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说开篇便以一首诗赞美李白:“堪羡当年李谪仙,吟诗斗酒有连篇。蟠胸锦绣欺时彦,落笔风云迈古贤。书草和番威远塞,词歌倾国媚新弦。莫言才子风流尽,明月长悬采石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相传是西梁武昭兴圣皇帝李暠的九世孙,出生于西川绵州。他的母亲曾梦见长庚星(
警世通言之卷九 李谪仙醉草下蛮书
小说开篇便以一首诗赞美李白:“堪羡当年李谪仙,吟诗斗酒有连篇。蟠胸锦绣欺时彦,落笔风云迈古贤。书草和番威远塞,词歌倾国媚新弦。莫言才子风流尽,明月长悬采石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相传是西梁武昭兴圣皇帝李暠的九世孙,出生于西川绵州。他的母亲曾梦见长庚星(即太白星)投入怀中,因而生下李白,故取此名。李白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十岁时便已精通书史,出口成章,人们赞誉他为“锦心绣口”,甚至认为他是神仙转世,尊称为“李谪仙”。
李白一生好酒,不求仕进,志在游历四海,看尽天下名山,尝遍天下美酒。他先登峨眉,后居云梦,再隐于祖僚山竹溪,与孔巢父等六人日夕酣饮,号称“竹溪六逸”。他的才华和个性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就连路过酒肆的逸叶司马也忍不住遣从者询问他的身份。李白随口答诗四句:“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逸叶司马大惊,遂请相见,留饮十日,厚赠之。
在逸叶司马的劝说下,李白决定游长安以图仕进。在长安,他遇到了翰林学士贺知章,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兄弟。然而,当李白参加科举考试时,却因考官杨国忠和高力士的嫉妒和构陷,被屈批卷子,羞抢出门。李白因此立誓:“久后吾若得志,定教杨国忠磨墨,高力士与我脱靴,方才满愿。”
时光荏苒,不觉一年过去。一日,有番使帝国书到,朝廷无人能识。天子大怒,敕限三日,若无人识此番书,一概停俸;六日无人,一概停职;九日无人,一概问罪。贺知章得知此事后,向天子推荐李白。天子即遣使命宣取李白。李白初时不肯奉诏,但在贺知章的劝说下,终于答应面君。
李白在金銮殿上,将番书唐音译出,宣读如流。原来,这是渤海国大可毒写给唐朝皇帝的书信,要求唐朝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与渤海国。天子听后龙颜不悦,问两班文武有何策可以应敌。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唯有李白奏道:“臣启陛下,此事不劳圣虑,来日宜番使入朝,臣当面回答番书,与他一般字迹,书中言语,羞辱番家,须要番国可毒拱手来降。”天子大喜,即日拜李白为翰林学士。
在长安城中,李白偶遇被囚的郭子仪,见其器宇轩昂,认为其非凡人,于是向玄宗求得诏书,赦免了郭子仪。这一善举为日后大唐延续了百年基业埋下了伏笔,因为郭子仪后来成为了一代名将,为大唐的稳定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次日,李白宿醉未醒,被内官催促进朝。天子见其面带酒容,两眼朦胧,便命御厨造三分醒酒酸鱼羹来赐与他。李白饮罢鱼羹,精神稍振。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吓蛮书。这篇吓蛮书言辞犀利,羞辱了渤海国大可毒,使其不得不拱手来降。天子见后大喜,重赏李白。
然而,李白的狂放不羁和蔑视权贵的性格也给他带来了麻烦。他曾在酒醉后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一行为激怒了高力士,导致他在宫中受到排挤。后来,高力士向贵妃进谗言,说李白用赵飞燕影射贵妃,贵妃听后不悦,玄宗也因此疏远了李白。然而,李白并未因此留恋官场。他深知朝廷的黑暗和腐败,不愿与之为伍。于是,他请求辞官归隐,天子准许。李白便带着一身傲骨和满腔才华,离开了长安,继续他的游历生涯。
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其才华和个性无疑是令人敬仰的。小说中的李白,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具有悠远见识、关心时政、为民做主的智者。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和尊严。在面对番使的挑衅时,他毫不畏惧,挥毫泼墨写下吓蛮书,羞辱了渤海国大可毒,使其不得不拱手来降。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文学才华和外交智慧,更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经过安史之乱后,李白的晚年生活较为颠沛流离。他继续游历四方,但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传说李白在金陵采石江上泛舟时,遇到了仙童接引,最终升天成仙,成为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李白醉酒后草拟蛮书的故事,揭示了才华与机遇的重要性。李白凭借卓越的才华和胆识,化解了国家危机,展现了个人能力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故事也暗示了机遇的偶然性,提醒人们要时刻准备,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它。此外,李白的洒脱与自信也启示人们,面对困境时应保持从容与智慧,方能化险为夷,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一面。
来源:寒冰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