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萨仁图娅:诗心史笔 鲜活镌刻—序 招小波《当代诗人诗列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09:22 1

摘要:鲜活的群像镌刻,生动的列传呈现,兼具文献性、可读性与思想性的诗体著作《当代诗人诗列传》(铂金卷),让中国诗人及诗坛新秀的风貌得以彰显,让当代诗歌的魅力得以传递;为当代诗人立传,为诗歌历史存档,招小波以独特视角与责任担当,历时多年打磨《当代诗人诗列传》系列,以“

文|萨仁图娅

鲜活的群像镌刻,生动的列传呈现,兼具文献性、可读性与思想性的诗体著作《当代诗人诗列传》(铂金卷),让中国诗人及诗坛新秀的风貌得以彰显,让当代诗歌的魅力得以传递;为当代诗人立传,为诗歌历史存档,招小波以独特视角与责任担当,历时多年打磨《当代诗人诗列传》系列,以“诗心”为魂,以“史笔”为骨,将当代诗人的形象与精神鲜活地镌刻在文学丰碑上。

诗心为墨,勾勒诗人鲜活群像

《当代诗人诗列传》(铂金卷)动人之处,在于招小波始终以“诗心”观照每一位诗人,并非采用枯燥的史料堆砌,也没有陷入空洞的理论评述,而是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与对诗人个体的理解,融入到每一篇列传的字里行间,无论是深耕诗坛多年的前辈大家,还是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都不是抽象的“诗人符号”,而是拥有鲜活个性各具特色的 “立体的人”。开篇之诗《嬗变成农民儿子的艾青》:“他被誉为‘大地之子,时代炬火’/“挺立在暴风雨中的巨人”/“行吟大地的歌者”/“太阳的儿子”,“他被寄养在大叶荷家/嬗变成一个农民的儿子/令他写出不朽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视角新颖,落笔有神,招小波让具象长出情感的根,大堰河的场景在诗中复活,当诗坛泰斗艾青“嬗变”成“一个农民的儿子”,所有的爱与感动都有了可触的形状。招小波写《冰心,中国的“文坛祖母”》,不为尊者讳的“不待见”,“只有孩子们爱她/她独自美丽/以爱之名,让人间有味/她的文学作品/给孩子的灵魂提供了粮食/她以《繁星》《春水》诗集/成为中国第一代/写现代诗的女诗人”,尤其是尾句“这位活了99岁的‘文坛祖母’/验证了‘剩者为王’的定律”,意味深长且发人深省。招小波擅长从细节处捕捉诗人的特质,招小波在写给霍俊明的诗《诗坛摆渡人霍俊明》:“他有幽兰一样的诗情/他有独出机杼的诗评”,“诗情”“诗评”体现其创作与批评的互动性、文体与风格的融合性。他的《托陈金茂问候惠特曼》,这题目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诗意联想,“陈金茂是纽约传播《诗经》的星辰”,与惠特曼相隔200年同处纽约,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呼应,“托”字构建起跨越地域与时代的问候桥梁,“老了老了/那张弓/却依然想一箭/射落空中翱翔的鹰”。将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与惠特曼的自由诗精神的诗意传递。他写《香港奇女章誌文》,“她爱诗如兰/自带兰芝之芳/游历100多国/视野辽阔溢满灵感”,以兰留香,表达女诗人的高雅情怀。他写《“一生只看风景”的卞之琳》,从《断章》诗起,引用冯志评语“不必独上高楼翻阅现代文学史/这星座不显赫,却含蓄着独特的光辉。”借句运用,别具情韵。写《曾在天安门国旗班的毕福堂》:“他用躬身的姿态/写尽了中国的民生/“我的‘小名’叫故乡/故乡的‘小名’叫春节”,质朴的乡土乡情乡愁,体现在情感深度与意象丰富,足以引发共鸣。招小波引用诗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诗句,更会挖掘诗句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这种“以细节见精神”的书写,让每一篇列传都充满了温度,让读者既能读懂诗歌的内涵,更能读懂诗人的灵魂。

史笔为骨,构建诗坛生动档案

如果说“诗心”让这部作品充满了温度,那么“史笔”则为其奠定了厚重的根基。《当代诗人诗列传》(铂金卷)是招小波以严谨的态度,对当代诗坛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记录。在书中,他不仅书写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诗人风貌,更注重诗歌流派的演变以及诗歌与时代背景的互动,为读者构建了一幅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的当代诗坛图景。

多元的抒写视角与独特的艺术表达,招小波的这部作品兼具了广度与深度。广度上,书中收录的270位诗人,涵盖了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不同创作风格,既有前辈大家,也有诗坛新秀;既有坚守传统诗歌美学的诗人,也有探索先锋诗歌表达的诗人;既有专注于都市题材的诗人,也有扎根乡土书写民生的诗人。这种多元的收录,让读者得以全面了解当代诗坛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深度上,招小波对每位诗人的介绍都并非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挖掘诗人的创作历程、艺术理念,以及其作品在诗坛中的影响与意义。这种兼具广度与深度的记录,让这部作品成为了一部珍贵的当代诗坛 “生动档案”,为后来者研究当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招小波在列传中还融入了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让笔下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人物和时代的记录,更具有了引人深思的精神价值。在每一篇列传的结尾,他常常会用一段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表达对主人公生命选择的理解与感悟,或是对某种生活状态的思考与反思。这些文字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从人物故事出发,自然流淌出对生命意义、生活本质的探讨,让读者在感动于人物故事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生活、对所处的时代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传承与启示,彰显作品时代价值

