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我,习惯用放大镜去审视别人,却用滤镜来美化自己。对他人要求严苛,对自己宽容无度,哪怕问题出在自身,也总能找到理由推卸责任。环境不好、他人不对、时机不佳,总之,错不在我。内心敏感而脆弱,一句批评便如利刃穿心,自尊心强得不容一丝质疑。总觉得全世界该让着我,父
曾经的我,习惯用放大镜去审视别人,却用滤镜来美化自己。对他人要求严苛,对自己宽容无度,哪怕问题出在自身,也总能找到理由推卸责任。环境不好、他人不对、时机不佳,总之,错不在我。内心敏感而脆弱,一句批评便如利刃穿心,自尊心强得不容一丝质疑。总觉得全世界该让着我,父母要包容,伴侣要迁就,朋友要体谅。那时的我,活在一种虚假的自我中心里,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所有人都该围着我转。
然而,这样的状态并没有带来幸福,反而让我越来越疲惫、孤独。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尝试转变视角——不再向外指责,而是向内探寻。遇到问题,不再急于归咎于外因,而是先问自己: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是不是我的态度、方式出了问题?当孩子学习不用心,我不再责怪他懒惰,而是反思自己是否给了足够的陪伴与引导;当与家人发生争执,我不再抱怨对方不通情理,而是想想自己有没有耐心倾听、温和表达。
这种“向内求”的心态,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的盲区。我渐渐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要求别人改变,而是主动完善自己。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所以与其期待他人符合我的期待,不如先让自己成为值得尊敬的人。我开始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心,懂得伴侣的沉默也有压力,明白孩子的叛逆背后藏着无助。
我不再把自己当作受害者,而是选择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读书、写作、锻炼身体、静心冥想,一点一滴地积累内在力量。我发现,当我变得平和坚定,周围的关系也随之改善。原来,改变从来不是从外界开始的,而是从心出发。
如今的我,依然会遇到困难,但不再怨天尤人。我接受无常,努力尽责,然后坦然面对结果。因为我深知,唯有向内生长,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走,唯有自己,是最可靠的依靠。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对未来自己的深情告白。我相信,只要不停下脚步,终将遇见那个更从容、更温暖、更有力量的自己。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