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热搜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又有人扛不住了。9月11号下午,北京朝阳那个明星扎堆的小区,18号楼,一个人从高处坠下。
看到热搜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又有人扛不住了。9月11号下午,北京朝阳那个明星扎堆的小区,18号楼,一个人从高处坠下。
物业说人没了,警方说排除他杀,可名字还没敢放出来,网上已经把于朦胧、张彬彬挨个拉出来“悼念”一轮。
真魔幻。
我住过那小区对面,知道那地方有多安静。
门禁三道,外卖只能送到门口,狗仔蹲点得先租辆搬家货车。
可越安静的地方,越像真空罐,一点情绪在里面滚几下就能炸。
监控拍到那人独自上天台,没挣扎,没遗书,手机留在客厅,屏幕停在一条未发送的微信语音。
警方说“情绪或健康原因”,翻译过来就是:他把自己关进了死胡同,没人听见他喊。
我刷着微博,看营销号把旧剧照剪成黑白,配文“一路走好”,评论区有人哭,有人骂狗仔,有人催工作室发声明。
最刺眼的是一条“早看出来他抑郁”,头像是个追星小姑娘。
我点进她主页,上周还在嗑cp,今天就成了心理大师。
我们好像都习惯了用转发代替拥抱,用猜测代替关心。
想起去年横店那个跳楼的替身演员,热搜挂了六小时就被新剧路透顶掉。
剧组第二天照常开机,场务说“耽误一天就是几十万”。
数字永远比人命响。
这次也一样,品牌方已经在排查代言合约,公关群里讨论的是“如何降低负面舆情”。
活人还在喘气,身后事已经被Excel安排得明明白白。
警方通报最后一句写着“请勿传播不实信息”。
可什么叫实?
是监控里那个孤零零的背影,还是微信里那句没发出去的“我真的好累”?
我们连他最后想打给谁都不知道。
小区保安今天开始查业主心理健康档案,物业经理在群里发通知:如需倾诉可联系管家。
呵,管家能干嘛,陪他喝顿酒都怕丢饭碗。
说到底,明星也是打工人,只是他们的工位在聚光灯下。
镜头一开就得笑,镜头一关连崩溃都得静音。
我们刷着他们的光鲜,数着他们的片酬,却忘了那张脸背后可能连着一根快断的弦。
今天是他,明天可能是你楼下那个加班到半夜的程序员。
人已经走了,名字迟早会公布。
到时候又是一轮“珍惜生命”的转发,再配几个蜡烛表情。
可如果没人记得他为什么站在天台,下次还会有另一个18号楼。
来源:非凡生活家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