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望着主桌那边的大伯,他穿着一身崭新的藏蓝色外套,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堆叠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月芽坐在他身旁,不时为他夹菜,俯身在他耳边说着什么,逗得大伯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
讲述人/ 李小翠
撰写/情浓酒浓
几天前,大伯七十大寿,月芽在镇上最好的酒店摆了十几桌。亲朋好友坐得满满当当,杯盏交错间,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我望着主桌那边的大伯,他穿着一身崭新的藏蓝色外套,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堆叠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月芽坐在他身旁,不时为他夹菜,俯身在他耳边说着什么,逗得大伯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
这场面让我不由得想起去年小叔的六十大寿。
小叔家里儿孙满堂,四个儿子却没能赶回来,十多个孙子孙女在院子里吵吵嚷嚷。小婶忙前忙后张罗了两桌饭菜,孩子们吃饱喝足就四下散去,只剩下小叔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抽烟。我去看他时,他叹口气说:“热闹是热闹,就是没一个人真心记得我爱吃什么。”
大伯和小叔是亲兄弟,却活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我看着满脸幸福笑容的大伯,不由感叹,大伯虽然打了一辈子光棍,却比儿女成群的小叔幸福多了。
我爹那一辈姐妹五个,我爹排行三,小叔排最末,我还有两个姑姑。大伯是长子,出生在1952年,那正是农村孩子多、吃大锅饭、靠劳动力吃饭的年月。
那时家里穷,时常吃不饱饭。我爹常说,大伯为人老实憨厚,小时候总是把吃的让给弟弟妹妹,也不知是不是小时候缺了营养,大伯身高一直比较矮,长大后也只有1.52米。
因着身高和家穷,大伯成年后说过几次亲事都吹了。有一次,邻村的姑娘来相看,一看家徒四壁,再看大伯矮小的个子,扭头就走。那以后,大伯就不太爱相看了,整天埋头干活。后来随着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大伯的婚事再没人提起。
父亲和小叔成家后,相继搬离了老宅子。就剩大伯一人住在破旧的老宅里,守着几亩薄田度日。农闲时,他就骑着自行车到处收捡废品,贴补家用。
1992年春天,已经快四十的大伯还是光棍一条。那天他去外边捡废品,回来路上听到路边有孩子哭,忙停下自行车,见草丛里有一个包裹,里面是个刚出生的女婴,小脸冻得发紫。
大伯在那里等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眼看日头西斜,只得把孩子抱回家。大伯没带过孩子,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想到小叔家最小的儿子才一岁,还在吃奶,就抱去了小叔家。
小婶掀开襁褓看了一眼,撇嘴道:“女娃子啊?我自己奶水不好,你侄子都不够吃,哪还能再喂一个。”小叔把大伯拉到一边,劝他赶快把孩子送走:“哥,你本来就没娶上老婆,再带个孩子,往后还有谁会要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大伯只是沉默着,抱着孩子回了老宅。他找邻居家要了点羊奶,借了个小奶瓶,一点点喂孩子。我娘知道后,熬了些米油送过去,教他怎么喂孩子。就这样,大伯用米糊糊和羊奶喂养这个弃婴。
半个月后,小叔带着一个女人上门。女人是邻村的,一直没生育,想要个孩子。小叔劝说大伯:“你一个男人怎么养孩子?还不如送给人家养。再说养女娃,以后出嫁了,还不就剩你一个老人?终究还是要靠侄子养老送终。若真想养,我家四个儿子,随便你挑一个过继。”
大伯犹豫半晌,才把孩子递给了女人。可女人刚抱过去,孩子就哭得撕心裂肺,小手向大伯的方向乱抓。大伯眼圈一红,又不舍得地抱回来了。
“我要养这个孩子,”大伯坚定地说,“我能养活她。”他给孩子起名月芽,意思是像月牙一样,虽然不圆满,但总会慢慢变圆。
为这事小叔十分不满,因为他和那女人家里都说好了,还收了介绍费。小叔气得直跺脚:“哥,你这是何苦呢?自己都吃不饱,还要带个拖油瓶!”
