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网络舆情环境已然成为社会生态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截至 2024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接近 1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8%,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愈发深远。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网络舆情环境已然成为社会生态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截至 2024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接近 1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8%,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愈发深远。
网络舆情环境具有鲜明特点。其传播迅速,信息能在瞬间扩散至全球。且网民参与度高、表达自由度大,形成了多元的 “民间网络舆论场”。然而,这也导致了诸多问题。一方面,舆论主体相对模糊,内容多元且缺乏理性引导;另一方面,网上自由传播行为存在社会监管滞后、“把关人” 缺位、管理机制缺失以及网民自律意识不足等状况,致使有害、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舆论呈现出自在无序的状态,具有不确定性、易爆发性和偏激性。
面对如此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国家网络治理刻不容缓。从法律法规层面来看,我国持续完善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深化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继颁布实施,为网络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2022 年 11 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旨在加大网暴治理力度,保障网民合法权益。
在监管行动方面,各部门积极协同合作。公安部将 2024 年定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 2024 年 “清朗” 系列专项行动,各地也大力推动相关网络治理专项行动,构建起多方协同、分类分级、全链条闭环式的网络治理模式。通过这些行动,对网络乱象予以有力打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国家网络治理意义重大。它能维护网络安全,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良好的网络治理可以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态,为民众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还能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应不断加强网络治理能力建设,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引导,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环境,推动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硕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