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秋天,张大爷图便宜,把前年剩的萝卜籽全撒下去,结果出苗稀稀拉拉,最后拔出来的萝卜小得可怜,切开还发苦。
“张大爷的萝卜地又秃了。
”
隔壁王婶一句话,小区种菜群里炸锅。
去年秋天,张大爷图便宜,把前年剩的萝卜籽全撒下去,结果出苗稀稀拉拉,最后拔出来的萝卜小得可怜,切开还发苦。
群里一片哀嚎:原来不是土不行,是籽老了。
老籽到底差在哪?
简单说,发芽率直接腰斩。
实验站测过,萝卜新籽95%能冒头,隔年的只剩40%。
白菜更惨,陈籽出苗一弱,后期包心不紧,炒出来水叽叽。
芥菜、生菜、茼蒿、空心菜同理,口感和产量双跳水。
张大爷一算账,省下的十几块种子钱,换来少收大半筐菜,亏到想哭。
有人抬杠:网上不是说真空包装的籽能撑两年?
理论没错,可家里抽屉那点湿度、温度,根本达不到标准。
实验室低温干燥+氮气充填,确实能让部分高品质籽保持活力,但咱老百姓做不到。
冰箱门一开一关,潮气就钻进去,籽立刻“打蔫”。
所以别赌,直接买当年新籽最稳。
万一手里只剩陈籽,也别直接扔。
农技站教的土办法:55℃温水泡15分钟,再丢进湿纱布里催芽,出苗能拉回七成。
要是再懒,撒点赤霉素溶液,萝卜、芥菜这种硬壳籽也能提速。
不过折腾半天,还是不如新籽省心。
今年种子市场也卷得厉害。
逛农资店能看到“丰收宝”“绿田园”这类品牌,包装袋上直接印发芽率实测值,还标了抗病等级。
价格贵两块,但出苗整齐、后期少打药,算下来更划算。
别贪地摊散籽,十有八九是陈货翻包。
气候也在添乱。
去年十月突然降温,老籽直接懵圈,新籽却扛住了。
农业局提醒,今年秋季温差更大,选籽得看耐低温指标。
社区农技站最近搞活动,凭身份证能领一小包试种籽,白菜、生菜都有,白嫖不香吗?
算笔总账:新籽一包贵三块,出苗多三成,一棵白菜多结半斤,按市价五块一斤,一平米多赚两块五。
张大爷今年学乖了,团购了十包新籽,还顺手把陈籽泡水做发芽实验,发不出来的直接喂鸡,一点不浪费。
种菜这事儿,种子就是起跑线。
起跑慢了,后面再勤快也难追。
别等菜苗稀稀拉拉才拍大腿,现在就去翻包装袋,看生产日期。
要是找不到,抓一把籽泡水,沉底多的就是新货,浮起来的大概率废了。
秋天的地不等人,好籽才能长出好收成。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