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物档案:刘庆,女,中共党员,南充市江东初级中学政教主任、班主任工作室负责人,曾获高坪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四川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南充市优秀少先队集体”“高坪区优秀少先队集体”等称号,在德育与教学领域均交出亮眼答卷。
人物档案:刘庆,女,中共党员,南充市江东初级中学政教主任、班主任工作室负责人,曾获高坪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四川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南充市优秀少先队集体”“高坪区优秀少先队集体”等称号,在德育与教学领域均交出亮眼答卷。
9月10日早上,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南充市江东初级中学的班主任办公室里。刘庆的办公桌上,一摞周记本码得整整齐齐,红笔批注的痕迹像跳动的火苗。她指尖摩挲着周记本,笑着向记者打开话匣子:“班级德育哪有什么高深理论?不过是在对的时刻,看见学生心里的光,再帮他们把这束光护得久一点、亮一点。”
以时代为壤 播撒信仰之光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播出,刘庆安排学生们开展了新学期的首个班会课,教室里气氛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火焰。观看直播,当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走过天安门,当先进的武器装备威风凛凛地一一展示,孩子们的眼睛瞪得溜圆,满是惊叹与崇拜。平时内向腼腆的学生张晗熙,猛地从座位上弹起,双手紧握拳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老师,我长大后也要参军,像这些军人一样,守护祖国!”看着张晗熙涨红的脸蛋,刘庆眼眶微微泛红,感慨道:“孩子们的心灵纯粹得像白纸,一场阅兵,无需过多言语,就足以在他们心底种下爱国与担当的种子。”
除了这类庄重的“大事件”班会,班上每周的“3分钟微班会”同样满是触动心灵的时刻。刘庆从抽屉中轻轻抽出一本班级日志,轻轻翻开,指着其中一页笑着说:“瞧,这是我们之前聊袁隆平爷爷时的记录,袁爷爷一生都在为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而努力,他这种为了理想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孩子们深受触动。有个学生以前痴迷娱乐明星,了解袁爷爷的事迹后,在日记里认真写道‘原来真正了不起的明星,是像袁爷爷这样,让无数人吃饱饭,为国家和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翻到另一页,刘庆接着说道:“还有‘荣昌卤鹅哥’,原本事业受挫,店铺倒闭、负债累累,但他怀着对家乡美食的热爱,拿着一万元就开启了追‘甲亢哥’直播的旅程。一路跟着跑了多个城市,哪怕面临各种困难,被人嘲笑、质疑,都没有打退堂鼓,最终成功让荣昌卤鹅‘出圈’。我们在微班会上讨论他的故事时,有学生说‘以前我遇到一点难题就想放弃,看到卤鹅哥这么拼,我以后在学习、生活里,也要像他一样,坚持把想做的事做好’。”
她缓缓合上日志,眼中满是温柔:“教育契机无处不在,生活里的点滴片段,都可能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养分,让孩子们在成长路上步子迈得更坚实、更笃定。”
以协作为翼 点亮成长星光
“叮铃铃——”下课铃声刚落,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却不见往日老师维持秩序的身影:有的同学拿着抹布擦拭黑板边缘的粉笔灰,有的同学对着后墙的图表写写画画。刘庆笑着带记者走进教室,指着那面“班级管理雷达图”向记者介绍:“这是每周值周班长的‘工作成果’,纪律、卫生、学习等六个维度用红黄绿三色标注得分,哪项好、哪项要改进,一目了然。”
她轻轻拍了拍正在更新雷达图的女生肩膀:“这是本周的值周班长刘雨媗,从制定管理计划到每天量化打分,全是她自主完成。”刘雨媗抬头笑了笑,手里的马克笔不停:“以前觉得班级管理是老师的事,现在才知道,我们自己也能把班级管得井井有条。”刘庆补充道:“我一直想让孩子们明白,班级不是老师的‘地盘’,而是大家共同的‘家’,每个人都该有‘主人翁’的意识——所以我们设了78个定制岗位,人人都是班级‘CEO’。”
“以前总觉得自己在班级里没能发挥什么作用,直到当上‘桌椅骨科医生’。”明棕恒举着手里的螺丝刀,正在修理一张松动的课桌,“现在不管谁的桌椅坏了,我都会主动帮忙,同学跟我说‘谢谢你’的时候,我特别开心。”刘庆看着他熟练的动作,眼里满是欣慰:“每个孩子都有想被需要的渴望,这些岗位就是给他们搭建的‘舞台’,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
每周班级雷打不动的“积分拍卖会”,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刘庆从抽屉里拿出一叠彩色的“兑换券”,上面印着卡通图案:“与班主任共进午餐券”、“一日老师体验券”、“电话表扬券”,还有印着爱心的“爱的拥抱券”。“积分怎么来?作业得A+能拿3分,主动帮同学讲题得2分,上课积极发言得1分,参加学校活动获奖还能额外加分。”刘庆说。
上学期刚转学来的学生小李,一开始总躲在角落,上课不敢举手,也不跟同学说话,第一次积分排名在最后10名。刘庆记得,当时小李抽中的是“为班级做三件好事”的“成长券”——帮同学整理书桌、给植物浇水、打扫走廊。做完后,她在周记里写到:原来我也能帮到大家,这种感觉太好了。
在刘庆看来,孩子们其实比想象中更能干,关键是要给他们机会。“你看,现在不管是课堂发言,还是班级活动,大家都抢着参与,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会被看见、被认可。”
以心灵为炬 温暖星河微光
让学生写周记,是刘庆从教多年始终坚持的习惯。办公室里的这摞周记本上,算下来,她已经写下了3100余篇回复。其中一本的扉页,贴着一张电影票根,旁边是学生小林娟秀的字迹:“谢谢老师,我和爸妈一起看了电影,爆米花是甜的,我的心里也是甜的。”
“小林父母离异后,她总觉得自己的家‘不完整’。”刘庆指尖轻轻拂过电影票根,声音放得轻柔柔,“有次她在周记里写‘傍晚在小区看见别人一家三口散步,我不敢多看,像在偷偷看不属于自己的幸福’。”看到那段话后,刘庆悄悄买了三张亲子场电影票夹在周记本里,批注里写着:“小林是咱们班最会发现美好的‘小太阳’,这是全班给你的礼物,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去赴这场温暖的约会吧。”后来小林在周记里兴奋地画了个笑脸:“电影散场后,爸爸牵着我的手,妈妈给我买了草莓味的冰淇淋!原来我的家没有散,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我身边。”
在刘庆眼里,这小小的本子不只是师生间私密的沟通载体,更是自己疲惫时的“能量充电站”——翻着字里行间的真心倾诉,所有的忙碌仿佛都有了落点。这份因周记结下的联结,从没有随着学生毕业而中断。
“你看,今天教师节,手机消息就没停过。” 刘庆笑着把手机递到记者面前,屏幕上满是带着温度的消息:“老师节日快乐,您教我的‘先共情再沟通’,我现在和室友相处特别好!” “师恩如山永不忘,刘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指尖划过那些文字,她眼里的笑意更浓:“你说这本子小吧,可它装下的,却是能记好多年的牵挂。”
“有人说教育是塑造,但我觉得教育更像‘唤醒’,孩子的一生很长,我们无法替他们走完每一步,但可以为他们点燃一束光,让他们带着爱与力量前行。”刘庆说。
全媒体记者 唐艺娟
来源:云上高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