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毫无疑问,男性和女性中轴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是不同的,至少在mSASSS评估的影像学进展方面是不同的,和女性相比男性进展更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
毫无疑问,男性和女性中轴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是不同的,至少在mSASSS评估的影像学进展方面是不同的,和女性相比男性进展更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
机械应力似乎是有相关性的,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一个风险因素,但这种情况是只发生在男性身上吗?携带 HLA-B27 的女性在分娩后被诊断为致密性髂骨炎的百分比高于预期,再次表明机械应力与 HLA-B27 之间存在联系。在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中,HLA-B27 对 骶髂关节(SIJ) MRI炎症变化的影响在女性受试者中似乎较弱。另一方面,女性 axSpA 患者似乎对抗 TNF 治疗的反应较弱,这可能不能完全用伴随的纤维肌痛来解释。HLA-B27 阳性患者 SIJ 中 MRI 变化的影响在女性中弱于男性,而对于女性来说,分娩后的状态更重要。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基本免疫学差异
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特征的性二态性是许多脊椎动物物种的特征。性和性别是不同的概念,两者都可能在疾病中发挥作用。它们在生殖器官发育和整体身体属性(如身高、体型和肌肉质量)中很明显。
在人类中,许多常见疾病的患病率、病程和严重程度也观察到性二态性,包括心血管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性染色体和性腺激素的不相等组成组织起来的性别是一个生物变量,对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
性和性别对疾病表型的影响对于预测结局和开发最适合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潜在机制包括基因调控差异,尤其是在类固醇反应基因中。与雄性相比,雌性在面对外来病原体时表现出更敏感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通过产生更多的炎症和更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力,女性可以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对外源抗原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的这种差异与 HLA 状态无关。
事实上,SARS-CoV-2、HIV、HCV 和乙型肝炎病毒 (HBV) 等病毒感染的患病率在男性中也高于女性。虽然女性的血浆病毒载量往往较低,与男性相比,> 40%少循环 HIV RNA,CD4 + T 细胞计数较高,CD8 + T 细胞活化较高,但她们发展为艾滋病的风险也更高。
虽然一些与性别相关的免疫学差异贯穿一生,但其他差异仅在青春期后才被发现,这表明激素也参与其中。在设计和解释中忽视性别特异性影响的遗传研究可能无法确定导致复杂疾病风险的很大一部分基因——特别是,因为基于性别的免疫学差异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对感染的易感性和对疫苗接种的反应的变异。
axSpA 领域研究方向的一个例子是一篇关于 AS 患者 Th17 特征性二态性的论文。雌性在接种针对多种病毒的疫苗后能够产生更强的保护性抗体反应。事实上,大多数获得许可的疫苗都发现了免疫原性的性别差异。
与体液免疫反应相反,细胞对免疫反应的性别差异很少被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有趣的是,女性在免疫接种后也有更多的不良事件,可能是因为生理性别差异。尽管差异的报告显示,这是一种性别效应,也可能有作用。
有趣的是,疫苗可能对免疫反应、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非特异性或异质效应(NSE)。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感染疫苗的 NSE。例如,女性从麻疹疫苗的阳性NSEs中获益更多,但在接种百白破疫苗(DTP)后,女性的不良NSEs更多。
疫苗干预后 NSE 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涉及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T 细胞反应以及对其他免疫反应影响的不同影响。因此,女性对疾病表现出更大程度的免疫力,但她们也可能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而这些抵抗感染的炎症副作用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训练有素的免疫是由疫苗接种诱导的先天免疫记忆程序,导致先天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观遗传和代谢重编程。
事实上,卡介苗可以增强先天免疫力。此外,如果在预先存在的免疫力存在的情况下接种 BCG 等疫苗,活疫苗的有益 NSE 会变得更加明显。相比之下,DTP 疫苗免疫已被证明可以抑制女婴的先天免疫并诱导 T 细胞反应,但不会在男性婴儿中诱导 T 细胞反应,这可以解释 DTP 疫苗如何增加女性对感染的易感性。NSE 性别差异的理论生物学机制包括雄性和雌性激素的相反免疫作用、多个 X 连锁(和一些 Y 连锁)免疫反应基因和 microRNA,以及微生物群的性别差异,尽管因果关系尚未得到证实。对流感疫苗接种的抗体反应的女性偏倚与循环中雌二醇水平相关。综上所述,X 连锁基因的表达和雌二醇水平的增加都与女性疫苗诱导的免疫力改善有关。确实有人假设雌激素诱导的基因表达表观遗传调控可能会增加女性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
