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人员名单。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及公示等程序,全省共遴选出168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我校生态与生物学院博士王佳佳老师成功入选。
我校博士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人员名单。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及公示等程序,全省共遴选出168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我校生态与生物学院博士王佳佳老师成功入选。
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是省科协组织开展的青年科技人才联系服务项目,旨在选拔具有较强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搭建学术交流、科技创新、对外合作、能力提升等平台,支持入选者在“科研黄金期”潜心研究,为山东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此次入选不仅是对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是学校在青年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助力学校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校4家实验室获评东营市重点实验室
近日,东营市科技局下发了《关于公布东营市重点实验室(第二批)优化重组筹建名单的通知》,我校申报的“东营市基层治理领域大模型重点实验室”“东营市盐碱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东营市生物质能源重点实验室”“东营市智能无人机应用与产业服务重点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被认定为东营市重点实验室。
本次获评不仅是对学校科研工作的肯定,更为我校今后的科研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围绕东营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为东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我校15个项目获2025年度东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近日,东营市科技局公布了2025年度东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结果,我校《基于数字艺术疗愈的阿尔茨海默症干预效果与机制研究》等15个项目成功立项,其中7项获得立项资助,数量为我校历年之最。
东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围绕东营市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在申报过程中,我校科研人员积极响应,精心准备。经个人申报、主管部门(单位)审核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15个项目脱颖而出。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现代高效农业等新兴产业领域,紧密围绕东营市产业技术需求与科学前沿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为科研人员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15个项目的立项将进一步激励我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校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
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公布2025年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名单,我校牵头组建的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东营市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服务团成功获批。这是学校立足东营地域特色、服务农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将为东营市盐碱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核心城市,拥有大面积盐碱地,如何破解盐碱地治理与农业开发难题,一直是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此次学校获批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是响应山东省“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政策要求,依托自身在农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的精准发力。
团队汇聚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参与,他们长期深耕盐碱地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是一支高规格、专业化的科技人才队伍,服务面向农业技术研发、土壤改良、耐盐碱作物培育、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为盐碱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一站式”科技支撑。
此次获批为学校搭建了更高层次的科技服务平台,将为东营市盐碱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科技赋能,让昔日的“盐碱滩”逐步变成“丰收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贡献“科技力量”。
我校乡村振兴团队闪耀“创客中国”赛场
三个项目挺进中部地区复赛
近日,第十届“创客中国”山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部地区复赛名单正式公布。我校乡村振兴团队凭借“稀土元素对盐碱作物产能与品质的提升”“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青蓝酵卫”三个创新项目,成功晋级中部地区复赛。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能力,也体现了“新农人”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价值。
被誉为“创新成果孵化器”的创客中国大赛,一直致力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东营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团队能够脱颖而出,依托的是“校企村”协同创新模式:学校提供科研平台与导师资源,企业贡献市场实战经验,乡村则成为技术落地和应用验证的一线场景。这一成绩不仅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也为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双创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力。
今后,团队成员将继续深化项目研发与推广,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地方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科技支撑和产业机会。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创新成果参加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并获奖
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与“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广州国际赛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我校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两项创新成果受邀参展参赛,参赛项目全英文路演答辩,最终荣获二等奖(银牌)和三等奖(铜牌)各一项。
本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技能大赛由中国发明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众多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参与,集中展示了2000多项发明创新成果。大赛涵盖先进制造、绿色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医疗等多个前沿赛道,竞争激烈,有效推动了国际发明成果交流与专利技术转化。
近年来,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国内外高水平技术竞赛,持续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此次获奖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又一重要成果。学院将继续鼓励师生立足专业、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能源装备制造学院在第一届“信捷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金奖
第一届“信捷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江南大学举办。经过初赛选拔,共有来自全国的130支参赛队伍晋级决赛同台竞技。由我校能源装备制造学院郭婵、徐海英两位老师指导,周星廷、庞海航、郭凯豪、黄俊祺四名同学组成的队伍,在决赛中全力以赴,经过激烈比拼,最终荣获金奖。
本次大赛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旨在搭建全国大学生展示智能制造创新成果的平台,提升大学生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系统集成、方案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各高校在智能制造相关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行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践,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能源装备制造学院在智能制造教育方面的扎实基础和显著成效。
我校教师在2025年全省社科普及宣讲员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25年全省社科普及宣讲员大赛在东营蓝海御华大饭店会议中心一楼举行,大赛由山东省社科联指导,全省各市社科联主办,东营市社科联、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职业学院承办。比赛有来自全省的33名选手参加,经过紧张角逐,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吴文卿老师荣获一等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大赛包括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半决赛中,每位选手按抽签顺序进行自主命题宣讲和现场随机抽题宣讲,半决赛得分前17名的选手获得总决赛资格。总决赛由选手自主命题宣讲和评委问答两个环节组成。我校吴文卿老师在先期举行的东营市社科普及宣讲员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代表东营市参加省赛。在全省半决赛、总决赛中,吴文卿老师以《吕韵悠悠续新声》为题,生动讲述了吕剧这朵散发着浓郁泥土芬芳的艺术之花在新时代春风里的悠悠绽放。在随机抽题和评委问答环节,吴文卿老师思路清晰,应变灵活,逻辑严密,表现出色。
参与承办大赛和教师参赛获奖,体现了我校在深耕社科普及领域、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持续努力,彰显了我校在地方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为提升公众社会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我校师生在2025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省赛获佳绩
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和中华经典书写大赛拟获奖名单,我校师生在本届省赛中表现优异,共计荣获21项省级奖项。其中,诵读大赛获奖8项,教师组获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学生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书写大赛获奖13项,毛笔类学生组一等奖2项、优秀奖1项,教师组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硬笔类学生组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粉笔类学生组优秀奖3项。学校大赛成绩全省名列前茅,荣获省“优秀组织奖”。同时,诵读一等奖和书写一等奖作品入围国赛名单,期待我校师生在国赛当中脱颖而出,继续斩获佳绩!
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公益性、全国性赛事活动,以“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为主题,旨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我校高度重视省级赛事组织工作,依托学校语委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联合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文旅康养与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统筹开展系统化赛前培训,为参赛队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形成了“学校统筹、部门学院联动、师生参与”的良好格局。
此次佳绩的取得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成果体现,也是我校助力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深化“典耀中华” 主题读书和积极推进美育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学校将继续以高水平全国竞赛为重要抓手,深化“赛教融合”机制,优化实践育人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东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