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卡奈单抗能 “逆转” 阿尔茨海默病?别被误区误导,这 3 点要认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08:04 1

摘要:最近在神经内科门诊,这样的提问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自仑卡奈单抗在国内获批用于 AD 治疗后,不少患者家属把它当成了 “救命稻草”,甚至轻信 “能让老人恢复记忆、回归正常生活” 的说法。但作为临床医生,必须先澄清一个关键事实:仑卡奈单抗无法 “逆转” AD,它能做

“医生,听说新出的仑卡奈单抗能把阿尔茨海默病(AD)‘逆转’?我家老人刚确诊,能不能马上用这个药?”

最近在神经内科门诊,这样的提问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自仑卡奈单抗在国内获批用于 AD 治疗后,不少患者家属把它当成了 “救命稻草”,甚至轻信 “能让老人恢复记忆、回归正常生活” 的说法。但作为临床医生,必须先澄清一个关键事实:仑卡奈单抗无法 “逆转” AD,它能做到的,是延缓疾病进展 —— 而且这种延缓,还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和科学的效果预期。

今天就从 3 个核心问题入手,帮大家跳出误区,理性看待这款 AD 治疗新药。

要理解仑卡奈单抗的作用,得先搞清楚 AD 的 “病根”。我们常说的 “老年痴呆”,本质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慢性死亡:患者大脑里会逐渐堆积两种 “垃圾”—— 淀粉样蛋白(Aβ)和 tau 蛋白,前者形成的 “老年斑” 会堵塞神经通路,后者缠结在神经细胞内导致细胞坏死。就像一棵大树,先从枝叶开始枯萎,再慢慢烂到树干,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已经坏死的神经细胞,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让它 “复活”

仑卡奈单抗的作用,就是清除大脑里的淀粉样蛋白。它像一把 “小扫帚”,专门针对淀粉样蛋白斑块,把这些 “垃圾” 清理掉,从而减少对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但请注意:它清理的是 “正在堆积、还没造成严重伤害” 的淀粉样蛋白,对于已经因斑块坏死的神经细胞,是无能为力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AD 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忆、计算、语言能力)就像在走下坡路,原本可能每年下降 10 分(按认知评估量表),用了仑卡奈单抗后,可能每年只下降 7 分 —— 这是 “延缓”,不是 “逆转”;如果是 “逆转”,应该是从 7 分回到 10 分,甚至更高,但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做到这一点。

从临床数据来看,仑卡奈单抗的 III 期临床试验(Clarity AD 研究)也明确显示:用药 18 个月后,患者的认知下降速度比不用药的人慢了 27%,比如原本记不住当天日期的患者,可能推迟 3-6 个月才出现这个问题;原本不能自己穿衣的患者,能多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所有受试者中,没有一个人出现 “记忆恢复”“能认出久未见面的亲人” 这类 “逆转” 表现。

甚至有家属反馈:“用了 3 个月药,老人还是会忘事,是不是药没效果?” 其实这不是药没效果,而是 AD 的病理进程没有停止,只是变慢了。就像原本每天漏一滴水的桶,现在每天漏半滴,桶里的水还是会少,但能多撑一段时间 —— 这就是仑卡奈单抗的真实作用,不是 “堵上漏洞”,而是 “放慢漏水速度”。

门诊曾遇到一位家属,带着 82 岁的老人来开药,说 “听说仑卡奈单抗好,不管多少钱都要用”。但检查后发现,老人已经是 AD 重度阶段,不仅认不出家人,还出现了吞咽困难,而且大脑里除了淀粉样蛋白,还有大面积的脑梗塞 —— 这种情况,即使用上仑卡奈单抗,也几乎没有效果,反而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误区:不是所有 AD 患者都适合用仑卡奈单抗,它有严格的 “适用门槛”,不符合条件的患者,强行用药不仅浪费钱,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具体要满足 3 个条件:

AD 按严重程度分为 3 期:轻度认知障碍期(MCI)、轻度痴呆期、中度至重度痴呆期。仑卡奈单抗只批准用于 **“轻度认知障碍期” 到 “轻度痴呆期” 的患者 **—— 也就是老人刚开始出现记忆减退(比如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但能记住年轻时的事)、偶尔算错账、出门后能自己找回路,但还没到 “完全认不出人、不能自理” 的阶段。

为什么中重度患者不能用?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患者大脑里的神经细胞已经大量坏死,即使清理了淀粉样蛋白,也无法挽回已经丢失的认知功能。就像一棵已经枯萎的树,再怎么浇水施肥,也不能让它重新发芽。

