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吃肉:2种肉坚决不吃,另1种肉要多吃,血糖好享受美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5 21:59 1

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科学选择肉类可使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风险降低40%,而大约有68%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着饮食结构失衡的问题,其中过量食用不当的肉类是重要诱因之一,那么究竟哪种肉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适合吃的?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情况和他们的身体状态息息相关,但在他们控制饮食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于主食的控制,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血糖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科学选择肉类可使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风险降低40%,而大约有68%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着饮食结构失衡的问题,其中过量食用不当的肉类是重要诱因之一,那么究竟哪种肉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适合吃的?

(1)加工肉制品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完全避免香肠、火腿、培根、腊肉等进行加工过的肉制品,这类食品在工业化生产中普遍会添加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虽能延长保质期、提升色泽刺激食欲,但其危害也不容忽视。

不仅会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稳定性下降,让血糖容易产生波动,而且当亚硝酸盐与肉中的胺类物质结合时,会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这类物质可以直接破坏人体DNA结构,这种双重威胁不仅加剧血糖控制难度,更通过致癌风险与糖尿病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威胁患者整体健康。

用火腿肠为例,其中的钠含量一根就可以达到我们食谱推荐的每天需要摄入的量的60%,长期食用就会引发血压升高,而高血压与高血糖会一起加剧对血管中内皮的损伤,加重器官病变的风险。

而每日食用50克(约2片培根)的加工肉会使结直肠癌风险上升18%,且癌症与糖尿病相互影响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更值得警惕的是,加工肉类普遍含有磷酸盐添加剂,而这种添加剂一旦过量摄入就会干扰到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加重糖尿病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的风险。

加工肉制品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不仅来自于添加剂,在其生产过程中会普遍采用高温熏制、烘烤等工艺,这会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等致癌物质

美国哈佛大学持续20年的追踪研究显示,每日摄入加工红肉超过50克的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率要比不吃加工肉的人群高32%。这种风险升高与加工肉中过量的血红素铁有关,这类铁元素会促进自由基生成,加剧胰岛素抵抗,让胰岛素没办法发挥作用血糖也就降不下来了。

这类产品还会经常添加淀粉、糖浆等成分改善口感,会额外增加碳水的摄入,直接破坏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加工肉制品对糖尿病患者的系统性威胁。

(2)动物内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含有高胆固醇、高嘌呤或高脂肪的动物内脏,比如说肝脏就是胆固醇和嘌呤的重灾区。每100克的猪肝就含有大约288毫克的胆固醇和230毫克的嘌呤。

过量摄入胆固醇就会导致坏胆固醇的升高,让动脉的硬化加速发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且肝脏中还富集着各种各样的重金属(如铜、镉等),长期食用就会损伤胰岛,影响控制血糖浓度的胰岛素的分泌,如果糖尿病患者还同时患有高尿酸或者痛风,那就更需要严格忌口了。

一些含有高嘌呤的内脏如猪腰、鸡肝等对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危害就是对肾脏的损伤和干扰代谢,动物内脏中的嘌呤含量普遍较高,而嘌呤会在体内代谢后生成尿酸,正常人通常会将这些尿酸排出去也就对人体造不成什么损害,但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导致尿酸的排泄减少,而高嘌呤饮食会进一步升高血中的尿酸水平,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甚至形成尿酸结晶来损伤肾脏。

而且尿酸升高也会加剧全身的慢性炎症反应破坏胰岛素的正常功能,让其更没办法发挥作用,而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本身在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下就已经是超负荷了,尿酸和毒素的堆积会让肾脏病变的更快,更加无法负担应有的工作量,出现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

不止如此高嘌呤饮食还可能改变肠道的菌群结构,增加有害菌的比例,进一步损伤身体。

同时高脂肪的动物内脏比如肥肠等还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让胰岛素的功能无法作用于身体,导致血糖升高。还会因为其中过量的脂肪让身体出现血脂异常,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引发慢性炎症,损伤血管和神经,加速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的发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不应该只从主食和甜食下手,多方面的关注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有关于肉类的科学选择,对于不适合的肉类来说还是要适当的减少平日的摄入,但不吃肉对患者来说同样具有健康上的威胁,如何选择适合患者食用的肉类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多吃深海鱼类是有好处的,如三文鱼、鳕鱼、沙丁鱼等,其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D最为突出,而这种脂肪酸可以让细胞接收到更少的胰岛素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对糖尿病的血糖管理具有辅助性的作用,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的负担降低。

