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的人,向外不向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6 16:48 2

摘要:你被打了,要学会原谅;你被抢了,要想是不是你没看好包;你被人踩了,还要微笑说“没事”。这是一种病态文化,叫“奴性自省”,它的本质不是让人变得更好,而是让人失去反抗力,把别人的恶合理化,然后一辈子跪着活。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对我们这些资源匮乏、权力微薄的普通人来说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出了问题先反思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聪明、不够坚持、不够善良、不够大度。

你被打了,要学会原谅;你被抢了,要想是不是你没看好包;你被人踩了,还要微笑说“没事”。

这是一种病态文化,叫“奴性自省”,它的本质不是让人变得更好,而是让人失去反抗力,把别人的恶合理化,然后一辈子跪着活。

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对我们这些资源匮乏、权力微薄的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陷阱,一种无休无止的自我 PUA,一种将外部的恶、体制的烂、他人的坏,巧妙转化为自我攻击的毒药!

你努力考编,拼命卷书本,成绩明明名列前茅,结果人家关系一打通,分数比你低的关系户,却拿到了名额,机会没了,你妈却劝你“多想想是不是还可以更努力”。

你说你冤不冤?

资本家希望你 996,甚至 007,他们会告诉你这是“奋斗”,是“提升自己”,是“实现人生价值”。

那些准点下班、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人,会被打上“不上进”、“不努力”的标签,被要求“反思”自己的职业态度。

他们绝口不提自己是如何通过压榨你的剩余价值来积累财富的,绝口不提你的健康、家庭和生活被牺牲了多少。你累垮了,他们随时可以换一个更“能反思”、更“能奋斗”的年轻人。

甚至,当你遭遇了职场性骚扰,鼓起勇气举报,结果被告知“是不是你穿着太暴露了?”、“是不是你给了别人什么暗示?”

作恶的是别人,凭什么要受害者反思自己的“不是”?

我们不该再继续这种“只反思自己”的洗脑,而是要学会盯着那些真正该骂的人。

人生想要活得通透,就要从“我是不是不够好”变成“究竟是谁在压我”。

通透,是认清世界的恶,然后不再为别人的错惩罚自己。

健康的自省,有助于个人成长,但问题在于,这种文化在现实中,往往被权力掌握者、规则制定者、以及那些既得利益者,巧妙地异化和滥用,变成了一种维护自身利益、转嫁矛盾、压制反抗的工具。

我们为什么会经常听到,要你不停地反思自己?

转移焦点,掩盖真相

当你被不公对待时,让你反思自己,就能最有效地将公众或你自己的注意力,从施害者、从制度性缺陷上移开。

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而那个真正该被追责的人或体制,却得以隐身,逃脱惩罚。

就像笔试优异却落选的例子,人家让你反思面试技巧,就没人去追问那个凭关系上位的人是怎么操作的,这背后的权力寻租有多么肮脏。

压制愤怒,维持稳定

愤怒是改变不公的重要驱动力,当你意识到自己的不幸是别人造成的,你可能会愤怒,会反抗,会联合起来要求改变。

而让你“自我反思”,就能有效地浇灭你的怒火,让你把矛头对准自己,陷入无尽的自我否定和焦虑中。

一个内耗的人,是没有勇气去挑战权威的。

在古代社会,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维稳手段。

个体化结构性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遭遇的困境,并非个人能力或努力的问题,而是源于结构性的不公,比如阶层固化、性别歧视、地域差异、资本剥削等。

但“反思文化”会引导你把这些都归咎于自身:“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你找不到好工作是因为你能力不行”、“你被歧视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它将本该由社会、由制度承担的责任,全部甩给了个体,让你在绝望中挣扎,还以为是自己的问题。

PUA 洗脑,让你认命

长期的“自我反思”教育,会让你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出了问题,就是我的错。

久而久之,你会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变得自卑、怯懦,甚至对那些明显不公的待遇也逆来顺受,认为“也许我就是只配这样”。

这种精神上的自我阉割,比任何物质上的剥夺都更可怕。

自省,本是美德,但当它成为唯一的思维模式时,它就是一种洗脑术。

从秦朝开始,儒家文化就强调“内省”、“克己”、“三省吾身”,这没错,可问题是,谁在主导这套文化?皇帝、士大夫、掌权者。他们要的不是全民觉醒,而是全民自责。

翻开那些布满灰尘的历史书,你会发现,这种“让被统治者反思自己”的把戏,简直是古代的统治阶级,用了几千年的老套路。

古时候的“天人感应”与罪己诏, 在遇到天灾人祸时,皇帝有时会下“罪己诏”,表面上是反思自己的德行,但潜台词往往是:“连我都反思了,你们这些刁民还有什么不满的?老天爷发怒,是大家德行不够,都给我好好反省,别闹事!” 这既能安抚民心,又能将统治失误的责任,推给虚无缥缈的“天意”和全体臣民的“德行”。

