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中寨村:大棚产业结硕果 乡村振兴谱新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0:45 1

摘要:眼下,正值西红柿采收期,走进汾阳市肖家庄镇中寨村的连片种植大棚,一股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一笼笼翠绿的藤蔓间,缀满了圆润饱满、色泽鲜红的西红柿。大棚内,工人们正穿梭其间,分工明确地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运输,一箱箱新鲜的西红柿被迅速搬上货车,即将发往各地市场。热

眼下,正值西红柿采收期,走进汾阳市肖家庄镇中寨村的连片种植大棚,一股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一笼笼翠绿的藤蔓间,缀满了圆润饱满、色泽鲜红的西红柿。大棚内,工人们正穿梭其间,分工明确地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运输,一箱箱新鲜的西红柿被迅速搬上货车,即将发往各地市场。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不仅勾勒出丰收的喜悦,更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风景图。

中寨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过去长期以高粱、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为打破发展瓶颈,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自2022年起,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多次前往外地考察取经,结合本村实际反复研究论证,最终确定将西红柿种植作为村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方向既定,行动紧跟。中寨村通过集体土地整合,成功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高标准建成了25座西红柿种植大棚,为产业发展搭建起坚实平台。得益于本村得天独厚的土壤优势,再加上种植户们精细化的田间管护,大棚内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逐年攀升。如今,每棚西红柿的年产量可达2万斤,不仅产量稳定,品质更是备受认可——该村种植的“951”水果西红柿,以皮薄沙瓤、味甜多汁的特点,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棚西红柿种植具有投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从种植管护到收获运输,整个产业链下来,直接解决了村内3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

为进一步提升大棚利用率,中寨村还探索出“错季种植”模式,在西红柿收获期过后,及时在棚内改种西葫芦、豆角、黄瓜等应季蔬菜,实现“一棚多收、四季有产”,最大限度挖掘种植效益,为村集体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活水”。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寨村并未满足于初级农产品销售,而是精准把握地域饮食文化需求——在吕梁乃至山西,西红柿酱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无论是拌面条、炒鸡蛋,一勺醇厚的西红柿酱总能让家常味道更添几分浓郁。基于这份深厚的消费基础,村里申请专项资金,建成了西红柿酱生产加工车间,注册了西红柿酱品牌。走进加工车间,半自动化的流水线正高效运转,一颗颗新鲜红艳的西红柿经过初筛、清洗、去皮、熬煮等多道工序后,在工人的熟练操作下完成罐装、密封,变身成瓶装西红柿酱。据介绍,该生产线日产西红柿酱可达2000瓶,瓶装产品不仅完整保留了西红柿的原汁原味,更便于储存和运输,完美契合了山西人对西红柿酱“家常味、耐储存”的需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为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中寨村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对接商场、超市建立线下销售网络,同时借力电商直播开启“线上带货”模式,让每一瓶小小的西红柿酱成为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如今,西红柿酱产品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赋能,让中寨村的西红柿产业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加工得好”的跨越。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依托特色种植,中寨村已成功构建起从西红柿种植、销售到加工的完整产业发展闭环,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实现长足提升,更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谈及未来规划,肖家庄镇中寨村党总支书记董红江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将继续秉持科技赋能、品牌打造、三产融合的发展策略,下一步计划引入自动灌溉、智能温控系统,进一步加强管护水平,持续提高各类果蔬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我们还将开发番茄主题农庄,为城乡居民提供果蔬采摘、DIY番茄酱制作、农耕体验等特色服务项目,让‘特色种植+旅游’成为中寨村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水平。”记者 阮兴时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