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药、起飞、喷洒,大疆无人机飞行在百亩良田之上,一位“新农人”飞手,轻松管理一大片“无人农场”……这样的场景在广东、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越来越常见。这背后,是深圳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正在以科技辐射带动全国农业升级。
装药、起飞、喷洒,大疆无人机飞行在百亩良田之上,一位“新农人”飞手,轻松管理一大片“无人农场”……这样的场景在广东、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越来越常见。这背后,是深圳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正在以科技辐射带动全国农业升级。
近日,中共深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印发《深圳市贯彻落实“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中提到,借媒体之力扩大深圳农业科技品牌影响力,鼓励媒体开展“品牌-传播-渠道-市场-人才-生态”全链条项目共建,携媒体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丰富乡村消费业等内容,推动媒体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无人机在农田作业 图片来自大疆农业官网
“助农带货”力推好物出圈出海
锚定“促消费、促外贸、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五大目标,措施系统部署了19项重点任务,并明确了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形成可量化的工作机制。
围绕“促消费”这个首要目标,措施中提出了多项“媒体+”赋能,助力农产品出圈,乃至出口出海的具体思路。
深圳作为全国消费能力最强的市场之一,以消费帮扶助力“百千万工程”,责无旁贷。措施中提到,支持媒体围绕深圳建设消费帮扶重点城市,制定全方位传播营销方案,联合市、区两级消费帮扶中心,开展系列消费帮扶活动。鼓励媒体持续开展短视频、直播带货、案例宣发等营销活动。
对于对口帮扶地区以及深圳本土出产的优质农产品,措施中提到,组建专业助农直播团队,协调邀请企业负责人、种养殖户、村干部共同出镜,定期发起直播赛、助农专场直播活动,推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对口地区合作打造直播带货平台。
深圳渔博会 林园 摄
近年来,深圳多措并举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展会的“带货”能力也非同寻常。措施中提到,推动媒体开展“携手共赢”产业对接、“百站万桩”专项行动、农业科技金融“百县行”主题跟踪报道;组织参加文博会、食博会、渔博会等重点展会,引导和支持创作者广泛参与相关的内容生产。
讲好农业科技品牌的“深圳故事”
寸土寸金的深圳,农田稀缺,但是孕育出了足以改变中国农业格局的农业科技力量。
措施中提到,通过开展“为深圳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持续宣传“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通过媒体持续开展宣传报道,分类、梳理一批深圳的涉农典型企业,以此来助力深圳涉农企业的产品及技术的宣传推广。
强化品牌建设,措施提出,梳理深圳本土农产品、农业科技、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涉农产业名录,鼓励媒体开展“品牌-传播-渠道-市场-人才-生态”全链条项目共建,推动搭建线上展示专区,设立云主题和专属话题。擦亮大鹏“旅游+”“南山荔枝”、沙井蚝、远洋渔业等产业品牌,扩大深圳农业无人机、农业AI、生物育种等农业科技品牌影响。
措施还提到,推出“土特产”系列品牌。围绕蜂蜜、蘑菇、擂茶、海产品等优势品牌,实施系统性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IP。加强新媒体营销推广,抓好农产品有效供给。遴选一批优质创作者进行合作,推动农业场景、乡村场景、重大节展赛会等场景向创作者开放,引导创作者围绕美食特产、文化习俗、休闲文旅、农业科技等进行宣传。
“媒体+文化”助力农文旅融合
为“好物”带货,也助力“好景”出圈。文旅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消费业态、提升乡村吸引力和消费活力,媒体的作用和潜能无限。
措施中提到,支持媒体联合专业设计人员深入挖掘深圳古镇、古村落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特色文化资源,融合传统工艺、民俗礼仪以及流行时尚元素,设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广泛运用国潮、动漫、短剧、游戏等讲好农业产业、农业品牌、农业人故事。支持旅行社和媒体合作开发城乡旅游线路设计、推广、售卖,为旅行社城乡旅游提供线路宣传、流量支持,打造山水游、海滨游、历史游、湾区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疍家文化节 主办方供图
深圳正在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媒体+文化”大有可为。措施中提到,深入挖掘疍家文化、舞草龙等渔业文化符号价值,充分利用渔村、渔港、渔市等各类物质载体,传承与发扬深圳特色渔文化。依托海域、海岛,发展集食宿游赏、科普观光、海上垂钓、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文化载体。
措施最后提到,各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媒体+”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领导力量,力争实现月月有项目、季季有活动、年年有成果,助力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高水平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为全国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文 | 记者 林园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