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A股高位震荡,投资者既担心潜在风险,又忧虑踏空行情。“固收+”基金作为股债多元配置工具,一方面通过债券提供稳定票息;另一方面适度配置股票、可转债等权益资产以把握市场机会,在控制回撤的同时追求高于纯债的收益弹性,恰好满足当前投资者“嫌债基收益低、怕股市波动大
固收+”规模近2万亿
华安基金《周五盘点》,三分钟聊聊财经热点!
近日A股高位震荡,投资者既担心潜在风险,又忧虑踏空行情。“固收+”基金作为股债多元配置工具,一方面通过债券提供稳定票息;另一方面适度配置股票、可转债等权益资产以把握市场机会,在控制回撤的同时追求高于纯债的收益弹性,恰好满足当前投资者“嫌债基收益低、怕股市波动大”的需求。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在1750多只“固收+”基金(统计口径包括可转债基金、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以及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不超过40%的偏债混合基金,份额合并统计)中,1700余只基金年内取得了正收益,中位数收益率超3%,30多只基金年内收益率更是超20%。产品业绩向好亦带动资金持续流入。数据显示,“固收+”基金规模在今年一季度环比增长8.19%之后,二季度继续增长5.77%,总规模接近2万亿元,实现自2022年以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
在近年被动产品大发展的背景下,“进可攻退可守”的增强指数型基金得到了公募机构的青睐,众多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加大了对该类产品的布局力度。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发行106只增强指数型基金(按认购起始日统计),合并发行份额610.97亿份。今年新发行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数量和规模已经超过了2024年和2023年全年的数量和规模。2024年、2023年新发行的增强指数型基金分别有42只和59只,合并发行份额共有214.27亿份和265.90亿份。在业绩方面,截至9月10日,近一年来512只可统计的增强指数型基金中(不同份额分开统计),有511只获得正收益。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情绪较热,波动率或进一步放大。后市需紧密跟踪成交量指标,警惕高位板块回调风险。本轮行情的正面支撑因素仍然存在,市场适度休整有助于行情走得更远。
随着国际金价的不断走强,黄金主题基金规模和净值增长率表现较好。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市场上53只黄金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全部走高,规模也呈现出快速提升之势,目前总规模已较年初的1180亿元增长近112%至2500亿元。数据显示,上述53只黄金主题基金中,有16只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60%,多位受访分析人士表示,黄金主题基金表现较好,主要受标的资产走强带动,如国际金价不断创出新高,吸引资金持续买入。建议将黄金资产当作长期的资产配置去对待,且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应选择对应的资产,如稳健型投资者建议以实物黄金和黄金ETF为主,适当配置少量黄金矿业股或白银,可实现保值避险目的,降低整体组合波动。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迈向成熟,公募整体规模的“含权量”(指权益基金的占比)也在迅猛增长。2025年5月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把“显著提升权益类基金相关指标权重”写进了基金公司分类评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监管层也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安排,支持其他各类含权产品协调发展,努力促进提高公募基金实际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虽然权益基金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但债基、货基依旧担纲着主力,权益产品贡献度依旧不足两成。对比发达市场,国内公募的权益产品比例仍有很大抬升空间。有公募人士指出,布局含权产品成为当前基金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实现“长钱长投”,解决资本市场资金短、波动大的顽疾。更多公募资金长期沉淀在权益资产后,一级市场融资、并购重组、产业整合将获得持续“弹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能够真正落地。
高盛研究部最新数据显示,8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的净买入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对冲基金对中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高盛主经纪商(Prime Services)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对亚洲股票市场风险偏好连续4个月高企。8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市(包括A股和港股)的净买入量为自2024年9月以来的新高。高盛主经纪商平台观测到的数据显示,8月,全球对冲基金的中国股票仓位上升76个基点,至两年来的高点。针对A股是否已经过热,摩根士丹利的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尽管零星指标显示,A股的热度已经接近去年“9·24”的市场热度,例如,融资买入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等。但从涨停板公司的数量、沪深300指数看跌和看涨期权的比例等指标来看,仍有差距。大摩认为,本轮行情或主要由境内机构和高净值个人驱动,外资和一般散户的参与度并不算高。
近期,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提升,市场主线多点开花。在此背景下,多家公募机构召开秋季策略会,把脉四季度市场主线。展望后市,公募人士表示,行情的核心驱动力可能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有助于引导增量资金入市,推动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上升;二是“反内卷”政策推进,叠加PPI等数据预期向好,有望推动部分行业产能出清和供需格局边际改善;三是在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科技领域出现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有望驱动新一轮科技产业周期,并带来相关板块价值重估。以上就是本期所有内容,咱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产品收益存在波动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
来源:华安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