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外交路在何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5 14:06 1

摘要:相信大家永远也忘不了近代历史上的这一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而中国却收不回山东的主权。当时的日本知道中国会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便以派出军舰保护英国商船为由,私下与英国达成秘密协议,再由英国充当说客,说服美国、法国、意大

相信大家永远也忘不了近代历史上的这一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而中国却收不回山东的主权。当时的日本知道中国会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便以派出军舰保护英国商船为由,私下与英国达成秘密协议,再由英国充当说客,说服美国、法国、意大利,以达到让中国在国际上失去话语权的目的。面对不公,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用充足的法理依据证明了中国拥有对山东的完全权益,并一一反驳了日方代表的言论。会场支持中国的掌声犹如浪潮,美、英、法各国领导人纷纷走来握手表示支持。面对中方有理有据的证词,日方代表哑口无言只能收拾文件离场走人。但这又怎样呢,最终决定巴黎和会不再讨论山东问题,满足了日本提出的“中日单独谈判解决”的要求。最后,山东的一切特权还是转让给了日本。接着,又一份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摆在中国代表面前,签不签?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但条约还是被通过了。那时的世界强权横行、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深陷弱国无外交的泥沼,除了悲愤还能做什么呢?

网络图片

百年之后,同样的一幕在叙利亚这个国家重演。西方列强还是用同样的老戏码,为了占据地缘优势,提出“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紧急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给叙利亚安上了一个使用化学武器的莫须有罪名。美国政府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以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指控为根据,在国际上公然指责叙利亚政府。面对污蔑,叙利亚代表胸有成竹地指出这些组织在自导自演化武袭击视频,陷害叙利亚政府。还根据视频内容嘲讽美国“化学武器攻击,但这些化学武器连一个武装人员都没伤到,所有受害者都是妇女和儿童。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还真是智能。”美英法三国代表同样被其指责得哑口无言,以最无礼的方式,离席走人来打断义正言辞。但这又怎样呢,行动上英美法还是一齐向叙利亚发射了约110枚导弹,一瞬间将大马士革顿时变为断壁残垣。这时的积贫积弱已换成了叙利亚,而这时的世界强权还在霸道横行,同当年的中国一样,叙利亚在“泥沼”中无法自拔,除了悲愤又能做什么呢?

2018年4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紧急会议之后,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呆坐在椅子上。三天后,美英法联军对叙利亚发动空袭。 网络图片

面对这样百年不变的老戏码,弱国外交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弱国无外交早已成为过去式。弱国的外交突围之道在于以独立自主为锚、以多边主义为帆,乘中国方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航道上开辟新航线。唯有打破思维定式,弱国方能在风起浪涌的国际海域乘风破浪求得发展。

越是弱小越是要以自主外交为锚,明确政治站位锚定发展目标。无论是早期过度依赖外部势力,导致丧失战略自主性,引发长期风险的菲律宾;还是近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的激烈交锋,都在警示世界,失去国家自主性,将本国命运系于其他国家或某位领导人的承诺,就像在流沙之上构筑堡垒,是非常危险的。弱国的外交不取决于强权的施舍,而在于坚持独立自主,将有限的实力转化为可持续的战略博弈能力,取得谈判主动权。对于一个经济、军事等方面实力弱后的国家来说,最有力的武器和最值得依靠的力量就是自主外交。

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外交虽举步维艰,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西方封锁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交往范本;万隆会议,促成建交打破美国禁运,催生不结盟运动;乒乓球外交,中美正式建交重塑国际格局传为佳话。虽然步履蹒跚,但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放眼世界,瑞士在维也纳会议上以“永久中立国”身份避免了被瓜分,后发展成国际组织总部聚集地;梵蒂冈通过《拉特兰条约》以0.44平方公里的国土获得133国建交,宗教外交影响全球12亿天主教徒;新加坡在美苏冷战期间推行“毒虾战略”将自身打造为大国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这些都有力地驳斥了“弱国无外交”这一悲观论调,并深刻揭示了通过外交谋求发展的重要性。

越是霸权横行越是要以多边主义为帆,确定前进方向不选边不站队。国家不分强弱,有效的外交是国际博弈的终极武器。“弱国无外交”犹如时代伪命题,在强权逻辑下将国际关系简单化为丛林法则,而现代文明的进步正是对这种野蛮逻辑的矫正。摒弃“弱国无外交”的错误观念,正视历史不选边不站队,坚持恪守多边主义,才是理性外交的力量与智慧。二战苏联解体后,世界基本形成基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所建立的国际交往准则。每个国家在国际法与联合国宪章中都享有本国与他国平等的权益和地位。在这样的国际体系下,通过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挑战,多边主义成为稳定体系和秩序发展的重要基础。

乌克兰与美国在白宫激烈争吵场景,暴露出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不对等的本质。乌克兰将战争中的国家安全完全寄托于西方军事援助,而特朗普的美国利益优先政策就像一盆冷水,相信这盆冷水不仅仅是美国才有,这会让乌克兰在谈判桌上成为极为被动一方,也揭示出选边站队依附他国的不堪一击。拥抱多边主义,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对弱国小国很重要。卡塔尔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构建“小国大外交”成为美、欧、中东矛盾的斡旋者,获得了话语权;吉布提同时容纳中美法日军事基地,通过多边平衡策略将地缘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新加坡的外交智慧更具启示,这个城市国家通过多边机制构建安全网,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多边主义的多面性,本质是文明多样性的另一种翻译,用差异化参与打破“大国主导、小国跟从”的陈旧范式,赋予公平正义新内涵。不选边、不站队,结合国际形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秉持着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多边主义外交理念,正是中国方案的重要体现,也成为了弱国小国外交摆脱霸权陷阱的航向标。

越是多变越是要以中国方案为船,认定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治理新航线。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发展也迎来了最具革新的阶段。全球的传统性和非传统性问题突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盛行,对国际合作、全球治理构成挑战。而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就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其他国家间的相互支持,如果再退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显然是违背自然发展之道的绝路。国际社会不是非黑即白的角斗场,而是需要各展所长共同合作的协作体系。当前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都已成为绕不开的时代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恰恰符合时代需求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让每个国家都能乘着“优势快艇”成为治理体系的中坚力量。

国际治理正在寻找最优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优越性,在于其承认并善用世界的多面性,让每个国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外交支点。一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东方智慧破解中东死结,断交七年的沙特与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凸显对话方式相较于军事威慑的独特价值;经济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立体化网络,中老铁路带动老挝GDP年增3.5%;亚投行项目58%投向清洁能源;向135国提供22亿剂疫苗,打造了“健康丝绸之路”,建立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援助小岛屿国家建设海堤预警系统等等。今后国家实力不再简单等同于GDP或航母数量,更体现在共同构建维护好人类共同命运上。

中国方案,造福全世界。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能为世界弱国小国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

当今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挑战袭卷而来,弱国小国的出路在哪里,答案就写在自主外交、多边主义和中国方案里。

(文/继秀)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客观理性分享观点,无不良引导,请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来源:学习大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