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拎着保温杯站在单杠旁,见我过来就直搓手:“老姐姐,你说现在这日子咋越活越憋屈?昨儿跟我那老伙计王大哥吵了一架,到现在还堵得慌!”
昨天早上,我又在小区广场碰见楼下老张了。
他拎着保温杯站在单杠旁,见我过来就直搓手:“老姐姐,你说现在这日子咋越活越憋屈?昨儿跟我那老伙计王大哥吵了一架,到现在还堵得慌!”
我伸手帮他理了理被晨风吹乱的白头发——这老爷子,退休前是中学数学老师,说话向来条理清楚,今儿倒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学生。
他杯里的枸杞水飘着股苦香,我突然想起上周在菜市场听见的闲聊:“老张头最近咋总一个人遛弯?以前可是跟王大哥形影不离的。”
得,这事儿说起来,倒让我想起这些年摸爬滚打悟出的理儿:人到晚年,最金贵的不是存款多少、子女多孝顺,是得学会“挑人处”。有些人和事,见了不如不见,见了准得生一肚子气。
一、楼下那个“祥林嫂”:抱怨能把人骨头都沤软
要说这小区里谁最会“倒苦水”,非三楼刘姨莫属。
去年刚搬来那会儿,我见她每天早晨端着青花瓷茶杯在楼下遛弯,见人就笑:“您瞧这桂花香不?比我老家院子里的还浓!”
可也就半年工夫,她的话匣子变了味儿。
那天我拎着刚买的鲫鱼路过,她拽住我胳膊就开始念叨:“大妹子,你说我这命咋这么苦?儿子在深圳搞IT,一年到头就过年回来一趟,上次视频说加班,连饺子都没吃上;闺女嫁了个没良心的,上个月我腰疼打电话让她回来,她在那边嚷嚷‘妈我都忙死了’……”
我正想安慰两句,她又扯到自己身上:“昨儿去体检,医生说我有轻微脑梗,让少盐少油。你说我这一辈子省吃俭用,到老倒落下病根儿!隔壁老赵头天天下馆子,人家咋就没事儿呢?”
我那会儿正赶着回家给老伴熬中药,听她这么一说,手里的塑料袋都快勒红了。
后来有天早上,我去早市买菜特意绕了个远路,就为躲着她。
结果在拐角处撞见对门的陈姐,她偷偷跟我说:“老姐姐,你最近咋不跟刘姨唠嗑了?她昨天还跟我抱怨你‘架子大’呢!”
得,合着躲了一个,还得罪另一个。
我老伴儿常说:“人老了,就怕两种人——一种是把你当情绪垃圾桶的,一种是把你当比较对象的。”
刘姨就是头一种。跟她处久了,我发现自己连浇花都提不起劲儿:昨天刚冒芽的月季,今儿叶子耷拉了;前儿刚晒的被子,今儿闻着有股霉味儿。
后来我跟社区医生聊起这事儿,她笑着拍我肩膀:“老姐姐啊,你知道吗?心理学上有个‘情绪感染定律’,负面情绪的传播速度是正面的三倍。你看那些整天乐呵呵的人,身边准围着一堆开心果;可要是碰着个‘祥林嫂’,保准你三天不想说话。”
现在我学精了。刘姨再拽我胳膊,我就笑着说:“姨,我今儿得去社区帮老张头修收音机,改明儿再来听您唠!”她倒也不恼,挥挥手说:“那你去吧,我再找老赵头说说。”
您别说,这么一躲,我早晨的豆浆都喝出甜味儿了。
二、单位里的“老熟人”:人一走,茶就凉
上个月参加同学聚会,我差点没认出来老周。
他以前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个子高嗓子亮,运动会开幕式的口号喊得全校师生都热血沸腾。
可今儿再见,他缩在角落里,见人先翻通讯录:“哎你是哪个组的?哦对,王主任!李科长!张总!”
散场时他要跟我一起走,我瞅着他手机屏保——是他儿子在豪车旁边的合影,随口问了句:“小凯最近咋样?”他眼皮都没抬:“在投行上班,忙得很,上个月刚换了辆保时捷。”
走到路口要分开,他突然拽住我:“老姐姐,我最近在跟几个老板谈项目,你要是有闲钱……”我赶紧摆手:“我就一退休工人,哪懂那些?”他笑了笑,转身就钻进了出租车。
这事儿让我想起刚退休那会儿,我还挺爱参加这种聚会。
那时候总觉得,“老同事”三个字就是张通行证,不管当年是科长还是科员,坐一块儿喝杯茶就能热络起来。
可慢慢发现,有的人见了面,第一句话准是“你现在退休工资多少?”“你家孩子在哪儿高就?”
