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福建女子已打九价疫苗,仍然感染HPV,主任一句话揭开真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5 23:06 2

摘要:李俊,曹作增.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miR-362对其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05):591-595.

内容资料来源:

[1]李俊,曹作增.HR-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血清miR-222、miR-362对其HR-HPV感染转归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05):591-595.

[2]温海玲,李浩僡,周立花.NK细胞及Th细胞因子水平预测HR-HPV感染者辅助生殖妊娠结局[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5,46(04):404-408.

[3]王宇为,韩金萍,张忠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血清PKM2表达的关系[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5,17(01):23-26.

近年来,随着女性宫颈健康知识的普及,二价疫苗、四价疫苗、九价疫苗等降低宫颈癌及相关疾病的疫苗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尤其是九价疫苗,它能够预防 9种高危和低危HPV亚型,从而降低约 90%的宫颈癌风险 和 90%的生殖器疣发生率。并且适用人群涵盖了9-45岁年龄段的所有女性,综合防护效果更佳,也因此成为了不少女性疫苗接种的首选对象。

2021年,25岁的付玉冰是一名来自福建的药剂师。她从小就性格内向腼腆,父母也严格要求她在大学期间禁止谈恋爱。于是,毕业三年后仍然没有谈过对象的付玉冰就在父母的介绍下开始相亲,很快就和一位同样家风良好,工作稳定的男生相处。

2021年3月13日,付玉冰和同事们在聊天时提起了九价疫苗,同事好心提醒道:“玉冰啊,你趁现在还没结婚赶紧去接种疫苗,九价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就是首次性行为前,接种的年龄越小免疫反应越强。”付玉冰听后心想也是,在医院里看到太多因为感染了HPV而患上宫颈疾病的患者。于是在她和男友连续几天的努力下,终于预约上了九价疫苗的名额。

没过多久,付玉冰就顺利完成了疫苗的首针注射,只需要在之后的第二个月和第六个月分别接种一针就可以了。她的男友也保证为了让疫苗发挥最大效用,三针接种完成前绝对不碰她。很快,付玉冰的三针都如期接种完成,唯一的小插曲就是在接种第二针后,出现了头晕低烧等不适。但是好在坚持吃了几天药后,身体又逐渐恢复了正常,付玉冰也就没有过多在意了。

10月22日,最近这段时间以来付玉冰注意到自己的白带有些轻微的增多,工作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感觉下体有些湿润,黏黏腻腻的。有时候换洗内衣时,偶尔还会嗅到一丝若隐若现的异味,像是汗湿的衣物放置过久后的味道。一开始付玉冰并未太过在意,只是增加了更换内衣和清洗的频率,希望这样可以减少身体的不适。

可一周后,付玉冰发现自己的白带明显增多了不少。不仅内裤上经常留下明显的印迹,有时候甚至能清楚地感觉到温热液体的流出,黏腻的不适让她总感觉坐立难安。与此同时,私处的异味也变得更加刺鼻,每次更换内裤时都能闻到一股发酵太久的酸奶味,酸臭酸臭的。 即使在工作期间里,付玉冰也能偶尔闻到这股异味,这让她感到尴尬和不安。难道是排卵期到了?付玉冰打开日历一看,确实快到日子了,于是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

排卵期是女性月经周期中卵子排出的时间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的14天左右。此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从而促进宫颈不断分泌粘液来帮助精子通过,为受孕做准备。因此,这个时期的白带会明显增多,通常质地透明、干净,无明显异味。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11月9日,付玉冰发现自己的外阴部也开始出现瘙痒感,尤其是在晚上洗澡后,那种痒感让她难以忽视,不得不又抓又挠。一开始暂且还能忍受,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付玉冰身上的瘙痒感变得越来越强烈,如同有无数蚂蚁在啃噬她的皮肤一般,痒得她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更要命的是,付玉冰的白带不仅仅是量多,而且开始变得浓稠,颜色发黄,伴随着强烈的腥臭味,即使在公共场合也有些难以掩盖。付玉冰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出现炎症了,于是自行购买了几瓶妇科洗剂,每天晚上睡前坚持清洗一次。渐渐地,异味和瘙痒确实有所减轻,这也让她更确信自己只是炎症问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2日,这天晚上付玉冰一如往常在清洗私处时,指尖突然触及到几颗柔软的疣状物。大约米粒大小,不痛不痒。她顿时心一沉,这是什么?脂肪粒吗?可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她有些不敢贸然前往医院检查。

