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房子都买在单位旁边,因为家人生病,她请假跟领导拌了句嘴,结果就被灵活了。
单位的大姐失业了。
大姐是做“三保”的,劳务派遣,在单位做了快10年。
连房子都买在单位旁边,因为家人生病,她请假跟领导拌了句嘴,结果就被灵活了。
就这么个挺无厘头的理由,本以为能一直干到退休,突然就无班可上了。
大姐整个人就挺崩溃的,她自言自语自己50多岁,又得重新找工作。
这话音还未落,回旋镖就飞回来了。
一直以来的人设都是焦虑博主,为啥焦虑?原因就是未来工作稳定的未知数。
不过针对大姐被“优化”这事儿,咱们今天可以聊聊灵活就业。
从大姐身上,倒是得出来几个感触。
感触一, 失业得趁早 。
满打满算,大姐从40岁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都在这么一个岗位。
大姐性格特别好,没得说,工作也认真踏实,这近10年没出过啥问题。
不过问题是既没想过未来,也没想过出路,就这么一直待在学校这么一个舒适圈。
尤其是没能锻炼出一些万一失业后的技能,现在拖家带口还有房贷,挺难的。
大姐说,现在的派遣公司开始追求年轻化,除了自己几个超龄的大哥也都被优化了。
你说这个节骨眼儿,这个岁数,一招失业,基本就只能在“吉祥三保”里打转了。
感触二, 时时留一手 。
从大姐的茫然里,是发现,大姐压根儿就没啥工作备胎、职业备选项。
这么多年,她接触过单位很多领导、同事,只要印象好,帮忙找个平替工作不难。
作为对比,曾经小区的一位保安大哥就不一样,头脑那是相当灵活。
刚出国那年,就是这个大哥帮忙把房子租出去的。
感触三, 拥抱开放性 。
单位这个东西特别容易让人“体制化”,特别容易让人自我封闭。
很多人以为只有体制内的人才会“体制化”,任何单位待久了都会“体制化”。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段关于“体制化”的经典描述。
不管啥地方,只要你习惯它,慢慢离不开它,这玩意儿就叫“体制化”。
不能拥抱开放性其实挺麻烦的,意味着你排斥学习新东西,恐惧进入新领域。
真能在一个地方呆一辈子倒也还好,怕就怕半道儿上被突然优化,你又没啥准备,那就尴尬了。
你们也看出来了,虽然是外包,工资也不高,但大姐明显被“体制化”了。
的感触就这么以上三点。
彻底意识到自己未来可能会灵活就业是在2022年。
那一年刚好在西班牙读博,瞅见景点里的做讲解的是文科博士,语言班里教书的是文科博士。
一寻思这麻烦了,咱读的也是文科博士啊,这不要了命了嘛。
当时瞎琢磨,提前准备点啥才能避免未来被淘汰呢?
咱跑不快、跳不高,人不帅,也没啥才艺,后来想想能侃也能写。
这么滴索性开始写公众号,刚开始哪有读者,哪有流量。
当时很多人都嘲讽,你写这么个破玩意儿写不出来的。
而且补刀现在是短视频的天下,文字自媒体早已经日薄西山。
说实话不受挫是假的,一开始确实被打击的够呛。
但关键天赋所限,也没法儿靠脸混饭吃,只能用笔啊。
当时就三位数的读者,两位数的阅读,寻思要不试试用数量怼死质量。
就这么日更,不断写,不断调整,坚持写了一两年,慢慢开始有了感觉和心流。
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到现在,连续日更了近三年。
大号更了1000多篇,小号更了100多篇,字数接近200万。
在自媒体教育圈,咱也将将就就有了一丢丢的影响力。
不过真没啥捷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
这么一看,自媒体也算是自己万一将来被迫灵活就业的底气之一。
因为的家庭实在没啥托底,咱自己只能时时保持危机感。
不过这个社会好就好在,哪怕没工作,你真的被饿死也挺难的。
很多人觉得灵活就业很可怕,这个社会高收入的那批人,相当一部分是或主动、或被动灵活就业的。
很多人说,既然灵活就业好,那你咋不去灵活就业呢?
一是现在的工作确实蛮喜欢的,收入先不说,真舍不得丢。
二是灵不灵活倒不重要,的心态已经是被灵活了,上了班就好好干活,下了班就抓紧码字。
上班是责任田,下班是自留地,都别落下,能耕耘就都好好耕耘。
以上就是关于灵活就业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关于灵活就业这个事儿,其实最大的恐惧在于恐惧本身。
放下疑惑、恐惧,如果你也能这么想、这么干,相信,你也会发现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来源:稻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