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是乎 | 一张城市名片是怎样被擦亮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4:46 2

摘要:凌晨五点半的辽宁锦州,烟火已醒。在向阳街上一段延绵1.5公里的区域,人潮如约而至——本地市民拎着菜篮,外地游客举起自拍杆,在这个被网友盛赞为“亚洲最大早市”的石桥子早市里,人声鼎沸如潮涌,热辣烟火气直抵人心。

虾爬子在海鲜筐里活蹦乱跳,油炸大枣在锅里飘散甜香,“一元肉夹”的摊位前已经排起长龙……

凌晨五点半的辽宁锦州,烟火已醒。在向阳街上一段延绵1.5公里的区域,人潮如约而至——本地市民拎着菜篮,外地游客举起自拍杆,在这个被网友盛赞为“亚洲最大早市”的石桥子早市里,人声鼎沸如潮涌,热辣烟火气直抵人心。

然而这场从凌晨开始的盛况,总能在九点半准时画上“休止符”。前一刻还摩肩接踵的早市,转瞬间便蜕变为车水马龙畅行无阻的整洁街道。摊贩收摊利落如行云流水,垃圾清运车紧随其后清扫,交警迅速疏导恢复交通。这场每天上演的“城市快闪”,精准完成着从喧嚣到通畅的切换。如此盛况,正是当地以问题为导向、以民心为根基擦亮城市名片的生动实践。

早市占道、垃圾堆积、游客居民矛盾激化——全国早市的这些通病,也曾困扰着有着一千多家摊贩、占据了四个街区的石桥子早市。尤其是当游客从八方涌来时,个别摊贩延时不撤、卫生失序,一度让“烟火气”增添了“火药味”。若图省事,则将早市一关了之,但当地却选择直面矛盾,在动态平衡中求解。

破题之钥,在于科学施策与精细分工。当地成立专门的服务公司居中统筹,协调街道、环卫、交管等各司其职:摊贩“自扫门前雪”,环卫团队实时保洁维护,多警种警力动态巡逻监测路况,随时增设临时红绿灯和移动栅栏疏导人流,保障安全与秩序并行不悖。责任到人、细密高效,早市“潮汐式运行”从此精准如钟。

人是更美的风景。当地深知,真正的旅游名片,刻在市民的自觉维护里。工作人员走访周边群众,倡导“我是锦州脸面”,不仅做思想工作调和矛盾,更将市民朴素的家乡荣誉感转化为“开门礼迎天下客”的行动共识。外地旅游大巴赶到早市时,管理员提前预留了车位,规划好了路线。当市民争当“旅游志愿者”,当大学生直播推荐沟帮子熏鸡、义县干豆腐等,早市已升华为情感共同体。

成效不言自明。早市日均超两万人次的客流中,三成已是外地游客。石桥子早市位列“锦州必打卡地”,与辽沈战役纪念馆、古塔历史文化公园等共绘城市风景。

一张城市名片得以擦亮,不是偶然。它是直面问题的胆识,是精细治理的功夫,更是万众一心的温度。石桥子早市证明:守护好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动各方力量共建共治,最寻常的人间烟火,也能点燃一座城的精气神。

来源:西峰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