女性对疫苗的免疫反应更强这一事实使她们不易受到感染——与男性相比,COVID 19 导致女性的住院率较低,死亡率较低 。虽然女性的免疫系统反应更灵敏,但她们也更容易患上过度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男性对多种非生殖相关癌细胞类型的预后也较差,但甲状腺癌除外,女性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男性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不仅归因于环境或行为因素,如吸烟或饮酒。
已经提出了几种遗传假设来解释在癌症发展中观察到的性二态性,包括进化和可遗传性状的影响、性激素和性染色体的生物逻辑效应,以及环境致癌物的遗传损伤的发展。有限的证据表明性染色体和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有助于免疫细胞反应。雌激素已被证明可以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诱导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并调节T细胞活性,而雄激素刺激抗炎细胞因子,减少抗体产生,并降低T细胞增殖。雄激素的生物作用包括与雄激素受体(AR) 结合,AR 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核转录因子,在男性生殖系统中高度表达,但也在许多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雄激素增加了对 CD8 + T 细胞增殖和活性的抑制。此外,B 细胞的成熟是 AR 依赖性的。靶向 AR 与其他免疫治疗方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可能有助于治疗前列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
女性抗原呈递细胞功能更强,具有更强的炎症作用,这可能是由于 MHC-II 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较高。女性免疫细胞在TLR7配体刺激后也产生大量大量的干扰素-α(IFNα),从而产生更强的炎症免疫反应。与男性相比,健康的成年女性具有更高的巨噬细胞和 CD4 + T 细胞计数,更高的 CD4 + /CD8 + 比率,以及更少的调节性 T 细胞 (Tregs) 数量。
综上所述,就感染的发病机制、患病率和严重程度而言,大量证据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这与传播途径无关。这是否可以解释男性 axSpA 患者更严重的后果仍有待更详细地研究。
参考文献:
1.J. Braun. F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 of Spondyloarthritis. Curr Rheumatol Rep.2025; 27(1):15
2. Fernández-Carballido C, Sanchez-Piedra C, Valls R, et al. Female Sex, Age, and Unfavorable Response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Data Analyses of a National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gistry.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23;75(1):115–24.
3. Braun J, Baraliakos X, Bülow R, et al. Striking sex difference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in the sac roiliac joints in the population. Arthritis Res Ther. 2022;24(1):29.
4. Aaby P, Benn CS, Flanagan KL, et al. The non-specific and sex-differential effects of vac cines. Nat Rev Immunol. 2020;20(8):464–470.
5. Nam M, Yun SG, Kim SW, et al.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to vector, Mix-and Match, or mRNA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and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mmune responses. Microbiol Spectr. 2022;10(4):e0249521.
6. Chen J, Gao L, Wu X, Let al. BCG-induced trained immunity: history,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J Transl Med. 2023;21(1):106.
7. Potluri T, Fink AL, Sylvia KE, et al. Age-associ ated changes in the impact of sex steroids on influenza vaccine responses in males and females. NPJ Vaccines. 2019;4:29 (Erra tum in: NPJ Vaccines 2019 Aug 12;4:35).
8. Fairweather D, Beetler DJ, McCabe EJ, et 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x differences in autoimmunity. J Clin Invest. 2024;134(18):e180076.
9. Khramtsova EA, Davis LK, Stranger BE. The role of sex in the genomics of human complex traits. Nat Rev Genet. 2019;3:173 90 (Erratum in: Nat Rev Genet 2019 Aug; 20 (8):494).
10. Bunders MJ, Altfeld M. Implications of Sex Differences in Immunity for SARS-CoV-2 Pathogenesis and Design of Thera peutic Interventions. Immunity. 2020;53(3):487–49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