不是所有 “记忆力差” 都是 AD,也不是所有 AD 患者都有淀粉样蛋白堆积(少数 AD 患者以 tau 蛋白异常为主)。仑卡奈单抗只对 “淀粉样蛋白阳性” 的 AD 患者有效 —— 也就是说,用药前必须通过检查确认患者大脑里有淀粉样蛋白斑块。

常用的检查有两种:一种是脑脊液检查(抽脊髓液,看里面的淀粉样蛋白比例),另一种是 PET-CT(通过特殊造影剂,让大脑里的淀粉样蛋白 “显影”)。比如我们门诊有位 65 岁的患者,记忆力下降 2 年,初步诊断为 AD,但 PET-CT 显示淀粉样蛋白阴性,最后确诊是 “路易体痴呆”(另一种老年认知障碍),这种情况用仑卡奈单抗就完全没用。

仑卡奈单抗有个需要警惕的副作用 ——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ARIA),简单说就是用药后可能出现大脑水肿或微出血。虽然大多数 ARIA 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患者本身有严重脑血管疾病(比如近期有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正在吃抗凝药(比如华法林、阿司匹林),出现严重 ARIA 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之前有位患者,70 岁,轻度 AD,淀粉样蛋白阳性,但有过脑出血病史,而且长期吃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我们评估后认为,他用仑卡奈单抗的出血风险超过了获益,最后建议选择其他更安全的 AD 药物(比如多奈哌齐)。

有些家属会陷入另一个极端:“只要用上仑卡奈单抗,就不用管其他护理了”。但临床实践告诉我们,AD 的治疗从来不是 “靠某一种药就能解决”,药物只是 “辅助工具”,真正能让患者维持高质量生活的,是 “药物 + 非药物干预” 的结合。

仑卡奈单抗延缓了认知下降,但如果患者每天独自待着、不与人交流、不做脑力活动,认知功能还是会加速衰退。就像给下坡的人撑了一把伞,减少了雨水的冲击,但如果他自己不放慢脚步,还是会很快滑到底。

比如我们有位患者,75 岁,轻度 AD,用仑卡奈单抗的同时,家属每天陪他做 “记忆训练”(比如记购物清单、回忆往事)、每周去社区参加老年合唱团,6 个月后复查,认知评估分数只下降了 2 分,比同期只用药不做训练的患者(平均下降 5 分)效果好很多。

还有饮食和运动: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鱼类、橄榄油)能减少大脑炎症,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的快走,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 —— 这些看似和药物无关的事,其实能帮仑卡奈单抗 “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延缓效果更明显。

很多家属的焦虑,源于对药物效果的过高期待。比如有位女儿,希望用药后母亲能重新做饭、接送孙子,但 3 个月后发现母亲还是会忘记关煤气,就觉得 “药没用”,甚至想停药。

但实际上,这位母亲原本每月都会出现 1-2 次 “出门后找不到家” 的情况,用药后 3 个月只出现过 1 次;原本记不住孙子的名字,现在偶尔能叫对 —— 这些细微的变化,就是药物起效的表现。AD 治疗是 “慢功夫”,家属需要学会 “从细微处看效果”,而不是追求 “一下子恢复正常”。

我们科室通常会建议家属做 “生活日记”:记录老人每天的记忆表现(比如能不能记住早餐吃了什么)、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能不能自己穿衣服)、情绪状态(比如有没有烦躁、抑郁)。每隔 1-2 个月对比一次,就能清晰看到病情进展是否变慢,而不是凭感觉判断 “有效” 或 “无效”。

仑卡奈单抗的出现,确实是 AD 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 —— 它让我们从 “只能看着患者衰退”,变成了 “能拉住疾病进展的脚步”。但它不是 “神药”,更不能 “逆转” AD。

如果你家有 AD 患者,想使用仑卡奈单抗,建议先做好 3 件事:

带老人去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记忆门诊,明确疾病阶段(是轻度认知障碍还是轻度痴呆);做淀粉样蛋白检测(脑脊液或 PET-CT),确认是否符合用药的病理条件;和医生一起评估老人的基础病(比如有没有脑血管病、凝血问题),权衡用药的获益和风险。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否用仑卡奈单抗,都要记住:AD 的治疗是 “综合工程”—— 药物延缓进展,家人的陪伴、科学的认知训练、合理的饮食运动,才能让患者在疾病中,尽可能维持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别被 “逆转” 的误区误导,也别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款药上。理性看待,科学干预,才是对身边 AD 患者最好的守护。

来源:阿力是个药剂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