可就在付玉冰犹豫要不要去医院时,一周后的晚上,她震惊地发现外阴部的疣状物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增大至绿豆大小。付玉冰定睛一看,这些疣状物长得像菜花一样,表面粗糙不平,颜色有些发灰。她忍不住伸手触碰,一丝轻微的刺痛如电流一般迅速传来。付玉冰的心里立马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感,不行,不能再拖了!她换好衣服后立马去了医院挂号检查。

到达医院后,医生首先根据付玉冰的主诉对她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查体发现她的外阴部散在分布着灰白色疣状物,宫颈可见糜烂样改变,表面不平,触之易出血。医生顿时脸色一沉,这可不是什么好迹象。随后医生付玉冰开了HPV检测、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HPV DNA检测:高危型HPV-16阳性;细胞学检查:显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提示宫颈上皮存在高度异常细胞;宫颈活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II级),符合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癌前病变。诊断为高危型HPV感染(HPV-16型)。

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或黏膜接触传播。而HPV-16型是最常见的高危型别之一,具有较强的致癌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

当付玉冰看到检查报告书上的“HPV阳性”几个字时,顿时觉得大脑嗡嗡作响,几个简单的汉字却像一把把闪着寒光的单子狠狠地扎进她的心口。这怎么可能啊?付玉冰顿时红了眼眶,崩溃大哭地喊道:“医生,你们一定是搞错了。我都还没结婚,从来没有过夫妻生活,每年职工体检都没有妇科问题,甚至还接种了三针九价疫苗,怎么可能还会感染上高危型HPV啊?”

医生听后顿时也感到十分意外,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高危行为从而感染上HPV,可付玉冰不仅从未发生性关系还接种了防护级别较高的九价疫苗,实在不应该会染上HPV。一旁的付玉冰看医生默不作声,情绪更加激动地从手机里翻出之前接种九价疫苗的信息,泣不成声的喊道:“你看啊医生,白纸黑字写着接种完成,疫苗盒也能找到溯源信息的……”

还没等付玉冰说完,医生的目光突然被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所吸引。他赶紧拿起细看,又问了几个问题,终于抓住了隐匿在暗处的罪魁祸首!医生痛心疾首地说道:“糊涂啊!亏你自己还是个学医的,虽然你从来没有过夫妻生活,还接种了九价疫苗,但偏偏是你在生活中这个不顾后果的行为,却是导致你感染HPV的元凶啊!”

回想起自己感染HPV的过程,付玉冰终于想起了一个被她忽视的小细节。2021年9月初,她曾因参加一个药学学术交流会议独自前往广州出差。在当地入住的是一家装修较新的快捷商务酒店,卫生条件看上去还算干净。由于行程紧张,她没有多加防护就直接使用了酒店的坐便器,甚至没有使用马桶垫或者进行清洁消毒。

当时她心想:“自己是女生,又没有什么不良行为,应该没问题。”于是就照常如厕,也没有特别注意私处的清洁或避免接触。几天后她顺利返程,但没想到,这一次无意的疏忽,成了HPV病毒趁虚而入的通道。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亲黏膜病毒,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处传播。虽然性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并非唯一。

一些高风险的生活场景,如公用坐便器、泳池、更衣室、毛巾共用、贴身衣物混洗等,也可能成为HPV的传播源。尤其是在疫苗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免疫尚未完全建立时),个体暴露于病毒污染环境中仍有可能发生“突破性感染”。并且,虽然九价疫苗的保护效力高达90%以上,但并非100%。其保护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接种时年龄、个体免疫状态、疫苗接种程序是否规范,以及接种后是否暴露于高病毒载量环境等。

在付玉冰的案例中,问题就出在“疫苗保护尚未完全建立”的窗口期,她使用了消毒措施不到位的公用坐便器,使病毒有机可乘。这一“生活接触传播”的路径虽然在公众认知中较少被提及,但在医学文献中已有明确报道,尤其在温暖潮湿环境下,HPV可在马桶圈、浴巾等表面存活较长时间。因此,科学预防HPV,不能只依赖疫苗,还应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管理意识。临床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尽早规范接种HPV疫苗。接种年龄越小,免疫应答越强。推荐在9-26岁期间完成接种,尤其在首次性生活前完成为最佳,接种程序需严格按照0、2、6月三针标准完成。

二是避免高风险生活接触。在外住宿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公用坐便器,使用一次性马桶垫或进行消毒处理;贴身衣物应自备,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公共泳池、桑拿等潮湿环境下应尽量避免裸坐或直接接触公共设施。

三是建立定期筛查意识。**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已成年女性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TCT(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DNA检测,尤其是有异常白带、异味、性交后出血等表现时更应及早就诊。

(注:《回顾:福建女子已打九价疫苗,仍然感染HPV,主任一句话揭开真相》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