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11日,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兴义第一中学开放科普教育基地,50余名师生走进生命科学馆、中医标本馆,围绕“探秘生命科学·传承中医文化·体验职业魅力”,开展一日综合实践活动,播下探索生命奥秘与职业理想的种子。
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11日,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兴义第一中学开放科普教育基地,50余名师生走进生命科学馆、中医标本馆,围绕“探秘生命科学·传承中医文化·体验职业魅力”,开展一日综合实践活动,播下探索生命奥秘与职业理想的种子。
兴义第一中学学子在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馆动手实践(图/钱星星)
人体骨骼模型、珍贵标本、智慧化设备……进入生命科学馆,师生在医药系教师曾光昱引领下参观展区,聆听人体结构知识和“大体老师”遗体捐赠者的感人故事,并动手感知“数字化”解剖课,惊叹连连并引发思考;在中医标本馆,医药系教师姚天月、崔玉发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探秘之旅,结合中药材、植物药浸渍标本及矿物药标本等,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揭开了本草世界的神秘面纱。
兴义第一中学学子在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医标本馆跟着专业教师感受中医魅力(图/钱星星)
曾光昱、姚天月的巧妙提问,引发师生在互动中畅所欲言,让科学知识流进心田;崔玉发为师生“望闻问切”,并送上关于饮食、锻炼和生活习惯的叮嘱;大学生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大学生志愿者的倾情服务,激发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浓厚兴趣——这些温暖的瞬间,是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的生动注脚。
中医教师望闻问切激发学子兴趣(图/钱星星)
“在屏幕上可以直观、具体地观察人体组织结构,甚至能分离骨骼、血管,这种‘想学哪里点哪里’的智能化学习方式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兴义第一中学高二学子黎明明感慨,大学里藏着的不只是心跳,还有生命托付,备忘录写着的不只是剂量,还有医者仁心,“这样的实践活动对我很有帮助,也激励我好好学习、增强本领,努力考上心仪大学,未来报效祖国。”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馆、中药标本馆馆藏标本超过1000余件,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思政教育、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代表性成果。今年8月,两馆入选黔西南州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开放名单,并与兴义第一中学结对,面向师生们提供参观学习、科普研学服务,帮助他们沉浸式地了解社会、了解科学、了解职业、了解时代所需、激发学习兴趣、点亮人生梦想,推动科学教育、生命教育、思政教育等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教育局、黔西南州科技局、黔西南州科协积极链接高校、文博展馆等功能场馆,推动42家黔西南州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面向中小学生常态化开放,并建立结对常态联动机制,在科普月等时间节点,用好文化内涵、优质课程、科研成果、人才资源等,开展医药健康、低空经济、智慧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科普系列活动,宣传展示黔西南科技创新成果,营造重视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星星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