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 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作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与国家级文化地标,其核心使命是弘扬雷锋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馆依 据参与群体特征,精心设计多样化活动,使雷锋精神传播更具针 对性和感染力;依托多元群众活动与贴心服务,推动受众从“参观” 到“践行”的深刻转变
雷锋精神的文化地标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弘扬雷锋精神六十年
■ 时晓云 翟元斌
摘 要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作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与国家级文化地标,其核心使命是弘扬雷锋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馆依 据参与群体特征,精心设计多样化活动,使雷锋精神传播更具针 对性和感染力;依托多元群众活动与贴心服务,推动受众从“参观” 到“践行”的深刻转变,熔铸为凝聚几代国人集体记忆的精神家 园。纪念馆在当代中国精神文化传播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叙事中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方案,成 为向世界敞开的中国文化与精神之窗。
关键词 雷锋精神;雷锋纪念馆;国家级文化地标
作者简介 时晓云,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翟元斌,抚顺市雷
锋精神研究所原所长,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唯有精神原点永存。抚顺 市雷锋纪念馆作为全国最早创立的雷锋专题场馆, 自1964年奠基以来,始终肩负着弘扬雷锋精神的使 命。六十载风雨兼程,它见证了雷锋精神由地方走 向全国、由个体汇聚成集体的历程,实现了从静态 展示到生动传承的华丽转身,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 坚实阵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灯塔以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窗口,更彰显了抚顺城市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担当。
一、时代使命: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1962年8月15日于抚顺因公殉职后,其生 前部队应两所小学要求设立了雷锋事迹展览室。展 览室首展便吸引近万名青少年参观。此后,展览整体搬迁至工人文化宫,一个多月内有超12万人次参 观,成为群众性学雷锋活动的起点与全国学雷锋活 动的起源。1963年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发表后,抚顺市委决定在望花公园修建纪念碑、墓及 陈列室,将学雷锋活动制度化。1965年8月15日,全 国首个雷锋专题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全国学雷锋 活动的里程碑。纪念馆开馆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副秘 书长张树德、辽宁省副省长车向忱等领导同志发表讲 话,充分肯定了纪念馆的建设意义,认为其将对弘扬 雷锋精神、教育当代和惠及后代产生重大影响。
在历史坐标系中审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创 立,承载着三重深刻时代命题:它不仅是新中国道 德重建的鲜活实践,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 基石,更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实体殿堂。纪念馆 初创之时,便明确了三大核心定位: 一是作为铭记历史、追思英烈的起点,精心构筑学习雷锋精神的 “启航站”;二是着力打造宣传教育高地,弘扬 “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三是巧妙融合地方文 化精髓与时代精神,借由选址望花公园,将雷锋精 神与抚顺文化紧密相连,铸就城市的精神丰碑。
二、历史地位:雷锋精神发源地与传播 中心,传承红色基因的国家级文化地标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深刻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对红色基 因传承的坚定决心。它不仅是纪念雷锋的场所,更 是弘扬雷锋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 要平台,被定位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与传播中心, 以及传承红色基因的国家级文化地标。
(一)官方身份认证的演进:从地方教育基地 到国家级文化窗口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历史地位,首先源于其作 为雷锋精神独特发源地的身份。雷锋生前所在部队 驻扎于抚顺市望花区,学雷锋活动最初由部队及驻 地学校发起,纪念馆正是建立在这一具有深厚历史 意义的地理坐标上。
