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抢“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15:47 1

摘要:豫东平原的金秋把风都染得暖融融的,阳光透过层叠的枝叶,在史村的土路上洒下碎金似的光斑。田埂间的玉米秆擎着饱满的穗子,青黄相间的苞叶里裹着金灿灿的颗粒,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沙沙”声;不远处的高粱地更热闹,暗红的穗子垂着沉甸甸的果实,像举起无数支小灯笼,连空气里都

豫东平原的金秋把风都染得暖融融的,阳光透过层叠的枝叶,在史村的土路上洒下碎金似的光斑。田埂间的玉米秆擎着饱满的穗子,青黄相间的苞叶里裹着金灿灿的颗粒,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沙沙”声;不远处的高粱地更热闹,暗红的穗子垂着沉甸甸的果实,像举起无数支小灯笼,连空气里都飘着粮食的甜香,混着田垄边野菊的清冽气息。

村文化广场早被装点得喜气洋洋,红绸灯笼挂满回廊的木柱,彩带在风里飘成好看的弧。老人们坐在雕花长椅上,手里捏着包装精致的细支烟却忘了点,眼神都不由自主瞟向村西头——那里隐约传来电子礼炮的闷响,史、王两家的迎亲队伍还没露面,较劲的势头倒先漫了过来。

“邪门了,一村住着的,偏要挤在同一天结婚。”蹲在墙根的二柱子吐掉烟蒂,指节敲了敲地面,“早年老史家跟李家抢‘仙’,铁锹木棍抡得满天飞,头破血流伤了七八个,后来谁家见了谁都绕着走,气闷了大半年。”

旁边的老太太赶紧伸手拍他胳膊,声音压得低却发紧:“瞎说啥!如今是新社会,哪还兴那套!”话虽这么说,她攥着拐杖的手却悄悄泛了白。谁都知道史村的老规矩:谁家新娘先踩着红毡进村,就算占了“仙气”,往后的日子准能顺顺当当。可这规矩背后,藏着多少代人红着眼的争抢,村里的老人心里都门儿清。

史家是扎根百年的老户,这些年靠着种植合作社,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三层小楼;王家是十年前迁来的外来户,小伙子王一博脑子活,搞电商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向了全国。平时两家人逢年过节互相走动,称兄道弟的亲热,可真要遇上“抢仙”这事儿,谁也说不准会闹出啥动静。

天还没亮,王家院子就亮起了灯。王老汉蹲在新楼门槛上,手里转着个空烟盒,看儿子王一博换上马褂。“路上……真不跟史家争?”他喉结滚了滚,“当年你爷迁来时,史家没少给咱使绊子。”

王一博正系红绸带的手顿了顿:“爸,合作社的账,还是史家小子帮咱算清的。”话音刚落,迎亲队伍的锣鼓声就撞破了晨雾。

史家院子里更热闹。史可的三叔正指挥后生给花轿缠灯带,嗓门比唢呐还响:“都机灵点!到了村口给我盯紧了,咱老史家娶媳妇,头彩不能让人家抢了去!”

史可的父亲把信阳毛尖往桌上重重一墩:“你忘了五年前暴雨,是王家的货车帮咱拉的麦种?”

三叔脖子一梗:“一码归一码!‘抢仙’的规矩破不得!”

“规矩是人定的。”史老爷子拄着红木拐杖从屋里出来,胸前的党徽闪着光,“当年抢‘仙’是为争口气,如今日子过好了,该争点啥?”他往人群里扫一眼,“带家伙事儿,去村口。”有人眼尖,看见他袖管里露出红绸的边角,不知藏了啥。

太阳爬到竹竿高时,王家的迎亲队伍出现在柏油路上。王一博骑在白马上,老远看见村口攒动的人影,史家的舞龙队正围着“乡村振兴”宣传栏盘绕,龙嘴里的珠子亮得晃眼。他攥紧缰绳,手心沁出了汗——按路程算,史家的花轿该早到了。

队伍刚到村口老槐树下,突然有人喊:“史家的花轿来了!”

王一博猛地回头,只见八抬花轿从另一条路拐过来,红绸飞舞。三叔举着手机往前冲,嘴里喊:“快!别让他们抢了先!”

就在两队人马要碰头的瞬间,史老爷子突然站到路中间,举起了手里的红绸。众人定睛一看,那红绸裁成了两条,一条系在王家白马的缰绳上,一条缠在史家花轿的扶手上。

“当年争地盘,是因为穷。”史老爷子的声音有些发颤,“如今咱两家一个搞种植,一个搞电商,日子拧成一股绳,才叫真占了‘仙气’。”他解开怀里的布包,里面是两个一模一样的红布包,“改口费,都一样。”

王老汉不知啥时候拄着拐杖来了,他攥住史老爷子的手,指节发白。突然,他从怀里掏出个牛皮本,翻开是张泛黄的纸:“这是当年借你家五斤玉米面的借条,今天……”

史老爷子一把抢过借条,揉成一团扔进风里:“早该喂狗了!”

哄笑声里,有人发现两条红毡在老槐树下交成了十字。腰鼓队的鼓点突然变了调,舞龙队的龙身围着两队人马转起了圈。直播屏幕上,“666”刷得盖住了画面,有人发弹幕:“这哪是抢‘仙’,是神仙日子!”

花轿和白马并排往村里走,田埂上还没来得及收割的玉米穗子晃着金粒,高粱穗子垂着暗红的饱满,风裹着粮食的甜香漫过来,混着礼炮的脆响,倒比往年的“仙气”更让人心里敞亮。二柱子蹲在墙根笑得直拍腿,烟蒂扔了一地;老太太的拐杖在地上敲出轻快的点,先前攥紧的手也松开了,指尖跟着鼓点轻轻晃。谁也没说破,刚才史家的花轿在岔路口悄悄停了三分钟,王家的白马也故意放慢了蹄子——这“仙气”哪用抢,原是两家人你推我让,才捧得比秋阳还暖。(马学贤)

来源:商丘记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