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七点的汉中九中校园里,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在教学楼间。他俯身询问学生早读情况,驻足查看班级文化布置,这个坚守教育一线二十八载的“校园引路人”,正是汉九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徐海波。从普通教师到学校负责人,他以“以勤精业”为座右铭,用一个个创新举措,书写着教育
创新治校谋发展 情注教育守初心
——记第五届汉台名校园长、汉中市第九中学校长徐海波
(记者 马瑜)清晨七点的汉中九中校园里,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在教学楼间。他俯身询问学生早读情况,驻足查看班级文化布置,这个坚守教育一线二十八载的“校园引路人”,正是汉九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徐海波。从普通教师到学校负责人,他以“以勤精业”为座右铭,用一个个创新举措,书写着教育逐梦的精彩篇章。
“一所学校的活力,在于扎根实际的创新。”这是徐海波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徐坡中学时,他带着教师们走遍周边村落,打造出“诚信菜园”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种菜施肥中领悟诚信真谛;调任龙江中学后,他不仅平稳推进高初中转型,更把舞龙舞狮非遗文化请进课堂,如今校园里每逢活动,翻腾的彩龙总能引来阵阵喝彩。在鑫源教育推行“教师积分制”、在新民九年制学校首创劳动实践“1+X”课程模式……每到一所学校,他都能点燃发展新引擎。
如今担任汉中九中学校校长,徐海波更是锚定“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初中”目标,全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德育工作中,他以“正行、正心、正气”的“三正文化”为引领,让主题班会变成“观点辩论场”,校园广播开设“身边榜样” 专栏,“五星少年”评比更是点燃了学生的争先热情。
走进校园,射箭社团的学生拉弓瞄准、屏气凝神,科学发现社团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学生设计的小发明,藤编社团的教室里,一根根藤条在指尖翻飞成精美的摆件——这些蓬勃发展的20余个社团,成为学生多元发展的“成长舞台”。
心理健康教育是徐海波关注的另一重点。他推行的“四融合”心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校沟通和校园文化。今年举办的“5.25 心理健康节”上,心理情景剧、团体辅导游戏轮番上演;“9.25长长久久爱自己” 活动中,学生通过绘画、征文抒发心声,真正实现“五育”润心、全员受益。
谈及未来,徐海波眼中满是笃定:“我们要让课堂更高效,让师资更精良,让九中成为百姓放心的优质学校!”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这位教育追梦人始终步履不停,用创新与坚守,为汉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楫扬帆育新人
——记第五届汉台名校园长、西关小学校长龚新强
(记者 曹珂凡)“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赋能成长,助力每个孩子绽放独特光彩。”汉台区西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龚新强始终秉持这一理念。这位怀揣教育热忱的“耕耘者”,自2022年接过学校发展的“接力棒”以来,以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用暖心行动点亮师生成长路,在西关小学的沃土上种出了累累教育硕果。
刚接任校长的龚新强面对教师队伍融合不足、文化积淀薄弱等难题,提出“四个凡是”工作准则:凡关涉学生成长必躬行,凡关系教师发展必倾力,凡关乎学校进步必谋划,凡关联教育革新必探索。他以行动践行承诺,带头每周推门听课不少于2节,聚焦青年教师授课能力提升;每日巡课督查细节,推动教学常规从“规范达标”向“提质创优”跨越。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龚新强构建“四阶培养体系”,为不同阶段教师精准赋能:新教师“入格”夯实基础,青年教师“升格”突破瓶颈,骨干教师“风格”彰显特色,名优教师“品格”引领示范。在他的推动下,学校打破五年未出省级教学能手的僵局,三年内培养出省级教学能手2名、市区级骨干教师10名,形成梯队成长的良好态势。
“老师,我这次晨读背会了3首古诗!”“校长,我们班在读书分享会上拿了一等奖!”在西关小学,孩子们追着老师分享喜悦的场景随处可见。这背后,离不开学校为提升学生素养搭建的多样平台。围绕“五育并举”,龚新强着力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科素养提升上,依托“日有所诵”“晨读午算”筑牢知识根基,开展“阅美西关、书香润心”读书活动,让阅读融入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激励学生争当“星耀少年”。
体育教育方面,落实“1232”体育工作规划,开足体育课程,坚持三个月冬季晨跑,强化体训队训练。在汉台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健儿勇夺小学甲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多名学生打破纪录,正如学生作文中所言:“运动让我们阳光,比赛让我们团结,进球让我们自信。”如今的西关小学,“人人爱体育、班班有活力”蔚然成风。
“我将继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深化‘五育融合’,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力量,全力实现‘教师幸福执教、孩子快乐成长、家长安心托付’的教育愿景。”展望未来,龚新强信心满怀。
深耕教育二十九载 引领北小谱新篇
——记第五届汉台名校园长、北大街小学校长马菊涛
(记者 何晓菲)二十九载躬耕教坛,初心如磐育桃李。自2020年初担任汉中市北大街小学校长以来,马菊涛直面“双减”落地、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等时代挑战,以担当与创新推动这所始建于1931年的老校焕发新生,朝着“建百年校,育百年人,树百年好声望”的办学愿景稳步迈进。
“擦亮北小名片,赓续百年辉煌。”这是马菊涛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看来,“学生向往、家长放心、人民满意”是北小人的神圣使命,“点亮每一盏灯、温暖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孩子”是全体教职工的不懈追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她立足学校实际悉心规划,主动探寻发展新生长点,通过深化改革为学校内涵发展赋能,全力探索“老名校焕新颜、创品牌再提升”的发展路径。
学校改扩建工程是马菊涛推动北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她多方奔走协调,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如今,一栋5层综合楼拔地而起,不仅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更承载着全校一千余名师生的发展梦想,为学校“再发展、再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马菊涛始终秉持“择高处立,唯适处安”的理念,带领教师团队深耕课堂、丰富课程。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构建“三学+”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具有北小特色的“润智新课堂”,广泛开展“三个课堂”实践活动,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乐群、乐学、乐行”的新时代少年,切实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马菊涛深知师资建设的重要性。为此,学校创新实施“1369教师培养机制”,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帮助教师找准发展方向、展现专业价值、享受职业幸福,形成了“我和学校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劲“软实力”。
耕耘终有收获,奋斗不负韶华。近年来,在马菊涛的带领下,北大街小学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汉中市‘立德树人’优秀学校”“汉中市一校一品特色学校”“汉台区五星党支部”等,一系列荣誉彰显了学校在教育优质发展道路上的坚实足迹,也印证着马菊涛这位教育追梦人用丹心与坚守书写的教育新篇。
来源:汉台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