随着时代发展,纪念馆的官方身份认证逐步升 级: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 育示范基地”,这标志着国家对其教育功能给予了 权威认可;2002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 区”,此举不仅强化了其思想教育地位,还进一步 凸显了文化旅游的影响力;2012年, 中共中央办 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明 确将其列为“重点加强建设”的单位,有力推动了 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发展;2017年,第四次改扩 建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 号,这进一步明确了纪念馆在新时代思想教育中的 突出地位;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馆并 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为纪念馆赋 予了全新的时代使命;2020年,入选国家发展改 革委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 发展典型案例”,树立了红色旅游的标杆形象; 2022年,《辽宁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2— 2030年)》将其纳入“雷锋精神发祥地”核心规 划,列为“六地”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并要求纪念馆“作为雷锋精神传播的核心设 施,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教育高地”。这一系列认证 不仅奠定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国家级地位,更使 其成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的政策标杆与实践典范。
(二)全国雷锋纪念馆体系的核心:承担组 织、研究与推广雷锋事迹的重任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功能定位已不再局限于简 单的纪念活动,而是扩展到了思想教育和社会服务 的广泛领域。通过展览、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 纪念馆逐步发展为全国传播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 神的主阵地与辐射中心。
1.展览内容与形式的引领作用
自建馆以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积累了大量珍 贵馆藏资源,构筑起雷锋文化宝库。馆藏包括雷锋 生前用过的实物、赠言原件、国际传播资料等,其 中26件(套)文物于2024年被辽宁省文物局认定 为革命文物。展馆通过动态场景与艺术品插画结合 的形式,生动再现了雷锋的成长历程。
2.政策支持与馆际合作的示范效应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在政策推动下成为国家和地 方重点支持的红色文化设施。它与全国多地的雷锋 纪念馆开展馆际合作,在资源共享、教育联动和品 牌共建中,确立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 赢、共同进步”的合作方针。2024年9月,抚顺市 雷锋纪念馆主办“雷锋纪念(展)馆联盟成立暨新 时代弘扬雷锋精神首届馆际经验交流会”,联合湖 南、鞍钢、辽阳等地纪念馆,强化阵地合力,推动 全国雷锋纪念馆体系的规范化与体系化建设。
3.多维度、跨地域的传播
纪念馆通过“流动展馆+全国巡展+数字化传 播”构建覆盖全国的主流传播网络:推出“行进中 的雷锋纪念馆”流动展馆,截至2025年,已在全 国80多个城市举办展览;自2019年起,在宁夏银 川、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工学院等地建立7座 流动展馆(室); “永恒的丰碑——雷锋精神专题 展”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展开,受众超200万人次; 创新开通网上数字展馆与VR展馆,观众可随时随 地线上探访;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 体平台,实现雷锋精神的线上广泛传播。
4.理论的研究与阐释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承担“全国学雷锋研究中 心”的责任,为全国学雷锋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创 办《雷锋精神研究》杂志,出版《把雷锋精神代代 传承下去》等专著;举办“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座 谈会”“雷锋精神论坛”等活动,2009年起与抚 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联办“雷锋讲坛”,并在大 连、青岛黄海学院等地设立分坛;2023年,纪念 馆携手12家干部学院,共筑新时代党性教育高地; 与辽宁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进理论研究 与课程开发,构建“理论+实践”教育体系。
5.抚顺模式的引领与推广
作为全国最早创立的雷锋纪念设施(始建于 1964年,1965年开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建 设模式(科学选址、功能布局、教育活动设计)成 为各地纪念馆效仿的样本,被称为“抚顺模式”。 这一模式通过规范化、可复制的经验,助力全国雷 锋纪念馆建设减少摸索成本,提升建设效率与教育 成效,成为全国雷锋纪念馆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引领 者和推动者。
三、铸魂行动:构建几代人的精神家园
雷锋精神的传播,始终以内化为道德准则为目标。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 动,促进了受众从“参观”到“实践”的转变,让 雷锋精神在大众心中生根发芽。
(一)志愿服务常态化:从“讲解员”到“传承者”的鲜活实践
