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时间管理后,效率翻了3倍!A9大哥的建议,早知道早受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00:59 1

摘要:你好,我是【洞见书】(原大脑帮),陪你提升认知,向内生长!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书”关注→ 右上角「···」→ 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次思维跃迁!文末免费领百本相关电子书!

作者 l洞见书这是洞见书分享的第3028篇文章

别让时间框住状态,要让状态调用时间。

我跟你说啊,上周我一个做电商的朋友找我。

他愁眉苦脸的,说自己快被时间管理逼疯了。

他每天定6个闹钟,5点起晨读,8点到公司,中午还得挤1小时健身。

结果呢?晨读时脑子跟浆糊似的,眼睛看着书,心思早飘了。

中午健身更别提了,刚吃完午饭,跑两步就犯恶心。

晚上还得硬撑着写复盘,写着写着能睡着。

他问我:“是不是我意志力太差了?为啥别人的时间管理就好用?”

我当时就想起这两年请教过的10多位A9(资产9位数)大哥。

他们身家过亿,却没一个跟我聊“几点起床、几点干活”。

反而异口同声说:“别搞时间管理了,盯紧状态管理!”

这话我一开始还不信,直到自己踩了大坑才明白——

时间管理是逼自己“按时干活”,状态管理是等自己“想干活”再猛干。

01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

照着网上的“完美时间表”来,早上9点强迫自己写方案。

结果呢?坐在电脑前半小时,光标就没动过几行。

要么刷会手机,要么想晚上吃啥,越逼自己越烦躁。

我之前就是这样,非要卡着“上午黄金3小时”拍短视频。

刚起床脑子还没醒,对着镜头要么忘词,要么表情僵硬。

拍3条废2条,下午状态来了,又没名额推流了,你说亏不亏?

后来我才懂,这种“网格化时间管理”,根本反人性。

就像古代匠人做瓷器,你能规定“卯时拉坯、午时上釉”吗?

景德镇老匠人常说“瓷随人心”,心不静的时候,捏出来的坯都是歪的。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是在微醺的雅集上,趁着酒兴挥毫而就。

你要是让他“辰时必须写完”,大概率写不出那“天下第一行书”。

对需要动脑、需要灵感的事,“按时”不如“趁状态”。

02

那啥是真正的状态管理?我给你说个我的真事。

上周三凌晨1点,我躺在床上刷手机,突然就精神了。

脑子里冒出来好几个关于“经历管理”的选题,越想越兴奋。

换以前,我肯定会说“明天再弄,现在该睡觉了”。

但那次我直接爬起来,从包里摸出平板和录音笔。

你猜怎么着?两个小时,我把3个视频脚本、5篇文章大纲全弄完了。

思路顺得很,连修改都没怎么改,比白天硬写一天都高效。

就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那种“想干活”的劲一上来,拦都拦不住。

后来我才明白,人的意志力和能量,就像手机电量,不是匀速消耗的。

有时候满电,有时候只剩1%,强行用“时间”逼“电量”,只会越用越废。

状态管理,就是等手机“快充”的时候,赶紧把重要的事干完。

03

当然了,抓状态不是瞎等,得有准备。

我现在包里永远揣着两样东西:平板和录音笔。

不管是在星巴克喝咖啡,还是在高铁上赶路,只要突然有灵感。

要么打开平板打字,要么拿录音笔口述,绝对不让想法跑掉。

我还跟合作的伙伴约法三章:要么这事全交我,要么全交你,别搞“一起弄”。

上次有个同事非要拉我开“临时会”,说就10分钟。

结果我刚进入写文案的状态,被打断后,再想接回去,花了整整1小时。

你看,10分钟的会,赔进去1小时的状态,这买卖太亏了。

《心流》里说,人在专注的时候,会进入“最优体验”。

这种体验一旦被打断,再找回来就难了。

对搞创作、搞技术的人来说,“不被打扰的状态”,比啥都金贵。

04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发现:我的状态居然分“类型”。

有时候我就想说话,对着镜头能聊两小时,那我就拍口播。

有时候我不想见人,戴着耳机坐在角落,打字比说话还快。

写出来的文字,逻辑也顺,层次也清,那我就写公众号、写资料。

我现在运营着10个内容平台,免费的短视频、音频、文字稿、资料文档。

这几个“篮子”,就是为了接住不同状态下的产出。

比如今天我想聊天,就拍短视频;明天我想深度思考,就写文档。

别逼着自己“今天必须拍视频”,也别强求“今天必须写文字”。

状态是什么,就干什么,这样既不内耗,效率还高。

有人说:“你这样太随意了,不像干活的样。”

我倒觉得,随意的是时间,不随意的是状态。

05

我大学刚毕业时做程序员,每天朝九晚五,坐在工位上8小时。

可真正能写出代码的时间,也就两三个小时。

其余时间要么摸鱼,要么对着屏幕发呆,还总觉得“我没偷懒,只是没状态”。

后来看到一句话:“就算是喜欢的事,逼自己在固定时间做,也会讨厌它。”

现在我才算活明白了:规律是给机器定的,人是活的,得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不是所有努力都要“朝九晚五”,有些成果只在“灵光一闪”里。

06

最后,我想给你3个“抓状态”的小建议,亲测好用:

1.记“状态日记”:每天晚上花5分钟,写一写“今天几点效率高,在干什么”。一周下来,你就知道自己的“黄金状态”在什么时候。

2.备好“状态工具”:不管是手机、平板还是笔记本,只要能记录想法就行。别等“我回家再弄”,灵感这东西,走了就不回来了。

3.学会“拒绝打扰”:跟身边人说清楚,“我现在在忙,等我弄完找你”。别怕得罪人,真正懂你的人,会尊重你的状态。

你看那些真正做成事的人,没几个是靠“熬时间”的。

马云当年做阿里巴巴,不是每天定“必须谈成3个客户”。

而是抓住“互联网风口”这个大状态,再加上自己的专注,才做成的。

别让时间框住状态,要让状态调用时间。

真正的努力,不是“我今天干了8小时”,而是“我今天抓住了2小时的好状态,干成了重要的事”。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你得规律作息,按时间干活”。

你就告诉他:“我在搞状态管理,比时间管理好用多了!”

若有启发,点赞在看分享~关注【洞见书】,回复“书籍大礼包”领百本电子书(包含文中书籍),洞见书,与你同行,助你武装大脑,制胜未来!明天见!

读你所爱,值得一看的好书(分类索引)

来源:大脑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