我爹却支持大伯:“大哥有自主权,他又不是孩子。既然决定养了,咱们能帮就帮一把。”
那以后,大伯更加勤快了。他靠捡废品、种地,养活自己和月芽。出去捡废品或下地时,都把月芽绑在背上。偶尔我娘空了,也会帮忙带带月芽。从小我和月芽的关系也最好,像是亲姐妹。
村里人多嘴杂,月芽从小就知道自己是捡来的,但大伯从不让她觉得缺少什么。虽然日子清苦,但大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月芽也争气,从小学习就好,回家还帮大伯干活。夏天跟着大伯去捡废品,冬天在家做饭收拾家里。
我印象最深的是月芽上初中那年,学校里要交补习费,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月芽偷偷跑去河边捡瓶子卖,结果下雨天滑进河里,幸好被路过的人救起。大伯知道后,第一次对月芽发了火,然后抱着她哭:“傻孩子,钱的事有爸呢,你不能有事啊!”
第二天,大伯就把自己唯一值钱的东西——爷爷留下来的几块银元卖了,给月芽交了补习费。
月芽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大学,大伯高兴得在村里摆了三桌,虽然都是简单的农家菜,但那份喜悦感染了每一个人。
大学期间,月芽勤工俭学,很少让大伯寄钱。毕业后她回到县里成了一名老师。为了给大伯好的生活,她下班后还去摆地摊,送外卖。几年的时间,家里老宅换成了小洋楼。就连结婚,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和大伯住一起。
月芽的婚事也曾有过波折。有个条件不错的男方家长听说她带着个养父,就不太乐意。月芽直接回绝了:“我爸养我小,我养他老。这是底线,没得商量。”
后来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对方不但接受了大伯,还主动提出一起住。
月芽没选择住城里,怕大伯不习惯农村生活。她每天开车四十多分钟,往返学校。村里人都羡慕大伯有福气,捡来个这么孝顺的女儿。
相比之下,小叔家虽然养了四个儿子,可孩子多了,家里过得困难。小叔夫妻没啥大本事,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常常顾不上儿子。几个儿子书也没读出来,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后来都去了外边打工,一年回来不了几次。
几个堂哥堂弟成婚后,夫妻都在外边,生了孩子就扔家里,小叔夫妻带。如今小叔年纪大了,带着十来个孙子孙女,虽然看起来热闹,却是忙得脚不沾地。孩子们吵闹,媳妇们还常常埋怨公婆带得不好。
去年小叔生病住院,四个儿子互相推诿,谁也不愿出钱又出力。最后还是月芽听说后,帮忙联系了医院,还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大伯天天去医院陪护,整个人都累瘦了。
寿宴进行到一半,月芽起身致辞。她端着酒杯,声音哽咽:“今天是我爸七十岁生日。可能有人知道,我不是我爸亲生的。但对我来说,他比亲生父亲还要亲。记得小时候,别人笑我没娘疼,我爸就一夜夜不睡,给我缝衣服做书包,让我不比别人差一点。”
“我考上大学那天,我爸哭了,说对不起我,没能给我更好的条件。但我想说,爸,你给我的已经太多太多了。你教会我做人要善良,要坚强,要感恩。这些才是最好的财富。”
月芽举起酒杯:“今天我想当着所有亲戚的面说,爸,谢谢你捡回了我,养育了我。下半辈子,换我好好照顾你。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女眷都抹起了眼泪。大伯擦着眼角,笑得幸福。
小叔坐在我旁边,喃喃自语:“你大伯这辈子,值了。”我转头看他,发现他眼里有泪光闪烁。
寿宴结束后,月芽小心地搀扶着大伯走向车门。夕阳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缘分,是命中注定;有些亲情,超越血脉。
大伯虽然打了一辈子光棍,但他拥有这世上最珍贵的礼物——一颗懂得爱与被爱的心。而这,远比儿女成群却无人真心相伴要幸福得多。
看着他们的背影,我默默祝愿,愿天下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如大伯一般,晚年有依靠,心中有温暖。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有多少子女,而在于付出过多少真爱;不在于表面的热闹,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不在于索取了多少,而在于付出了多少。
来源:情浓酒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