在古代,地主剥削农民,还要宣扬“安分守己”、“勤劳致富”(但土地都在我手里,你越勤劳我就越富有),谴责农民的“懒惰”、“愚昧”。他们绝口不提自己是如何通过高额地租、高利贷将农民敲骨吸髓的。农民的反抗,被污蔑为“暴民作乱”,而他们自己,则永远是“仁慈的”、“有德的”。

西方殖民者入侵亚非拉,掠夺资源,屠杀人民,还要给自己的侵略行径披上“传播文明”、“教化落后民族”的外衣。他们指责被殖民者的文化“野蛮”,生活方式“原始”,要求被殖民者“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习宗主国的语言和文化。这种文化上的 PUA,是为了摧毁你的民族认同,让你心甘情愿地接受被奴役的命运。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因为古代社会的整个上层,构建了一个舆论逻辑:只要你倒霉,就是你有问题,他们用“反省自己”的道德教条,压垮了无数平民百姓。

今天的社会,还在延续这套逻辑。

你找不到工作,网上一堆“鸡汤大师”告诉你要提升自己;你被PUA,一堆人说你“太敏感”;你累死累活月入三千,一堆短视频喊你“改变思维方式”。

都他妈是屁话。

真正该反思的是资本和权力,是潜规则和门道,是压榨你的人,而不是你还不够“阳光正能量”。

替强者背锅,是底层最大的人格羞辱

现代社会的荒唐在于:穷人出事要反省,富人出事甩锅。

普通人被公司裁员,哪怕你干得再好,人家一句“组织结构调整”,我们还要被恶心,让我们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上进?

但上面的人呢?他们搞砸了项目、卷走了资金、欺压了员工,一个个拍拍屁股就走,照样换个公司继续当高管,还能出书教你如何“打造职场影响力”。

看看房地产领域那些恶心事:烂尾楼、暴雷、挪用资金,全是开发商的锅,结果老百姓背贷款、断供、打官司、精神崩溃。

有人崩溃,有人离婚,结果媒体报道,还在说“买房需谨慎”。

再看看教育系统,女性被骚扰,校方第一反应不是调查真相,而是压下新闻、要求女性“保持冷静”。

受害者反而被当成麻烦制造者,施害者照样吃香喝辣,升官发财。

你反抗,他们说你“情绪化”;你发声,他们说你“不理智”;你沉默,他们说你“心态好”。

不许你骂,不许你吼,不许你发疯,只许你忍,只许你哭,只许你在夜里想:是不是我还可以更努力。

不,是他们的罪过,不要再内耗了!

人生通透,就是别再替人开脱,别再为烂人买单

各种广告和KOL告诉你,“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暗示你要买昂贵的化妆品、包包;告诉你“男人要有排面”,暗示你要买豪车、名表。

当你买不起时,你可能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赚钱能力不行,是不是不够成功。他们不会告诉你,这只是刺激消费的手段,你的价值根本不由这些外在的东西定义。

这种“反思”让你陷入无尽的物质焦虑和攀比之中。

教育内卷下的“鸡娃”,孩子成绩不好,家长首先被要求“反思”自己是不是陪伴不够,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对,是不是投入资源不足。

孩子自己也要“反思”是不是不够努力,不够聪明。

很少有人去“反思”教育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均,考试制度的僵化与内卷,以及整个社会对所谓“成功”的单一狭隘定义。

整个家庭都在焦虑和自责中内耗。

真正的人生清醒,不是“我要做得更好”,而是“我不再替狗东西买单”。

你要知道,那些你替他想一想、给他留面子、为他找理由的混账,其实根本不在意你受了多少委屈,他们甚至觉得你活该。

从今天起,停止内耗!看清楚谁在逼你反思,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当不公发生时,当你的利益被侵犯时,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我是不是哪里错了”,而应该是“这特么到底是谁的责任?”