雷锋精神的传承离不开代际的接力。抚顺市雷 锋纪念馆组建了超过1,500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其 中,由青少年组成的“小小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已 有300余名星级讲解员,年均讲解300余场,成为 纪念馆的标志性亮点。此外,雷锋生前的战友、 辅导过的学生等亲历者也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真实讲述”的方式让观众深切感受到雷锋精神的 鲜活与感染力,有效突破了“说教式”传播的局 限,赋予了雷锋精神传播更强的互动性和立体感。
(二)教育活动多样化:以情感共鸣推动精神融入生活
纪念馆紧扣重要节点,设计“追思与传承结 合”的活动形式,吸引全国参观者参与。例如, 2024年3月4日,辽宁省暨抚顺市各界向雷锋墓敬献 花篮仪式在雷锋纪念馆举行。当天接待观众超过1 万人次,刷新了纪念馆单日参观人数的历史记录。
科技赋能推动教育活动创新。纪念馆创新性地 推出了“雷锋共建林”项目,巧妙运用区块链技 术,吸引了60家共建单位积极参与认领红枫树, 市民只需简单扫码,便能直观了解各单位的学雷 锋成果与贡献。该项目上线三个月即吸引超10万 市民参与。
(三)特色服务模式:以“六免费”“八个 一”提升参与实效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在服务保障上体现“以民为 本”的理念,通过“六免费”和“八个一”特色 服务体系,降低参与门槛,提升活动覆盖面与实 效性。
“六免费”服务涵盖免费停车、专业讲解、旅 游导览服务、雷锋书籍借阅、宣传资料发放及活动协助。“八个一”活动则是针对不同群体设计的教 育实践,具体包括:看一次展览,读一篇日记,唱 一首歌曲,听一次亲历者讲述,重温一次入党入团 誓词,搞一次社会调查,过一次组织生活,帮群众 解决一个难题。该设计秉承“知行合一”理念,借 助多样形式促使参观者寓学于行、感悟实践,极大 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成效。
四、独特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叙事中的独特中国方案,向世界敞开的中国文化与精神之窗
在当代中国精神文化的传播体系中,抚顺市雷 锋纪念馆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展现了雷锋 精神超越国界的独特价值,成为解读中国精神的重 要文化地标。
(一)提升了雷锋精神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凭借系统化的展览与富有创 意的活动,成功地将雷锋精神的抽象内涵转化为直 观可感的文化体验,极大地提升了传播的吸引力和 影响力。比如,韩国教育代表团参观后计划将雷锋 精神融入本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欧盟代表团则强调 其“对全人类的指导意义”,呼吁共建公正安定的 世界。这一平台让全球访客深刻感受到雷锋精神中 蕴含的信念力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并认同当代中国 的道德追求与文化精髓。
(二)增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在国际上采取主动的文化输 出策略,借助巡展、出版以及支持海外建馆等多种 途径,将雷锋精神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这种主 动输出不仅扩大了雷锋精神的国际影响力,也增 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比如, 2018年 “‘一带一路’ · 雷锋同行”活动在马来西亚举 办,结合报告会、图片展与《中国雷锋故事》赠书 仪式,两国青年同朗诵《与雷锋同行》实现精神共
鸣;2019年马来西亚校长回访抚顺,探讨雷锋精 神与教育、人才培养的结合。此外,纪念馆支持海 外分馆建设,如中国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在加奥建 立100平方米分馆,展示雷锋日记与故事,吸引多 国联马团官员参观。联合国马里稳定团官员约瑟夫 评价:“中国军人把雷锋精神带到了全世界。” 《雷锋日记:汉英对照》双语书籍、专题片《信仰 的力量》与《嘱托》,以及展板上新增中英文对 照,极大地促进了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播,增强了文 化影响力。
(三)提升了文化交流活动“窗口”的功能
2024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 来自13个国家的留学生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通 过实地学习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内涵,增进留学生对 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被选为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微课程实践基 地。此类活动已吸引俄罗斯、印度、马里、印尼、 刚果(布)等国80人团队参与。国际学者高度认 可雷锋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如英国伦敦大学安德 鲁 ·霍普金斯指出:“纪念馆不仅是纪念场所,更 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教育中心,通过展览、讲座与互 动活动,将精神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纪念馆以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智慧,证明真正的 共同价值既能扎根民族土壤,又能绽放于世界文明 百花园。
来源:雷锋博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