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散文】我与青海读书会的爱和遗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18:27 1

摘要:九月的风已经带着几分秋凉,穿过阳台敞开的窗落在书桌上,在那本摊开的笔记本上,纸页轻轻颤动,像极了我此刻未能平复的心绪。桌上静静躺着一本红色的荣誉证书,封面上“荣誉证书”四个字烫金发亮,在夜幕的灯光里映出细碎的暖意,也映出我心底那份交织着感激与怅然的复杂情绪——

九月的风已经带着几分秋凉,穿过阳台敞开的窗落在书桌上,在那本摊开的笔记本上,纸页轻轻颤动,像极了我此刻未能平复的心绪。桌上静静躺着一本红色的荣誉证书,封面上“荣誉证书”四个字烫金发亮,在夜幕的灯光里映出细碎的暖意,也映出我心底那份交织着感激与怅然的复杂情绪——因为开学季繁杂的工作,我终究错过了那场在青海美术馆举办的“我与青海读书”主题征文颁奖活动。

这本证书是祁学梅老师特意帮忙带来的。记得那天夜幕,她笑着将证书递到我手里时说:“今天活动很开心,老师们交流发言如何能更好的写作,这么好的日子,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怪可惜的。”我指尖触到证书封面的纹路,厚实又温润,像是捧着一捧沉甸甸的心意。打开扉页,工整的字迹写着我的名字和获奖等次,那一刻没有想象中的雀跃,反倒先涌上一股酸涩——这薄薄的一纸证书,哪里只是写作路上的一份奖励,分明是刘志强会长和诸位编辑老师,对我们这些普通写作爱好者学习写作最温柔的包容与鼓励。

我与青海读书会的缘分,始于十年前一个偶然的午后我总爱读一些关于青海的诗歌书籍,随笔写一点关于青海的文字,从青海湖的晨雾到塔尔寺的经幡,从牧区草原的炊烟到巷弄里的老面馆,那些流淌在笔尖的情愫,起初只是无人问津的“自言自语”。一次在李晓红老师的朋友圈,我了解了青海读书,在她的推荐下,我关注了青海读书会的公众号,看着平台上一篇篇来自不同人的文字,有的写得专业精深,有的写得质朴直白,却都带着对文字的敬畏、对青海这片土地的热爱。做了九年的观众,就在去年我鼓起勇气参加了青海读书会治懒写作训练营后,投了一篇散文,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收到了编辑老师的回复,不仅细心指出了文中的不足,还鼓励我“继续写下去,把身边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自那以后,我努力做读书会的常客,每天推送的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我知道编辑老师们很辛苦,线上,编辑老师们要熬夜校对稿件、排版推文,有时一篇文章要反复修改几次,只为呈现最好的效果;线下,我也尽可能抽空参加读书会组织的分享会,总能见到刘志强会长和编辑老师们忙碌的身影,他从不摆架子,和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写作、聊生活,说起读书会的初心,他说“就是想给喜欢文字的人搭个台子,让大家能互相取暖、共同成长”。那些默默付出的日子里,编辑老师们逐字逐句打磨稿件,会长们四处协调资源,只为让每个写作爱好者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被看见。就像这次征文活动,从策划到征稿,从评审到颁奖,前后历时近三个月,他们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才让这场活动在青海美术馆圆满落幕。我虽未能到场,却能从朋友们发来的照片里,看到美术馆明亮的展厅里,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那笑容里藏着对文字的热爱,也藏着对读书会的信赖。但我能感觉到老师们的喜悦。

遗憾的种子,是在开学前一周埋下的。那时征文结果刚公布,编辑老师说有我的名字,满心欢喜地计划着颁奖当天的行程,想着要当面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想着要和平日里只在线上交流的笔友们见一面,想着要认真听听老师们分享的写作经验——毕竟,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围坐在一起,聊文字里的春秋,谈写作中的得失,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可开学的脚步一近,一切计划都被打乱了。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提前整理学生信息,要布置教室,要准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还要接待家长的咨询……还有很多工作要我们大家一起做,忙到回家时,夜幕低垂窗外已是满天星斗。

颁奖活动当天,我正在教室里调试多媒体设备上的课件,忙着开学前的准备,手机屏幕亮了又暗,是读书会的群里发来现场的照片:老师们坐在台上分享,手里拿着厚厚的笔记;获奖的朋友们站在台前合影,脸上带着腼腆又骄傲的笑容;展厅的桌子周围,坐满了这次征文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老师们,分享学习经验的场面,从他们的肢体语言和笑脸上,我能体会到他们的言语交流间都是对青海的深情……

看着那些照片,心里的遗憾像藤蔓一样悄悄蔓延。我知道,我错过的不只是一场颁奖礼,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那些老师们分享的写作技巧,或许能解开我长久以来在创作上的困惑;那些和笔友们交流的瞬间,或许能碰撞出更多灵感的火花;就连大家合影时的欢声笑语,都是见证青海读书会成长的珍贵瞬间——这个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的小团体,一步步走到今天,能在省级美术馆举办活动,背后是多少人的坚守与付出。对我而言,每一次在读书会的交流、每一次稿件的发表,都是成长的印记。就像这次获奖的文章,写的是我在青海读书会的成长和蜕变的故事,初稿写得有些散乱,是编辑老师耐心帮我梳理脉络,让我知道“写故事要抓住最打动人的细节”,才能让文字有温度。

可这份遗憾里,又藏着满满的安心。因为我知道,即使我未能到场,那份来自读书会的温暖从未缺席。祁学梅老师特意绕路给我送来证书,还细心地把活动现场的照片分享发给我们;编辑海燕老师知道我因工作缺席,留言“工作要紧,以后还有很多机会,代领可以……”;刘志强会长曾说过“写作的路还长,咱们读书会永远是大家的后盾”。这些话语像秋日里的阳光,轻轻拂过心头的遗憾,让我明白,真正的“在一起”,未必需要时刻相伴,只要彼此怀揣着对文字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就算隔着山海,也能感受到那份同频共振的力量。

如今,这本荣誉证书被我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每次提笔写作或者键盘敲字时,看到它,就会想起青海读书会的老师们,想起那些未曾谋面却心意相通的笔友们。我知道,这次的遗憾,会成为下次相聚的期待。等忙完这阵开学季的忙碌,我一定要去读书会的线下活动现场,当面道一声感谢,听老师们聊写作,和朋友们话家乡,补上错过学习的美好。

青海的秋天总是来得格外清澈,就像青海读书会带给我的感觉,纯粹又温暖。它让我明白,写作从来不是孤军奋战,那些来自陌生人的鼓励与包容,那些藏在文字里的善意与力量,会支撑着我们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而这次未能到场的遗憾,也会化作一颗饱满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提醒我珍惜每一次相遇,感恩每一份陪伴,用更真诚的文字,书写属于青海、也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故事——遇见读书遇见你。

李迎梅,笔名:文梅。青海平安人,喜欢教育,热爱剪纸、读书、听音乐,一个在乡间默默守候的人,文字陪伴余生的每一天。2024青海读书会治懒写作训练营学员。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