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的ESC的心脏病学大会上,最重磅的指南更新就是在此次大会和欧洲心脏杂志(EHJ)上发布了ESC/EAC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的2025年重点更新,这个更新实在2019年ESC血脂异常指南基础上,结合近6年间的最新临床证据,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血脂异常管理给出
近日的ESC的心脏病学大会上,最重磅的指南更新就是在此次大会和欧洲心脏杂志(EHJ)上发布了ESC/EAC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的2025年重点更新,这个更新实在2019年ESC血脂异常指南基础上,结合近6年间的最新临床证据,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血脂异常管理给出的建议更新。
虽然只是重点更新,这项新指南的内容也是非常全面而且庞杂的,在经过认真研读这项新指南后,结合自己在日常科普中积累的相关知识,今天重点来给大家梳理此次发布的指南更新中的5大关键点,相信了解这些关键点,对于我们管理好血脂,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都能够带来新的认知和理解。
在此次更新的新指南中,不但更新了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工具,同时还给出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的具体情况。
指南中将心血管疾病风险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危风险和极高危风险。对于极高危风险的评估中,并不仅仅包含了明确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还明确指出,以下人群也属于极高危风险——
经过风险评分,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十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超过20%的人群有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病程超过20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重度不全,肾小球评估滤过率小于30的人群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同时合并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如收缩压超过160mmHg)的患者对于这部分人群,即使没有心血管疾病,同样也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对于血脂控制的目标也更应更加严格,指南指出,对于极高危风险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控制到1.4mmol/L以下,并在血脂基线水平基础上,下降超过50%以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次更新的指南,进一步扩展了心血管疾病极高危人群的范围,也进一步严格了极高危人群血脂控制的达标值,这也提示我们,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控制,对于血脂异常的控制,结合情况,启动实际越早越好,血脂控制的目标也需要进一步严格。
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面,指南还指出需要考虑评估工具计算以外的其他风险因素,除了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压力和社会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精神障碍,早发绝经,HIV感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影响因素外,指南还提出了2大额外的风险标志物,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水平,这是慢性炎症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指标,指南指出,持续升高的高敏C反应蛋白,如果超过2mg/L的水平,就是一个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明确危险因素了。
慢性炎症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是导致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在之前的科普中也不止一次的为大家强调过了,此次发布的新指南也进一步确认了慢性炎症对于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严格控制血脂水平,增强免疫力,合理使用某些抗炎药物(如低剂量的秋水仙碱)都是改善慢性炎症风险的重要措施。
另一个指标是脂蛋白a,这个血脂指标是一个遗传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指南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测量一次脂蛋白a的水平,如果脂蛋白a水平超过50mg/dL(105nmol/L),就是具有临床意义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此外对于女性而言,脂蛋白a水平会在绝经后上升,建议女性绝经后,可对脂蛋白a进行二次测量。
目前针对性降低脂蛋白a的药物仍然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对于脂蛋白a升高的朋友们,可以通过更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方式,来抵消脂蛋白a带来的额外心血管风险。
在此次更新的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还提出了 Extreme risk(极端风险)的概念,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相比极高危风险人群的心血管风险更大,要采取更严苛的血脂控制目标。
指南指出,对于突发急性心梗脑卒中的患者,在坚持使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前提下,如果在1年内二次发生心血管疾病,就属于极端风险人群,此外,明确的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但同时还有其他的多血管疾病,如急性心梗合并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等问题的,也属于极端风险人群。
对于这部分人群,指南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0mmol/L以下,能够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于降脂药物治疗来说,指南介绍了降血脂的新型药物,包括贝派地酸,英克司兰等,其中重点推荐了口服新型降脂药贝派地酸,这个药物也是通过抑制肝脏的相关酶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但与他汀的作用机理不同,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他汀,临床证据也表明其具有明确的降低心血管风险获益。但可惜的是,目前贝派地酸还未在国内获批上市。
在严格控制血脂方面,指南还是更推荐在他汀用药的基础上的联合用药,在指南中,在他汀之外,推荐了3类可以和他汀联合使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等),ATP 柠檬酸裂解酶(贝派地酸),PCSK9抑制剂类(如依洛尤单抗,英克司兰等)。
这些药物都可以与他汀联用,如果他汀完全不耐受的患者,这些降脂药物也可以单独联合使用加强血脂控制。
从目前国内已有的药物来看,对于口服降脂药的联合用药,还是推荐他汀+依折麦布的组合,而对于需要强效降脂的朋友,可以考虑他汀+PCSK9抑制剂,或他汀+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的组合,指南指出,三药联合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80%。
此次发布的新指南中,不推荐服用膳食补充剂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证据表明,相比鱼油,肉桂,大蒜,姜黄,植物甾醇以及红曲米等常见的“降血脂”保健品,5mg的阿托伐他汀都能够带来更显著的降脂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比吃膳食补充剂,新指南更推荐健康饮食的生活模式,管理血脂异常的健康饮食模式的重点多吃全谷物,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选择鱼类,这种低饱和脂肪的饮食模式,相比膳食补充剂,具有更明确的改善血脂谱,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获益。
参考文献:
ESC/EAS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 2025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Developed by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the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5.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