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苦恋胡适,被逼堕胎、出家未遂,成中国首位农学女教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17:29 1

摘要:1917年12月,安徽绩溪胡家张灯结彩。刚从美国归来的北大教授胡适,终于迎娶订婚13年的江冬秀。婚礼上,四位伴娘中一位少女格外引人注目:她眉眼如画,低眉浅笑间尽显江南女子的温婉。这位少女正是胡适三嫂的妹妹曹诚英,时年15岁。

1973年寒冬,安徽绩溪旺川村口的小山坡上,一座新坟悄然落成。

病逝前的曹诚英留下遗言:“将我葬在此处,麇哥回乡时,一眼便能看见。”海峡对岸的胡适,早在11年前便已长眠台北。

这段跨越半世纪的痴恋,始于1917年那场改变两人命运的婚礼——15岁的伴娘与新郎胡适的惊鸿一瞥,拉开了民国最唏嘘爱情故事的序幕,果然一见胡适误终身。

1917年12月,安徽绩溪胡家张灯结彩。刚从美国归来的北大教授胡适,终于迎娶订婚13年的江冬秀。婚礼上,四位伴娘中一位少女格外引人注目:她眉眼如画,低眉浅笑间尽显江南女子的温婉。这位少女正是胡适三嫂的妹妹曹诚英,时年15岁。

交换戒指时,胡适的目光再难从曹诚英身上移开。少女抬头瞬间,恰与新郎四目相对。曹诚英晚年回忆:“他戴着金丝眼镜,长衫下摆随风轻扬,像极了书里写的翩翩君子。”而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见佩声(曹诚英小字)双眸,如见西湖春水。”这场对视,让本应喜庆的婚礼暗生情愫。

婚礼次日,胡适以“表妹”相称拜访曹家。他赠曹诚英绣梅手帕,取“寒梅傲雪”之意;曹诚英回赠亲手缝制的布鞋,针脚细密如情丝缠绕。此后三年,两人书信不断。曹诚英二哥曹诚克曾对友人感慨:“小妹案头总摆着适之寄来的花种,说是要种满庭院等他来看。

1923年6月,胡适肺病加重,赴杭州疗养。此时曹诚英刚经历离婚风波——因三年未育遭夫家逼妾,她毅然结束包办婚姻,考入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得知胡适迁居烟霞洞,她携友人汪静之前往探望。

胡适原计划小住半月,却因曹诚英停留三月之久。他们在孤山赏荷、楼外楼品蟹,胡适甚至破例为曹诚英写下白话情诗:“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这段时光被曹诚英称为“偷来的神仙日子”,却在十月面临诀别。

临行前夜,曹诚英告知怀孕。胡适当即许诺回京离婚,却在面对江冬秀菜刀威逼时退缩。据《江冬秀家书》记载,她曾放话:“胡适敢离婚,我就让全北平报纸写他是陈世美!”曹诚英在杭州苦等数月,最终等来一纸堕胎建议。那夜她独坐雷峰塔下,将胡适书信尽数焚毁,灰烬飘落西湖,如同夭折的爱情。

经历情变的曹诚英发愤读书,1925年考入东南大学农艺系。选择农学,实为延续胡适早年“以农立国”的理想。1934年,经胡适推荐,她赴康奈尔大学深造,成为我国首位农学女留学生。

1937年归国后,曹诚英在战火中辗转任教,培育出抗病高产小麦品种。1939年,她与留美归来的郑姓学者订婚,却因江冬秀散播“第三者”流言告吹。曹诚英心灰意冷,欲上峨眉山出家,幸得兄长劝阻。晚年她对学生坦言:“那年若真落了发,中国就少个农学家,多座枯坟罢了。

1949年上海重逢,成为两人最后一面。宴席间,曹诚英劝胡适留下建设新中国,胡适却笑答:“书生从政,身不由己。”临别时那句“等我”,让曹诚英在复旦大学教书时,总爱望着东南方向出神。

1952年,曹诚英主动请缨支援东北,在零下30度的沈阳培育出耐寒马铃薯。学生们说曹教授揣着暖手炉上课,说到科学报国时,眼里像燃着团火。1969年退休回乡,她捐出毕生积蓄修桥铺路,乡民称其“活菩萨”。

五、青冢望乡

曹诚英临终前,将胡适书信再次付之一炬,只留一方梅花手帕陪葬。如今旺川村口的墓碑面朝东南——那是台北的方向。史学界对此评价两极:学者余英时认为“此情可待成追忆”,而江勇振则强调“曹诚英的学术成就远超情爱纠葛”。

纵观曹诚英一生,爱情虽是刻骨铭心的副歌,主旋律仍是农学报国的壮志。她培育的马铃薯品种至今惠及东北黑土地,正如其墓前野梅,凌寒绽放时,早将那段民国往事酿成了穿越时空的芬芳。

来源:匹夫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