去年秋天,我在公园遇见以前的老科长王伯。他退休前总爱拍着我肩膀说:“小李啊,好好干,我看好你!”
可那回他一见我,先盯着我穿的衣服看了半天:“你这外套是自己买的?我闺女从国外寄的我都没穿呢!”
我当时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找了个借口溜了。
后来听跟他一起锻炼的老伙计说,王伯现在逢人就说:“我家闺女在硅谷上班,年薪五十万美金!”
您说逗不逗?年轻时候为了升职熬夜写材料,老了老了倒比谁的子女赚得多、车子贵。
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老交情,不在酒桌上,不在攀比里。
上个月我跟几个老同学去郊外钓鱼,老吴带了自制的鱼竿,老郭包了野炊的饺子,我们坐在河堤上,聊的是当年谁在教室偷吃过辣条,谁运动会跑八百米摔了个狗啃泥。
太阳落山时,老郭突然说:“哎你们发现没?咱们现在处得最亲的,反而是当年那些‘没出息’的。”
可不是嘛?那些真正走进心里的人,从来不需要你证明什么。
三、胡同口的“账房先生”:旧账本,越翻心越窄
前阵子社区组织象棋比赛,我跟郭叔杀得正酣,斜刺里蹿出个老头:“老郭!你还欠我五块钱呢!二十年前下棋输的!”
郭叔当时就懵了:“啥五块钱?我咋不记得?”那老头掏出个小本子,翻得哗啦响:“1998年5月12号,中山公园,你赢了我不说,还把我半盒烟拿走了!”
我看着他俩吵得面红耳赤,突然想起我爸临终前跟我说的话:“人这一辈子,最傻的就是记旧账。记着记着,心就成算盘珠子了,拨拉得自己都疼。”
我爸是老教师,一辈子跟学生打交道。他常说:“学生犯了错,你得给他改的机会;同事闹了别扭,你得给人家台阶下。要是啥都记着,你这心里头啊,迟早得成个垃圾场。”
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我妈生前跟我唠叨过:“你爸退休那年,班里最皮的学生来家里看他,手里还拎着两瓶二锅头。那学生当年偷过他的教案,可你爸见了人,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你现在当老板了?’”
后来那学生成了企业家,每年春节都来拜年。有回喝酒时他红着眼圈说:“李老师,要不是您当年没跟我计较,我现在说不定还在胡同口晃悠呢。”
可现在有些人倒好,年轻时候的一点鸡毛蒜皮,到老了倒成了宝贝。
我认识个老太太,退休三十年了,还记着当年跟老伴儿吵架时说的“我当初就不该嫁给你”。俩孩子轮番劝,她倒好:“你们不懂,这是原则问题!”
上个月我跟老伴儿去公园散步,她指着湖边的鸳鸯说:“你看那对鸭子,吵完架不也照样一起游?”我乐了:“你俩当年为买蜂窝煤吵得摔了碗,现在不也天天一起跳广场舞?”
她白了我一眼:“就你会贫。”可手却悄悄挽住了我的胳膊。
晚年生活,就图个“清净”
现在我算是活明白了:晚年不是“忍气吞声”的时候,是“挑挑拣拣”的时候。
第一,远离“情绪黑洞”。那些见人就倒苦水、看谁都不顺眼的主儿,能躲就躲。您别觉得不好意思,您自己的心情比啥都金贵。
第二,珍惜“清茶朋友”。真正的老伙计,不用天天联系,见了面能聊半小时废话;不用刻意讨好,你有难处他准第一个到。
第三,放下“旧账本子”。过去的恩怨就像秋天的落叶,你捡着不放,脚下准得绊跟头。
前两天我跟老张头和好了。他拎着两斤苹果来我家,说:“老姐姐,我错了,不该跟你嚷嚷。”我笑着接过苹果:“知道错就好,明儿咱一块儿去钓鱼?”
他眼睛一亮:“成!我那新买的鱼竿还没试过呢!”
出门时,晨雾刚散,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
我突然想起《菜根谭》里的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人到晚年,图的不就是这份自在吗?
写完这篇,窗外的麻雀正扑棱棱飞过。老伴儿端着刚煮好的桂花粥进来,说:“发啥呆呢?趁热喝。”
嗯,这日子,挺好。
来源:生活简单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