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春妮晒儿子“刚好”朗诵老舍的视频,六岁娃站台上不怯场,底下弹幕一水儿“别人家的孩子”。
“高龄生娃到底值不值?
”
昨晚刷到春妮晒儿子“刚好”朗诵老舍的视频,六岁娃站台上不怯场,底下弹幕一水儿“别人家的孩子”。
我盯着屏幕愣神,想起她当年在采访里斩钉截铁说“丁克挺好”,结果42岁突然官宣怀孕,全网震惊。
到底什么让她改了主意?
先说我看到的细节。
春妮北京台录完《春妮的周末时光》直奔医院产检,高跟鞋换平底鞋只用十秒,同事说她那阵子每天带两双鞋上班。
刚强更夸张,央视新闻直播结束,西装外套一脱,钻进出租车就去给老婆买酸梅汤,司机认出他,他摆摆手:“别拍,我媳妇儿现在嘴刁得很。
”
孩子出生后,两人没请月嫂,刚强半夜三点抱着娃在客厅转圈,春妮在书房剪片子,电脑屏幕亮着,她一边吸奶一边改字幕。
有次节目里她漏奶,导播切广告,她淡定说:“当妈的都懂,继续录。
”
他们没把“刚好”当神童养。
春妮带他做公益,去河北农村给留守儿童送书,娃把绘本递给小女孩时说了句:“姐姐,这本我看过三遍,给你。
”刚强教他认字,用央视新闻稿当教材,指着“今日俄罗斯”四个字说:“记住,这是地名,不是骂人。
”
最戳我的是去年冬天,春妮直播连线高龄产妇公益讲座,讲到自己产后大出血差点没下手术台,突然哽咽。
刚强在台下举着手机拍她,眼眶通红,但镜头一转,他又笑着对观众说:“别怕,现在医学很牛,你们看,我媳妇儿还能跑马拉松。
”
有人酸他们“精英滤镜”,可我知道春妮为了备孕戒了十年咖啡,刚强把烟戒了,家里冰箱贴着“今日蔬菜摄入量”表格。
他们没炫耀,只是把选择摊开来:想要孩子,就承担代价。
说到底,哪有什么完美范本。
不过是两个拼命工作的人,在凌晨的客厅交换一个眼神:你撑不住了换我。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