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特产,古人用来“暗送秋波”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6 21:49 2

摘要:“男耕女织”与“郎才女貌”一道,共同构成了古人对浪漫爱情的最美好想象。连《诗经》里都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古代的傻小伙儿们也懂得用买卖布匹的方式,与漂亮的女孩子们搭讪。可见布在古人的生活中何其重要。

钟书

夜读

·无锡人文名篇

·无锡朗诵名家

·无锡演奏名曲

·联手演绎无锡人自己的书香客厅

“男耕女织”与“郎才女貌”一道,共同构成了古人对浪漫爱情的最美好想象。连《诗经》里都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古代的傻小伙儿们也懂得用买卖布匹的方式,与漂亮的女孩子们搭讪。可见布在古人的生活中何其重要。

布可以用来暗送秋波,也可以用来挡风御冷,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布更为商家带来无穷的财富。

有需求就有市场。无锡并非传统上较为发达的棉花产区。明代以来,各地的棉花产区都有所扩大,与无锡毗邻的常熟、江阴等地都是产棉区。在农村,纺纱织布成为一项重要的副业。因为河道交通的便利,大批商贩云集于无锡县城,有人运来棉花,有人收购棉花,有的商家和农民甚至直接将制作好的土布一并置于市集售卖。

于是,熙熙攘攘间,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大家调动了起来,小生意变成了大产业。一个小小的土布生意,竟然逐渐分化成了三种不同的商业形态:布庄、布行和布店。布庄,以棉花置换土布,一般设在乡镇上;布行是转销商,各地的商贩将自己的布放于此处,然后再转运到其他地方,有些类似今天的物流中心,因此,一般设在水运便捷处;布店则专事零售,一般设在最接近消费者的城区。到了明末清初,在当时把持了中国商业命脉的许多徽商口中,无锡已被公认为“布码头”。

在获得“布码头”这一称号时,家庭棉手工业模式仍占据着土布业的主导地位,但是很快,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和工厂就取而代之。

1864年,无锡绸布业同业公会在江尖设立了绵云公所。此时正值太平军战事过去不久,由于绸布业在战前已有了一定基础,所以得以快速恢复起来。

不断有绸布店开张,很多店不仅盛誉当时,更绵延不绝,成了百年老店。到清朝末年,无锡经营土布有四大布行之说:唐懋勋在财神弄口开设的“唐时长”,李谨夫、李砚臣父子在财神弄口开设的“李茂记”,张瑞丰、张勉之开设的“张全泰”,王仰高在竹场巷开设的“王隆茂”。另外,在安镇,张晓斋开设的张信盛布庄也曾盛极一时。

让不少老无锡记忆深刻的百年老店还有一家,叫时和绸缎庄。1867年,钱仲坪和朱荫轩在北大街开设了时和布绸呢绒店,开启了一家百年老店的光辉历程。刚开始,时和主要经营的是土布生意,更名为时和绸缎庄后,业务进一步开拓,开始销售各类丝罗绸缎。1945年8 月15日,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这家百年老店的主人难抑激动的心情,连夜赶制,挂出了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在无锡人的记忆中涂上了重重的一笔。

无锡粮行承办漕粮后,随着粮食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土布市场的扩大,两者互为促进。古运河中,来往船只常常是来时售粮、去时带布,布码头之名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当然,机器纺织工业最终改变了一切,无锡的“布码头”也拥有了新的内涵。1895年,洋务派官僚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古运河畔创办了无锡第一家近代工厂——业勤纱厂,从此开启了无锡纺织工业的新篇章。

📖📖📖

亲爱的读者朋友:

这是第49期钟书夜读,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期望陪伴您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本期互动话题为:你知道有哪些服装品牌是无锡的呢?真诚期待大家的留言。

参与留言互动的朋友将有机会获得

书礼一份

中奖名单将在后续“钟书•夜读”中公布

并通过留言回复的方式通知中奖读者

第48期中奖名单

深深浅浅

殷英

梅子

山支

第50期“钟书·夜读”将在4月27日晚间

与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文章来源

《灯下故人约:悦读无锡人文篇》

文章主播

肖鹏(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

周密(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

开场语配乐

《无锡景》

文章配乐

石莉娟演唱《浣纱引》

出品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来源:江南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