另外深海鱼类中的优质蛋白(每100克就含20-25克)具有较高的生物价,能延缓胃排空的速度,可以减少餐后的血糖波动。

同时深海鱼类中的脂肪酸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反应,对炎症因子进行了调控,也就是阻止了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让患者可以保持更好的身体状态。

除此之外深海鱼类中也含有丰富的硒和虾青素等物质,而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让身体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血糖过高而导致的细胞受损,可以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比常人来说高了2-4倍,而深海鱼类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具有特殊价值。其中所含有的物质能调节脂蛋白的代谢,使血液中对人体较为有益的脂质的含量升高5-10%,之后就可以减少脂肪的合成,保护心血管的健康。

而其中的脂肪酸也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也就是说降低了血小板聚集在一起的概率,减少了血栓的形成,让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降低,如果每周都摄入2份的深海鱼(每份100g),这个风险可以降低19%。

而鱼类中含有的丰富牛磺酸还可以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通过让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让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风险也一起下降。

就算明确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比较适合的肉类也只是第一步,食材的处理与烹饪方式同样会对食材的营养成分以及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我们不仅要做到吃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吃,如何通过合理的烹饪最大限度保留这些食材中的营养价值也是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深海鱼类建议每周都要吃3-4次,每次100-150克最好,避免因为摄入了过量的蛋白质而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如果糖尿病患者还同时患有痛风的话,则是需要选择一些低嘌呤的肉类比如鳕鱼等,一定要避免食用秋刀鱼等含有高嘌呤的品种。

烹饪的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肉类的营养价值和安全,一般是推荐清蒸(100℃)或水煮(80-90℃),清蒸三文鱼可以保留95%的有益物质,如果选择油炸就会损失掉30%以上营养物质的流失。

同时也要避免进行高温煎炸(温度>180℃)和炭烤的方式烹饪,高温会产生一些让胰岛素无法作用的物质,导致血糖没办法很好的控制

而烹饪的时间也最好控制在15分钟内,如果蒸鱼的时间过长,比如超过20分钟就会导致蛋白质过度变性,还会让营养物质一起流失,也无法被患者很好的吸收,烹饪的厨具也可以使用不粘锅来替代铁锅煎制,能减少油脂的用量,更好的控制油的摄入,而每100克肉类的用油量也最好低于5克,防止血脂和血压的升高。

烹饪的肉类也可以搭配一些高纤维的食物一起食用以延缓血糖的上升,比如说可以将鸡胸肉与西兰花、糙米一起吃,可以让餐后的血糖的最高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单独吃肉还要低25%。

同时要避免用高糖的酱料比如一些含有蜂蜜的烧烤酱等,防止引起血糖的波动,一般推荐使用天然香料如蒜、姜和酸性的调料如柠檬汁等,而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可以使铁的吸收率提升30%,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也应该限制食盐的添加每日不得超过5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加速糖尿病肾病发展,糖尿病本身也容易受到盐的干扰导致病情发展,可以用一些香草如罗勒、迷迭香等替代盐,降低钠的摄入。

在吃肉类的时候也要注意会不会和一些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比如说如果在服用华法林的同时吃了许多深海鱼类(每日≥100克),那么鱼类中的维生素K就可能和药物一起作用导致血压产生变化,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如果对海鲜过敏的患者也可以尝试食用淡水鱼如鲈鱼、鲫鱼等进行替代,只是有益的成分含量会相较于深海鱼类低,但比起红肉和加工肉类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饮食是控制血糖和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怎么选择适宜自己的肉类就非常重要了,虽然每种食物都可能有患者喜欢吃又没办法割舍的美味,但适当且健康的选择并食用这些食物,才有可能让我们保持一个健康的、可以多去尝试喜欢的食物的身体,吃肉这件事看似很小,但依旧关系到我们身体的方方面面,如何健康的选择吃什么,怎么吃,知道这些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1]IARC MONOGRAPHS.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评估[J].世界卫生组织,2015,114:1-35.

[2]PAN A,SUN Q,BERNSTEIN A M,等.红肉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3项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更新荟萃分析[J].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2011,94(4):1088-1096.

[3]陈晓红,等.鳕鱼蛋白质消化率的烹饪影响因素分析[J].营养学报, 2018,40(4): 398-402.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5]LEPRETRE P M,等.高脂饮食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急性影响[J].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2019,104(8):3273-3281.

来源:陈艳津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