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闽东医院肺部手术迎来“舒适化医疗”新体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0:53 1

摘要:一场静悄悄的医疗革命,正在胸外科手术中悄然发生。如今,不少患者无需再忍受气管插管的痛苦,也告别了漫长的术后恢复期——这一切,正得益于“Tubeless”技术的应用。

一场静悄悄的医疗革命,正在胸外科手术中悄然发生。如今,不少患者无需再忍受气管插管的痛苦,也告别了漫长的术后恢复期——这一切,正得益于“Tubeless”技术的应用。

在宁德市闽东医院的一间手术室内,一位患者正准备接受胸腔镜肺部手术。与以往不同的是,她不需要经历那根长约30厘米的气管插管从口腔深入气管的过程。手术结束后,她很快苏醒,咽喉没有不适,呼吸平稳如常。这项全称为“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的Tubeless技术,正在重塑胸外科手术的传统模式。

Tubeless技术指在麻醉过程中避免使用传统气管插管,让患者在手术中保持自主呼吸。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一是喉罩通气,使用喉罩替代气管插管,放置在声门上方,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患者的自主呼吸,避免气管插管对气道的损伤。二是区域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前锯肌平面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或迷走神经阻滞等,阻断手术区域的痛觉信号,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降低术后疼痛。三是静脉镇静镇痛,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适量的静脉镇静镇痛药物,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维持患者的麻醉深度,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无意识、无疼痛。

胸心外科卓宜盟主任医师介绍说道,该技术最直接的优点,是避免了气管插管所带来的喉咙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同时,因保留自主呼吸,膈肌运动有助于维持胸腔负压,促进静脉回流、稳定血流,从而改善肺部灌注,降低术后肺不张和通气灌注失衡的风险。患者就医体验也得以提升,术后数小时即能下床活动,当天即可饮水进食,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

尽管优势显著,Tubeless技术并非“万能钥匙”。麻醉科刘恒主治医师指出,该项技术虽更加友好,却存在明确适用范围——肥胖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往往不适宜接受此类麻醉。理想人群通常为非肥胖、合并症少、属早期局限性肺癌、气道通畅、无广泛胸膜粘连的患者。另一方面,Tubeless技术也对医疗团队提出更高要求。医务人员须掌握围术期危机处理能力,并经过系统培训。外科医生需精通单孔解剖性切除,麻醉医生必须熟练掌握侧卧位气道管理技能。

随着技术日益成熟,Tubeless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已从早期的肺楔形切除,逐步延伸至复杂纵隔肿瘤切除、巨大肺肿瘤根治术以及解剖性肺段切除等更高难度手术。

其经济性也是一大亮点。该技术不仅降低麻醉药品和相关耗材的使用,减少医疗费用,也因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间接减轻了异地就医带来的经济负担。可以预见,随着Tubeless技术不断推广,更多患者将体验到医疗进步所带来的温暖与希望。(郑茂华)

来源:健康闽东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