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辽宁的一对老夫妻倾尽所有,变卖家中积蓄凑齐七万元,送21岁的女儿曹茜远赴德国留学。他们满怀希望,盼着女儿学成归来,拥有更好的人生。曹茜初到德国时,父母每月按时汇款,支持她的生活与学业。然而异国生活并不轻松,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让她举步维艰,生活开销远
2000年,辽宁的一对老夫妻倾尽所有,变卖家中积蓄凑齐七万元,送21岁的女儿曹茜远赴德国留学。他们满怀希望,盼着女儿学成归来,拥有更好的人生。曹茜初到德国时,父母每月按时汇款,支持她的生活与学业。然而异国生活并不轻松,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让她举步维艰,生活开销远超预期,她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维持生计。每次联系父母,大多是为了请求汇款,电话中父母总是叮嘱她“省着点花”,话语中透着心疼与无奈。
2005年,曹茜希望父母能再资助一笔钱用于德语学习,以提升学业竞争力。父母虽心有不舍,仍汇去三万元。然而此后,父女间的联系逐渐稀少,最终彻底断联。老两口始终牵挂女儿,却无法得知她的下落。多年后,两人相继被查出癌症晚期,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们通过一档寻亲节目诉说了对女儿的思念与担忧。节目组多方努力,联系德国大使馆、学校,却始终杳无音信。
直到有人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认出曹茜,她已改名换姓,成为慕尼黑大学的一名教授,结婚生子,生活安稳。节目组终于找到她的住处,却遭到丈夫拒绝沟通。面对父母病重的消息,曹茜态度冷淡,称“跟我没关系”。工作人员不忍老人抱憾离世,善意地告诉卧床的父亲:“女儿正在回国的路上。”可三个月过去,曹茜始终未归,两位老人最终在思念与遗憾中安详离世,手机里仍保存着女儿17年前的照片。
曹茜的成长经历并不轻松,童年被严格管教,连玩耍都受限,高考志愿也被父母强行更改。留学后,她独自面对生活的重压,靠三年打工才攒够学费。她曾以为父母会无条件支持自己,却发现现实艰难。她改名,是想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却也在无形中切断了与过去的联系。
节目播出后,舆论纷起,有人指责,也有人理解。而曹茜在社交平台晒出圣诞聚会照片时,笑容满面,身边亲友环绕。面对网友提问,她关闭评论,选择沉默。德国媒体跟进报道,人们发现她曾在2010年的论文致谢中写下“感谢父母支持”,这一细节令人唏嘘。
多年后,老夫妻的旧居仍在,门上2000年的春联虽已褪色,“平安”二字却依然清晰。村口的寻人启事早已被覆盖,但邻里谈起这对老人,仍忍不住叹息。人生的选择千千万万,而亲情,始终是心底最深的牵挂。即便走得太远,那份血脉相连的温暖,也从未真正消失。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