把目光从自身移开,去审视那个施害者,那个不合理的规则,那个操蛋的系统。

这,才是清醒的开始。

真正通透的人,是能骂得出口的。

我就是不服,我就是被坑了,我就是要说出来,我就是不想再忍了。

谁对我不好,谁剥削我、压榨我、玩弄我,我就不再客气。

这不是偏激,这是生存。

你不咆哮,谁听得到你?你不反击,谁替你说话?你不指出他们的错,错的永远是你。

通透的活法,是看清楚了这个操蛋世界里,谁是狼,谁是狗,谁才是被吃掉的羊。

你不能再把自己当羊,你要学会咬人。

因为长期的、不加分辨的自我反思,最直接的恶果就是:自我价值感的无限贬低和心理健康的严重受损。

你会习惯性地把所有的失败、挫折、甚至仅仅是不如意,都归咎于自身,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该受罪。

这种思维模式,是抑郁、焦虑、习得性无助的温床。

而“多想想别人的不是”,并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怨天尤人的人,而是要你学会客观、准确地归因。

承认吧,很多时候,你之所以失败、受伤、活得艰难,真的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别人太坏、太黑暗,或者是整个游戏规则,本身的就不公平!

看清别人的“不是”,才能让你找到真正的病灶,而不是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

记住,愤怒、委屈、不甘……这些都是面对不公时的正常情绪反应。

“自我反思”文化常常压抑这些情绪,告诉你“生气是无能的表现”、“要平和”、“要宽容”。

去他的平和宽容!当你的权利被侵犯,你的努力被践踏时,愤怒是必要的,是正当的!

敢于承认“这件事让我很愤怒,因为某某某做错了!”,把情绪指向正确的对象,而不是憋在心里内耗,或者莫名其妙地朝自己发火,这对你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现实中,多少人因为不敢承认“别人的不是”而活在痛苦中:

勇敢地承认别人的愚蠢、贪婪、卑鄙,承认制度的不公,承认运气的存在,这不是懦弱,这是清醒,这是对自己最起码的仁慈。

别再把责任都扛在自己肩上,你没那么重要,也没那么无能。

你努力就该有结果,你守规则就该被尊重。

你不该在被抢、被骗、被欺时还反问自己,是不是“不够好”。

够了。

当你开始习惯性地“想想别人的不是”,并且不满足于仅仅看到个体层面的恶与蠢时,你的视野就会进一步打开,你会开始看到这些个体行为背后的模式、结构和系统性问题。

这,才是真正走向“通透”的关键。

这样思考之后,你会发现:

那些走后门的关系户,不是孤例,他的背后,可能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一种“权力通吃”的潜规则,一种阶层固化的残酷现实,他的“不是”,是制度的一个缩影。

那个让你 996 还嫌你不够努力的老板,也不是个别现象,他的背后,是资本无限逐利的本性,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缺失,是“奋斗逼”文化对人的异化,他的“不是”,反映了劳资关系的严重失衡。

那些烂尾楼的开发商,也不仅仅是道德败坏,他们的背后,可能有金融监管的漏洞,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法律对违规者惩处力度的不足,他们的“不是”,揭示了某些行业和领域的系统性风险。

看清这些个体之“恶”背后的结构之“恶”,有什么意义?

你会明白,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依然活得那么艰难。

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够拼,而是你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不利的位置,在一个被操纵或倾斜的竞争场里。

理解了这一点,你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自我怀疑,多一份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当你发现很多人和你一样,都在承受类似的“别人的不是”和制度性压迫时,你会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

这种“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惨”的感觉,虽然有点黑色幽默,但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甚至可能促成某种形式的共情和连接。

了解了结构性问题,你就不会再轻易相信,那些“努力就能成功”的鸡汤,也不会对某些明显不公的体系抱有幻想。

你会更现实地评估机会和风险,比如,是选择在一个内卷严重的行业里死磕,还是去寻找一个相对公平、或者规则更透明的领域?是选择忍受一个有毒的环境,还是及时止损?

虽然对个体来说,改变结构性问题极其困难,但看清问题的根源,是推动改变的第一步。

至少,你不会再把矛头,对准自己或其他受害者,而是开始思考,这个系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应该由谁来负责?哪怕只是在网络上发出声音,参与公共讨论,或者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出微小的抵抗,也比在沉默和内耗中消亡要强。

从今天开始,不再自我内耗,不再委屈自己,不再帮恶人找台阶。

你要多想想别人的不是,很多时候,不是你太差,是他们太脏。

你不是失败者,你是被这套文化洗脑的受害者。

而你的人生,要从认清他们的恶开始,才能真正活得清醒。

不是你太玻璃心,是他们太恶心。

不是你不够好,是他们根本不配让你自责。

多想别人的不是,少骂自己一点。

你的人生,就会轻盈而锋利,像刀一样。

来源:抱山仙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