患者的重要意义。MDT项目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保障其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Session I
学术分享——双轮驱动,规范诊疗
李明
在学术分享环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李明教授分享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MDT多学科治疗模式和感受》。他指出,肿瘤治疗的核心在于规范化、个体化和精准医疗。规范化治疗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特点制定方案,精准医疗则基于患者基因等个体差异量身定制。尽管精准医疗理念先进,但因肿瘤形成的复杂性,目前难以完全实现,MDT诊疗模式成为重要替代方案。通过定期跨学科讨论,MDT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治疗建议,减少就医不便,降低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李明教授还指出,MDT实施需克服团队成员固定性、讨论定期性及避免从众效应等挑战,其可促进医生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医院也能通过高质量治疗方案吸引患者、规避医疗风险。
祁德波
金域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心病理部总监祁德波博士随后带来《分子病理在肠癌精准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与新进展》。他指出,在结直肠癌精准诊疗领域,推荐对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以实现预后分层。此外,建议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进行MMR/MSI检测,有助于Lynch综合征筛查、预后分层及免疫治疗决策。在其他分子标志物检测方面,建议检测ERBB2、NTRK1/2/3、POLE/POLD1和PIK3CA等基因,以及RET融合、TMB和MRD等指标,这些检测有助于更精确地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于其他基因突变检测、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和全转录子组分析,目前仅作为研究范畴考虑,以探索更多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这些建议有助于实现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专题讨论
共话基层落地难题,探索实践路径
衣启君
温彦斐
张新宇
杨会
专题讨论环节中,山一大二附院肿瘤科衣启君教授、温彦斐教授及胃肠外科张新宇教授、病理科杨会教授从不同角度对学术分享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结合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分享了各自在肿瘤治疗策略、药物选择以及患者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Session II
病例实战+多学科点评,沉浸式教学赋能
刘建刚
第二环节进入“病例实战”,由刘建刚教授担任主持。
孙明兵
山一大二附院普外科孙明兵教授分享了《dMMR胃癌病例》,患者为一名60岁女性,因“腹痛半月”于2024年11月就诊。入院后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小弯侧下部及胃角巨大不规则溃疡,病理活检提示低分化腺癌,临床分期为cT3N2M0。术前MDT考虑患者合并冠心病,决定先行新辅助治疗,于2024年12月起给予一周期新辅助治疗(SOX方案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并于2024年12月17日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两周期新辅助治疗后复查增强CT显示胃壁增厚减轻,肿瘤退缩明显,提示治疗有效。后续继续周期性免疫维持治疗,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
病例点评
刘仰东
魏传奎
张娟
李明
泰安市中医医院普外科刘仰东教授、山一大二附院胃与减重外科魏传奎教授、医学影像科张娟教授及李明教授从病理、外科、影像学及治疗策略等多方面为该病例提供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建议,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董淇
山一大二附院肿瘤科化疗区董淇教授分享了两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重点讨论了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及综合治疗策略。
首例患者为70岁女性,主诉便血2月余,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辅助检查显示直肠壁稍增厚,盆腔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癌,免疫组化提示微卫星稳定(MSS)。患者接受了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辅助化疗,治疗过程顺利。
第二例患者为61岁女性,主诉间断便血、大便不成形2月。肠镜检查发现距肛缘0-3cm处有不规则溃疡型肿物,病理诊断同样为直肠腺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MS2、MLH1、MSH6、MSH2阳性,Ki-67约70%+。患者接受了ESD治疗,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侵透肠壁全层,切缘阳性。患者随后接受了辅助放化疗,过程顺利。
病例点评
汪超
靳鹏
董鹏
李明
山一大二附院肿瘤科汪超教授、靳鹏教授,肿瘤内科董鹏教授及李明四位教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出保肛决策需综合多学科意见及患者多方面因素,根据患者诉求个性化配置治疗方案,探索非手术治愈机会。
授牌仪式
开启基层赋能新征程
在会议最后,举行了简短却隆重的授牌仪式,标志着“医起走基层肿瘤精准诊疗基层赋能行动”在山东泰安正式启动。李明教授、金域医学集团销售管理中心刘向前副总经理上台授牌,授予山一大二附院“肿瘤精准诊疗能力提升试点牵头单位”牌匾;授予泰安市中医医院、东平县人民医院、东平县中医院“肿瘤防治分级诊疗示范单位”牌匾。
肿瘤诊疗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多学科协作成为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本次会议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肿瘤诊疗能力搭建了重要平台。随着“肿瘤精准诊疗基层赋能行动”的深入开展,MDT模式必将在更多基层医院落地生根,让精准诊疗的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来源:医悦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