在当代诗歌面临边缘化争议的背景下,《当代诗人诗列传》(铂金卷)的出版,更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与时代价值。一方面,这部作品为当代诗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更多优秀的诗人与诗歌被读者熟知,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另一方面,它也为当代诗歌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让后人得以了解当代诗坛的真实面貌,延续诗歌的文脉。

以诗心捕捉灵动,以史笔镌刻永恒,招小波以《当代诗人诗列传》(铂金卷)证明,诗歌从未远离生活,诗坛也从未缺乏活力。这部作品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诗人与读者,连接了诗歌与时代,更连接了过去与未来,可为当代诗歌留下了一份鲜活而厚重的印记,也为每一位热爱诗歌的人,带来了一份关于文学、关于时代、关于生命的深刻启示。《诗人列传》不仅是对当代诗人个体的记录与呈现,更是对当代诗歌生态的一次梳理与反思。在招小波的笔下,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诗人的创作风貌,更能够感受到他们在时代背景下对诗歌理想的坚守与探索。作品中既有对诗人创作成就的肯定,也不乏对诗歌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既展现了诗歌世界的美好与纯粹,也不回避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这种客观、全面的书写态度,使得《诗人列传》超越了单纯的人物记录,成为一部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作品。它为后来者研究当代诗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普通读者了解当代诗歌打开了一扇便捷的大门,对于推动当代诗歌的传播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古老的文体,鲜活的群像,招小波以其对诗歌的热爱与对诗人的尊重,用“列传”这一古老的文体,为当代诗坛镌刻下了一组鲜活的群像。对于诗歌爱好者而言,它是一部了解当代诗歌生态的“入门指南”;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它是一份研究当代诗歌发展的重要 “参考资料”;而对于每一位读者而言,它更是一次与百余位诗人对话、感受诗歌力量的美好旅程。这部作品的意义,还在于让我们相信:诗歌永远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璀璨的星辰之一,而每一位坚持创作的诗人,都是这星辰的点亮者。

为诗坚守的人,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

在当代诗坛的文献记录与人物书写领域,招小波的《诗人列传》无疑是一部极具分量与独特气质的力作。在信息快速迭代、情感日益碎片化的时代,诗歌依然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一方净土,诗人依然是时代精神的守望者。招小波先生的《当代诗人诗列传》(铂金卷),以诗心为引,以史笔为基,将当代诗人的精神风貌与诗歌成就鲜活地镌刻下来,这不仅是对当代诗人的致敬,更是对诗歌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为诗坚守,心有星河,招小波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他的坚守,是对诗歌最真挚的热爱;他的作品,是对生活最深情的告白。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纯粹的力量,一种不为名利所惑,只为心中热爱而执着追求的诗歌精神。

诗缘不期而遇,无关乎距离。结识招小波,是2017年在深圳的第十七届国际华文诗歌笔会上,他来自香港,我从东北。那不仅是一场诗人与诗人的初识,更是一次诗歌灵魂的相遇。之后,他有两首诗相赠《金雕,降落在诗歌之树》与《草原诗人萨仁图娅》,诗缘情而走近,缘相知而续篇。我得知多元身份的招小波,是香港先锋诗歌协会会长,香港先锋诗歌协会会长,中国诗歌流派网主持人,香港《流派》诗刊社社长兼主编,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等,涉足诗歌评论、文化推广等领域。其创作风格兼具先锋性与人文关怀,既关注个体命运,也反映社会背景。他在诗中所言:“但我用脑汁写出的/诗坛人物诗/至今已写了八百诗人/却无一雷同”“每首诗都长着/个人特有的脸譜/每首诗都按下/个人独有的指紋”。招小波的诗歌精神与艺术特质,我认为:一是以诗立传的文化自觉,践行“诗可以立传,诗可以存史”; 二是诗意的个性化人物塑造,涉及近数百,决不重复;三是对传统文化突破,为当代诗歌注入鲜活生命力;四是多元化的创作视角,文学、人物、社会等多个领域;五是诗意与哲理的深度融合,折射出对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等问题的洞察与思考。

用热爱与执着浇灌诗歌土壤,用行动与信念守护精神家园,为诗坚守的人,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招小波如此!有着如诗般纯粹的灵魂,有着如诗般坚韧的意志,以自己的方式为诗歌注入新活力。从他到他所写的每位为诗奔赴的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让诗歌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也让自己成为诗歌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印记。我们向每一位为诗坚守的人致敬,也坚信会有更多人走进诗歌的世界,在字句间触摸情感脉搏,在韵律中感受精神丰盈,让诗歌这颗浸润着人文温度的璀璨明珠,在时代浪潮中永远闪耀不灭的光芒!

萨仁图娅简介:

国家一级作家、民族文化学者,中国文学骏马奖两次获得者,“十佳中国当代诗人”“国际华文桂冠诗人”“百年新诗最具实力诗人”“辽宁最佳写书人”,是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常务副主席、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名誉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顾问、辽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广东东软学院客座教授等。

出版作品集40余部,有塞尔维亚文本、蒙古语文本、英文文本,中墨互译文本,以及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版等 。

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台湾新诗学会颁“弘扬诗艺”,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颁“龙文化金奖”, 蒙古国中央省授“议会90年奖章”、最高荣誉奖章,国际诗人笔会授“中国当代诗人突出贡献金奖”。

来源:陕西文艺百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