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续《光岳楼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5 23:02 1

摘要:我(郭 磊)人生至今,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擦汗]甚至羞愧于孤陋寡闻[捂脸]收阅老战友陈民的聊城光岳楼文章,这两天几次上网搜罗这方面资料“恶补”![笑]哈,不得了,在《中国名楼》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海楼、甲秀楼

战友美文】我(郭 磊)人生至今,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擦汗]甚至羞愧于孤陋寡闻[捂脸]收阅老战友陈民的聊城光岳楼文章,这两天几次上网搜罗这方面资料“恶补”![笑]哈,不得了,在《中国名楼》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海楼、甲秀楼、大观楼并列为“中国十大名楼”!还有的直接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楼[赞]这么大的名气、相距如此之近,自己的“学问”中竟然有三分之一的盲点[捂脸]

让我释然一点的是聊城“名流”自己说:光岳楼缺乏传播,以至于几百年来名声不显的主要原因!

其实,有关资料显示:《东昌府志》、《聊城县志》和现存碑刻中有记载的咏赞光岳楼的诗文百余篇,当今的赞颂美篇更是多多!名楼多名记![赞]陈民老战友亦有这个势力和底气[赞][笑]大家共赏共享[握手][玫瑰][作揖]

陶俊峰 供图

孙亚松 供图

续《光岳楼记》

文/陈 民

江北有楼,位在聊城古城区正央,起明洪武盛世,距今已六百五十一秋。楼高九丈九尺,矗立鲁西之脊*,遥望泰山岱宗,逐以光岳而冠之。

登楼极目,但见漳水*如带,运河浮金,胭脂湖*水阔无际。北望燕赵吞云,南接中原吐雾,飞檐叠九重,铜铃震八荒,黄鹤岳阳当望拜。忽闻老吏言:"洪武七年,平山卫陈镛*筑城建楼,虽拾余木,但檐角铁马铮铮,似有徐达*点兵之声;砖缝青苔斑驳,恍见李赞*题诗之迹。

四时观楼,万象生辉。若夫霪雨初霁,城堞沐霞,七十二道石阶蜿蜒入云,檐角悬日,金鳞跃波。看漕船连樯,商贾络绎,不仅拊掌而叹:"此太平之盛景也!"至若朔风卷雪,黄河冰封,戍卒执戟巡于垛口,霜凝铠甲如银,则生"玉门春风"之思。春闻布谷催耕,秋见雁阵书天,四时之景不同,感受而各异。

千古登临,襟怀各见。

尝闻嘉靖年间,乡野王伦揭竿而起,夜燃烽火,万余壮士聚楼下,箭雨蔽空。占寿张,攻阳谷,打唐邑,最终兵败临清;又闻抗日救国,民族英雄范筑先独坐危栏,通电全国,誓与倭寇在黄河以北抗战到底。将军于聊城抗击日军,以身壮烈殉国。嗟乎!有武夫见楼,则思卫戍之责;多文人临轩,乃生黍离之悲。此皆囿于一身之得失。

守正出新,大道之行。

予观光岳真意,在楼而非楼。昔者周公制礼,于此定"天下之中";管仲治齐,利惠及四海。今高铁纵横若经纬,5G信号穿云汉,何曾困守一砖一瓦?然若无此楼雄峙六百载,焉知华夏城池营国之智?若无戍卒血染阶前石,安见黎庶守土卫国之诚?楼之不朽,在熔铸匠心血汗,更在传承文明薪火。

嗟夫!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楼台兴废,岂独关风雨?土木之坚,终不及人心之固。昔范文正公*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乐";今当续不忘初心,方见始终。以"守合"之志。守文明之和,护民生之安,谋发展之进。使天下人不必登危楼而生忧,无须望烽火而惊心,此方为光岳真谛。

异日若闻"九霄云外起新城",当知此楼仍在,化作民族脊梁,撑起东方既白。时乙巳年仲春,聊城士子陈民谨记。

作者注释:

*鲁西称齐鲁之脊

*聊城属漳水系

*即东昌湖

*明聊城守将

*范仲淹

*弘治九年,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与太守金天锡同登斯楼,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光岳楼”之名沿用至今。

*明代大将

周惠民 供图

刘长林 供图

作者简介】陈民,曾用名陈功信。山东阳谷人,文化行者,笔名攻心谋略,城市主人,不幸言中,网名君临天下,信誉天下。山东公信法律与新闻事务所资深主任,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山东省首批颁证)。1957年生人,1976年11月入伍,从军多年,服役于原济南军区26军78师步兵234团,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后回地方做新闻、行政及法律工作,多次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国农民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聊城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类文学作品及专业论文等,并多次获奖。

陈民 近照

来源:山石639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