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北纬28°沿线延续“生态长征”,黄荆老林从庇护红军到生态富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1:18 1

摘要:九十年前,中央红军右纵队穿越千里,进入古蔺县黄荆镇境内。在这片原始森林的庇护下,红军得以休整。9月10日,记者重走这条英雄之路,感受革命文化与自然生态在这片土地交融共生。红色精神与绿色山林,如谷中溪流,源远流长。

微雨清晨,黄荆山峦云雾缭绕。高耸的林木没入云层,繁茂枝叶在朦胧中若隐若现。

九十年前,中央红军右纵队穿越千里,进入古蔺县黄荆镇境内。在这片原始森林的庇护下,红军得以休整。9月10日,记者重走这条英雄之路,感受革命文化与自然生态在这片土地交融共生。红色精神与绿色山林,如谷中溪流,源远流长。

黄荆镇是红色之地。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进入古蔺,从猿猴渡河后,穿越黄荆原始森林,留下了红军“开仓放粮”“一把马刀”等真挚感人、鲜活生动的故事,现保存有三斗种红军临时指挥部和给养补给点、手把湾红军路、雷打山战斗遗址等宝贵历史财富,黄荆镇香楠村成为全市首个挂牌的“红军村”。

黄荆原始森林。 古蔺融媒供图

“生态长征”

用脚步丈量6700多公里

“54、54,舀起来就能喝!”黄荆镇文化站站长徐挺挥动着手里的水质检测仪兴奋地喊道。这山间溪水的纯净度已接近直接饮用标准。作为黄荆镇党建办工作人员,他常年穿行林间。“这是八角莲,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那是黄苞芭蕉”……短短五六十米的小路,他就介绍了十几种珍稀植物。据他所说,仅这片山谷就生长着两百多种中药材,而这里仅是黄荆老林的一角。

数据显示,黄荆自然保护区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是北纬28°沿线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近年来,黄荆镇定期开展反盗猎联合巡护,多部门严厉打击盗猎行为,有效维护生态多样性。“黄荆老林的一草一木,都是历史和自然的见证,我们会尽全力保护好。”徐挺表示。

在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心的展览室里,记者看到布满铁锈的捕兽夹、各式盗猎工具。“这些都是巡护收缴的。我们每年开展多次巡护,一次就要徒步8小时以上。”中心负责人颜宇介绍。

该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组建15人的本地巡护队伍,开展71次巡护监测,共453人次参加,总里程6700多公里,覆盖保护区总面积的40%;开展反盗猎行动18次,清理捕猎工具135套,安装红外相机50台。

除此之外,该中心还组织开展了20余场青少年生态保护教育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们融入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颜宇说。

巡护队伍在原始森林里开展监测。 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心供图

“生态反哺”

茶叶成就致富路

“小时候听老人说,红军曾用古树茶叶碾碎后消炎。”徐挺回忆道,“当年村民就是用这种茶慰劳红军,所以我们叫它‘红军茶’。”

黄荆古树茶自然散生于林间,与林木共生,落叶成肥,无污染、无农残,且含锌量高,广受市场欢迎。几年前,颜宇返乡创办茶叶工坊,将精深加工后的茶叶销往江浙沿海一带,收益可观。当地农民农闲时上山采茶,仅此一项,年收益就达数十万元。

九十年间,古树茶叶从红军的救急药物,化作百姓的增收产品。黄荆人守护了生态,生态也反哺了这片土地。如今这里林木葱郁、溪流清澈、鸟兽安然,生态优势正转化为产业动能。

“下一步,黄荆将深度开发生态资源,推动自然教育与社区发展融合,引入生态旅游、森林疗养等新业态,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黄荆镇镇长王鹏表示。

离开黄荆时,山雨未歇。回望这片土地,长征的足迹仍清晰可见,而脚印之间,已生机蓬勃——黄荆人用守护与传承,走出了一条红绿相映的新时代长征路。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