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内地娱乐圈里的“低调狠实力派”,朱一龙肯定是绕不开的那位。
前言
说起内地娱乐圈里的“低调狠实力派”,朱一龙肯定是绕不开的那位。
从《镇魂》中的“一人三角”到《人生大事》里的殡葬师莫三妹,这一路走来,角色跨度还挺大的。
他通过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角色,赢得了不少粉丝,大家都觉得他是那种“温暖又敬业的居老师”。
大家都说他是业内公认的那种“肯静下心来琢磨演戏”的好演员。
如今,他已经37岁,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一夜爆火
2018年,成了朱一龙演艺路上的“转折点”,也是他从“无名小卒”变成超级流量的转折之年。
上半年,他在《镇魂》里一人饰演了三个不同的角色。
既是温和有礼的沈教授,又是冷峻孤傲的夜尊,还有那身穿黑袍、冷厉难挡的使者。
他的多变演技,一人展现出千种面貌,带动了剧集的口碑和热度双双飙升。
下半年《知否》里,他扮演的小公爷齐衡,已经变成了“白月光”的代表人物。
两部剧一火就是爆炸,朱一龙从“查无此人”变成了商业广告和综艺邀请不断,立马成为了娱乐圈里的顶流人物。
不过一旦火起来,朱一龙却突然像按下了暂停按钮似的,没那么频繁出现了。
普通的演员一旦爆红,都会选择演一些自己熟悉的“舒适圈”角色来稳住人气。
可朱一龙没有像别人那样,只顾着沉迷自己那火的发烫的角色,反而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反倒是他,更加专注于那些“有挑战性、能锻炼自己”的角色。
到底,流量这种东西终究是短暂的,真正重要的,还是让你扮演的角色能长久留在观众心里。
之后,他接连在《叛逆者》里饰演革命战士林楠笙,还在《峰爆》中演绎了舍的隧道工程师洪翼舟。
虽然每个角色都没有带“顶流标签”,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拼演技的极限挑战。
其实很少有人清楚朱一龙走上演艺圈的起点,最开始纯粹是为了帮妈妈实现演员的梦想。
朱一龙当时还在高三,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心里头也觉得挺迷糊的不清楚该怎么走。
一会儿功夫,他真是搞不清楚自己喜欢啥子,也没头绪该往哪个路子走。
于是,他就想着去挑些稳当点的专业,打算稳妥点走。
可是,那位平时对朱一龙要求挺严格的妈妈,却建议他去试试艺考。
原来是朱一龙妈妈自己一直怀揣着当演员的梦想,所以才想让儿子帮自己完成这个心愿。
没想到一场意外的巧合,让朱一龙竟然意外走红了。
不过,说朱一龙真火起来,可没那么简单,背后可是挺不容易的。
来时路
在2006年,朱一龙凭借专业排名前十的优异成绩,成功迈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开启了他在演艺道路上的旅程。
可惜啊,梦想能谈得精彩纷呈,可现实却让人觉得骨感刺骨。
那会儿,他刚出道没多久,就只能接些投入不多的数字电影,简单点说就是低成本的小制作。
这些作品大多是在地方台的深夜时段播出,基本上也没怎么掀起什么浪头。
等了挺久才盼到《芈月传》这样的大制作,结果就请他演成年时候的嬴稷。
可是最后剪出来的镜头少得可怜。
就这样坚持了九年,虽然每年都有戏播出,可一直都弥漫着“戏红人不红”的尴尬。
到18年,朱一龙终于一举成名,火了一把。
从那时起,朱一龙的名字逐渐走入更多人的视野,演艺路上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2022年,他凭借在《人生大事》中饰演“莫三妹”的表现,荣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拿了奖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有人说,“莫三妹这角色太讨喜,换个人试试都能红”。
有人觉得,提名的除了沈腾、吴京这帮实力派演员之外,哪一个比他演得差点儿?
不过事实是,金鸡奖的评选里,15位评委全都把票投给了他,用专业的评价打破了那些传闻。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的朱一龙已经跃升为中国影史第4位累计票房突破百亿的80后男演员。
他凭借稳扎稳打的票房成绩,向观众展示了只要是真材实料,终究会被认可的道理。
最近,央视的一次引人注目的官方宣布,又把他推倒了舆论的焦点。
传来喜讯
就昨天那会儿,央视公布了金熊猫奖的提名名单。
37岁的朱一龙因为《河边的错误》这部片子,顺利入围了最佳男主角奖的候选名单。
“金熊猫奖”这个奖,含金量那些话就不用多说了。
作为中国面向全球的重要文化奖项,都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直接负责搞得。
算得上中国影视圈里屈指可数的“国家级国际奖”。
能参与角逐的,不光是中国的作品,还涉及许多国外的佳作。
朱一龙凭借《河边的错误》里的出色表现,成功从众多实力派演员中抢了个眼球,脱颖而出。
没有靠天运,全部靠自己拼搏出来的努力。
《河边的错误》,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没戏,没指望。
这部影片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绝对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
不过像这样题材的电影,常常会遇到“受到好评但票房不佳”的尴尬局面。
大家都觉得这部文艺片的票房可能不会特别火。
没想到影片一上映,不仅好评不断传开,票房还一路上扬,居然变成了那年最火的黑马。
这可少不了男主朱一龙的大力努力。
原著里,马哲这个人物的形象显得不太清楚。
对于他的样子,甚至心里怎么想的,余华都没怎么写得很详细。
而电影用影像来讲故事,人物得真实地摆在观众面前,让人感觉活灵活现。
朱一龙为了搞好这个角色,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为了更好地还原这个角色,他提前半个月跑到刑警队去实地体验,仔细观察办案的全过程以及民警们的工作状态。
他演的那角色,反差挺大,开始时是胖了30斤,后来又瘦了20斤。
为了更符合角色的气场,他每天都在测量自己胡子的长度,算得细细的。
那位曾经被贴上“流量标签”的演员,现在已经变成了能应付各种复杂角色的实力派了。
这次金熊猫奖的提名,也算是对他的一个肯定吧。
他靠实力把所有的质疑都给挡住了。
更别说,就连中央电视台都用他的话题写文章了。
怪不得大家都在网上祝贺他,甚至还有人说终于盼到这一天,是不是?
不过,金熊猫奖的提名对他来说可不是终点,而算得上是一个新的开始。
结语
朱一龙的成名可从来都不是个一瞬间的爆发,纯属偶然。
他其实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对演技的敬重和坚持才逐渐被大家认可的。
他的这番成就,归根到底就是“用心演戏”的结果,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演者从来不靠外在的标签来撑场面。
那些为角色流的汗水、坚持的演技初心,最终都能变成让人眼前一亮的荣誉徽章。
来源:名字太难取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