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观察32:沈巍移师一江之隔的江苏花桥,感谢花桥给面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22:29 1

摘要:沈巍前几日的心绪不宁与情绪不佳,一直与他在白鹤的露天草庐风雨飘摇有关。他本来希望那些散装主播能够安静下来,不要“吵”、“闹”、“报”(报警),但是,他无力控制局面,只得听任事态以“熵变”的方式走向无序和混乱。

9月11日,一直居无处所的沈巍的露天草庐,终于在横跨吴淞江之上的、处于江苏上海交界处的江苏地界,安营扎寨。

新草庐,位于花桥地界,隔着静静的吴淞江,可以看到上海那一边的白鹤镇。

沈巍前几日的心绪不宁与情绪不佳,一直与他在白鹤的露天草庐风雨飘摇有关。他本来希望那些散装主播能够安静下来,不要“吵”、“闹”、“报”(报警),但是,他无力控制局面,只得听任事态以“熵变”的方式走向无序和混乱。

无数热心的人,为他寻找草庐的替代品,但是,最终沈巍的选择,很费了一点考量。

他否认了将他的草庐密封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的打算,这应该与他长期流浪过程中对空间的独特感受有关。

他已经不习惯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而希望一个敞开的世界,在那里可以信马由缰。

他最终选择可以视作江苏、上海界河上的新胜桥下的寂寞无主的空间,作为他的新的草庐,延续了他希望他的书院,依然保持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推倒四堵墙的敞开的空间。

现在看来,新胜桥是一个非常符合他的理念的所在。

可以看出,他主导了他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可以让他习惯于四面透风的空间得到再次复制,可以扫却他与普通人之间的任何的人为的隔断,而更为关键的是,可以用不着由别人提供空间之后他所欠下的人情。

在新胜大桥之下,是那宠辱不惊、见惯世态炎凉、历经风雨沧桑的吴淞江。

而那静静的吴淞江的江水,还将继续东行,之后,它会分成两股,一股,沿着苏州河的河道,在外滩源,流入黄浦江,继续一路向东,在吴淞口融入长江。

另一股,则通过蕴藻浜,在吴淞口与黄浦江汇合,一起流入长江。其实,分道而行的吴淞江的水,在蕴藻浜与苏州河分流后,重新在上海的出海口相逢,一起注入大海。

新胜桥建桥的时间不长,是一座新桥,之前的空旷的桥下空间,因为沈巍的到来,而呈现出罕见热闹。

对当地人来说,一江隔断的上海与江苏,在繁荣性上泾渭分明。与通常想象完全迥异的是,江那边的江苏地界发展迅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上海那一边的青浦地界,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则显得像是一个停滞的农村。

显然,对江苏来说,这是上海搭界处,而苏南的发展,始终依靠着上海这个中心,因此,作为临近上海的最前沿的江苏昆山扮演着发展先锋的角色,“昆山之路”一段时期成为一种现象,而这一条发展的道路,无疑是越靠近上海,越能感应到上海经济核心的辐射。

而上海这一边,更像是与江苏凤头对应的鸡尾,从而呈现出与江苏发展迥异的反差。

沈巍看中了吴淞江西边的隶属于昆山花桥镇的桥头堡,经过连日来不断的磨合,用沈巍的话来说,“我们这次来到昆山花桥,人家还给我们点面子,”终于在桥头堡处,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这个面子,就是沈巍一直期冀着的“对他的尊重”。昆山花桥给了沈巍以尊重,这一点,使沈巍一扫连日来的阴霾,对于一个把大半生放在户外与露天为生存场所的人来说,这个“面子”可以说是大于天,近乎是给了这样的一个人的生存权利。

所以,沈巍在这个新空间里特意为昆山花桥站台,“希望大家在开播的时候呢,都要多宣传宣传昆山花桥,这里,我也首先宣传一下,昆山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它是苏州下面的一个县,但是它有一个最有名的一个头衔,是全国百强县榜首,就是全国100个县当中它排名第一,这是最骄人的成绩,当然这个骄人的成绩是所有的外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天开播之前,首先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今天在江苏昆山花桥开播的。

“它是物有所值,花桥确实是这个江苏数一数二的……所以每天开播要夸花桥好,夸花桥和谐,夸花桥美丽,要夸花桥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幸福和谐,花桥警方非常执法为公,所有这些美丽的语言,都要加给什么地方?(众答)花桥。”

花桥有自己的官方宣传口径,但从沈巍的口中说来,却别有一种提纲挈领、抓住要害的简明扼要,就像他为和县设计的广告词“和县,李白喜欢的地方”,在通俗中含着亲切,能够一下子让人入耳入肚。

从沈巍移师江苏,可以看出江苏对沈巍的欢迎。提供一个本来没有经济成本的地面,供沈巍使用,让沈巍的影响力捎带着对江苏昆山的宣传,可谓是一本万利。

与其疏不如导,花桥选择了一个正确引导热点的明智选择。

其实明智的,何其是花桥?

我们注意到,和县文旅的媒体号“遇见和县”之前截止9月7日,仅仅发了三段没头没尾的沈巍在和县的参观片段,4天后,也就是9月11日,终于发布了由主持人作导语的对沈巍的点名报道。

视频报道称:“这几天呢,我们和县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就是某音上广受欢迎的博学行者沈巍老师,这位老师啊,来到我们和县,走访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故居陋室,沿着古人的足迹,细细探寻这片土地上更多的文化故事,也让更多的人知晓了我们和县的魅力,让这份跨越千年的诗意,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可以说,这是对沈巍和县之行迟迟未作表态的和县文旅对沈巍的高度肯定,字里行间,都突出了沈巍的正能量价值与意义。

可以说,到这一刻,才是沈巍和县之旅的真正的圆满的句号。而之前,沈巍曾用“灰溜溜”来形容他的和县之行。

沈巍的一则“和县之旅也受争议”的视频下,“遇见和县”于9月10日留言道:“老师好,和县邀请您来就是出于对您学识和品格的认可与尊重!您的博学也给我们和县打开了一扇窗,非常感谢!

注意一下,这则留言中的用词,肯定了沈巍的“品格”,显然是一扫沈巍是有一个有争议的人的灰色语境。

9月10日的文旅的官方留言,变相地是为沈巍作了正名,而紧接着9月11日,和县文旅的公号,首次把沈巍作为新闻主体,介绍了他给和县带来的巨大价值突破,称沈巍为“广受欢迎的博学行者”,强调他的和县之行“让这份跨越千年的诗意,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其中“光彩”一词,又有几个网红能当得起它的修辞?

在这样的高灯远亮的大背景下,昆山花桥敞开胸怀,接纳这样一个“广受欢迎的博学行者”,是抓住了一个千金难买的机遇,又得到了一个免费宣传城市的引擎,用一句俗语话来讲:真是赚大了。

来源:文学私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