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活法:四忙一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6:19 1

摘要:意思是说,人生太闲,容易生出杂念,无事生非;人生太忙,容易心被形役,失去本真。

《菜根谭》: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

意思是说,人生太闲,容易生出杂念,无事生非;人生太忙,容易心被形役,失去本真。

现代社会中,分工越来越精细,大多数人都成了一枚社会的螺丝钉。

忙起来废寝忘食,完全失去了自我;而闲下来又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忙与闲,其实大有学问,最好的活法是四忙一闲!

手要忙:踏实做事

1、知行合一

二流的智慧来自头脑,一流的智慧来自行动。

现实和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沟壑。

道理再清晰,再简单,如果不去做,也无法真正了解。

老话说:铁匠没样,边打边像。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只有在不断行动中,才能不断校准“知识”。

一个人才能真正“懂得”道理。

2、勤能补拙

曾国藩说:人生两大病,懒与傲。

聪明人一般输在傲慢上,愚笨的人一般输在勤奋上。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后天的努力可以补足先天的不足。

曾国藩背书慢,于是手不释卷。

司马光背书慢,于是制作警枕。

孔子尚有韦编三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3、先行动起来

王阳明认为,人只有经历了错误,走回正轨的时候,心里才更通透,之前对圣人之道越隔膜,认识到错误之后,就对圣人之道越亲近。

这个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功夫,哪怕是走错了路,那也是收获。

最怕的就是瞻前顾后,小心谨慎,什么也不敢做。

这样才真的一无所获。

眼要忙: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1、慧眼识人

古人说:相由心生。

一个人内心世界,往往反映在外貌气质上。

某天,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

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

曾国藩判定他做文书。

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

曾国藩判定,狡诈之辈,不可重用。

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 。

曾国藩判定,将来可为大将。

果不出所料,此人就是后来屡立战功的罗泽南。

善于观察,以貌取人,并非是肤浅,而是一种人和人交往的准确直觉。

耳要忙:虚心听取

斯坦纳定理讲:在哪里说得愈少,在那里听到的就愈多。

世上不缺乏能说会道的嘴巴,而是缺少善于倾听的耳朵。

1、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放下自己的傲气,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别人的每一个批评都是你前行的垫脚石。

孔子说,不提意见的朋友不是好朋友。不听取意见的人也很难走得远。

2、善于聆听朋友的心声

人生而孤独。

每个人都有一份孤独,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

一个合格的朋友,总是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

不必评价,不必安慰。

安安静静得听完,就是最大的支持。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个善于聆听的人,

比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更值得信赖。

脑要忙:思考不能停

1、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的头脑不停,才能日日常新。

一旦停滞,人生也就失去了新的可能,失去了未来。

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打破自己的认知壁垒,才能走得更远。

2、时刻反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省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好方式。

曾国藩有记日记的习惯。

他在日记啊中诚恳地剖析自己做事的得失,让自己得以改进修正。

为了督促自己,他甚至把日记向亲朋好友传送,

请求他们的监督与指正。在不断反省中,不断进步。

一闲:心要闲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忙有忙的价值,闲也有闲的意义。

一个人总是在忙,他就会丧失性灵,逐渐丧失自我。

有一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才能有风风火火做事的身。

《浮生六记》: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

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人事家常,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

闲要有滋味,忙要有价值

心里闲适淡然,才能不计较成败得失地去忙,才能不会在忙里丢掉了自我与性灵,让生命闲适而不散漫,忙碌而不慌张。

来源:金鱼涂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