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固化下的围城以及城内城外的格子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6 11:09 1

摘要:有人说:医生的朋友大都是医生,老师的朋友大都是老师,商人的朋友大都是商人,农民的朋友大都是农民…不论你是否认同,当下,圈层交际的朋友圈隐定地固化在本圈层内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分化之下,城内的人在城内,城外的人在城外…

有人说:医生的朋友大都是医生,老师的朋友大都是老师,商人的朋友大都是商人,农民的朋友大都是农民…不论你是否认同,当下,圈层交际的朋友圈隐定地固化在本圈层内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分化之下,城内的人在城内,城外的人在城外…

钱钟书先生若活在今日,定要将这世道比作一副中药柜。红木抽屉上贴着檀香标签:某局座、某主任、某总、某教授,拉开哪个格子都飘出相似的药香。当代人的朋友圈倒像是智能分拣后的中药铺,算法把黄芪党参各自归位,生怕当归与黄连串了味儿。

前日偶遇某三甲医院主任,手机相册滑过满屏白大褂合影,活脱脱一部《外科风云》剧照集锦。"您这朋友圈倒比无菌室还纯粹。"我调侃道。对方扶了扶金丝眼镜苦笑:"上个月同学会,急诊科张主任和药剂科李主任在酒桌上探讨心梗急救,差点把二十年同窗情抢救成医患纠纷。"

教师群体的茶会更是妙趣横生。某重点中学语文组长曾向我展示微信置顶群:"特级教师攻坚组""省级名师工作室""长三角教研联盟",恍如套娃般层层嵌套。最绝的是他们发明了"学术方言"——"今天的课堂要注重生成性""这个设计缺乏大概念统整",听得外行人如坠五里云雾,倒像是武林各派在华山论剑。

互联网时代原该是打破藩篱的利器,却沦为加固圈层的混凝土。某短视频平台CEO私下透露,他们的算法比门房秦大爷更势利——外科医生的推荐列表永远刷不完手术直播,企业高管的页面自动过滤掉月薪不过万的创作者。这让我想起《围城》里方鸿渐说的:"现代社会是个魔术师,把人的交际圈越变越小。"

圈层固化最精妙的伪装,当属某些高端论坛。金融大鳄与科技新贵在镁光灯下握手言欢,转头却在私域流量池各说各话。某投行经理的微信分组堪称现代社会学标本:给企业家的朋友圈是高尔夫与雪茄,给官员的推送是党建文章配红歌,给同行的却是做空报告与威士忌测评。这倒应了钱先生那句妙语:"拍马屁和谈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旁观。"

阶层的隐形藩篱在职场新人身上尤为明显。某985高校就业办统计显示,金融专业毕业生七成进了银行证券,师范生九成流向教育系统,医学生更是百分百白衣加身。去年某医学院迎新横幅写着"今日同窗,明日同事",倒像句魔咒。有位实习医生跟我说:"现在去相亲,介绍人都直接问要找内科还是外科的,说是避免'科室纠纷'。"

不过总有些异类在打破这种默契。认识位建筑公司老总,每周固定参加诗歌沙龙,手机里存着三百位诗人的联系方式。"和包工头聊完混凝土标号,再跟诗人探讨里尔克的豹,脑子里的搅拌机才能停转。"他的办公桌上,《营造法式》与《恶之花》比肩而立,倒像座微型的巴别塔。

钱先生在《围城》里写道:"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如今的职业围城却添了新景致——城里的人忙着装修各自的小隔间,城外的过客在抖音直播间张望。某天路过人才市场,电子屏上滚动的职位需求,恍惚间竟像中药柜抽屉上颤动的标签。

来源:江东愚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