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年生态农场,被誉为共享菜园的鼻祖,累计服务3000余户家庭,发展长期会员800余人,有机蔬菜复购率超90%,为小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17年生态农场,被誉为共享菜园的鼻祖,累计服务3000余户家庭,发展长期会员800余人,有机蔬菜复购率超90%,为小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他就是耳熟能详的——小毛驴市民农园
要知道,其“CSA模式”被写入农业农村部案例集,成为高校农业经济专业实践基地。农园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转型有机种植,耕地利用率提升至 95%,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翻3倍。
9月25—27日将会考察学习小毛驴市民农场,同时联合创始人黄志友也会分享17年运营经验。
小毛驴市民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家坨西路,坐落于美丽的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一级水源保护地,是北京市级生态农场。
曾经,是一片苗圃基地,2008年,一群青年从河北定州翟城村辗转到北京,来到这片土地,在温铁军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生态农业试验,也是国内最早做生态农业的农场。
前10年(2009年至2019年),聚焦解决食品安全,推动市民参与式监督生态蔬菜的生产过程。
主要方法:菜地认养(劳动份额)和蔬菜宅配
即:消费者提前认购年度蔬菜份额,农场则按季度配送应季蔬菜,品种随种植计划动态调整。
将园内划分30㎡家庭菜园,认养家庭可亲自耕种,农场提供有机种植技术支持;无暇参与的消费者,由农户代种代管,确保每周收到6~8种新鲜蔬菜。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
引导市民亲身种植或食用无农药、无化肥的蔬菜,从而知道食物从哪里来?重新理解“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农户提前锁定销路,让消费者深度参与生产决策,形成稳定信任链;更便于发展会员和家庭等同频用户,传播“生态健康理念”。从2019年开始,黄志友带领的新生代团队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由过去十年以“菜地租种和蔬菜宅配”为主的生产型农场,向农业体验、亲子教育、食育农疗、园艺文创、自然保育等“共创共享、轻运营生态教育型”农场转型,致力于打造都市的农创空间。
都市里的农创空间,包括三个维度:既有农场的创建,有新农人的创业,也有对农业本身的创新。
主要做法如下:
作为农创空间主理人,可以“承包“小毛驴一定面积的空间——可以是菜地、稻田、果园、春秋棚,也可以是花园、池塘、树林,与“小毛驴”共建、共创,盘活农场上的一个个农耕社区公共空间,打造有爱、有活力、多元化的梦想田园的同时,也从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目前,“小毛驴”已实践了近10个农创空间项目。
例如:野武花园(可食用花园)
热爱植物的野武草木记主理人、可食用花园负责人小武和欣琦夫妻俩,将“小毛驴”因畜禽禁养政策被闲置的发酵床猪舍改造升级。
在保留原有建筑架构的基础上,他们利用土、沙原料填充地面,将单调的猪舍变成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植物花园,培育各种盆栽蔬菜。
改造前
改造后
他们说:自己的前半生是为了外界的期待和要求而活,后半生,希望为真正热爱的事业而活,也期待大家到猪舍可食用花园来,体验园艺疗愈的魅力。
再如:生态修复池塘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协助“小毛驴”将作为农场泄洪区的池塘进行生态修复。
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育空间、农场里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现有动植物60余种,如绿头鸭、蜻蜓、荷花、芦苇等等,已收录进专门的动植物图鉴。
城市团队可以带孩子来此观察动植物的情况,做自然摄影、自然笔记、池塘管理教育活动等。
03多业态共生共创在小毛驴不仅能种菜,也为各类人群提供一个社群空间。
都市农夫(租户)不仅能体验田园农耕,还能享受美学空间、营地休闲、无动力游乐、自然教育、食育工坊、生活集市等多种业态的农耕生活。
业态一:青年户外艺术营地
艺术乡建实践者、空间主理人闫海涛老师,希望通过这个山水田园间的艺术空间营造项目,让年轻的艺术家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农村生活和脚下的这片土地。
在这里,提倡半耕半读、半城半乡的生活方式,倡导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从田野到餐桌的有机美食和田园芭蕾的美景,更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文化交流。
业态二:小毛驴自然学堂
自然学堂的教育活动围绕农耕、泥巴趣玩、生态圈观察、野外BC、自然手工和美育五大主题展开,可根据校园、幼儿园、成人团体、企业、行业人士等各种团队的活动需求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
业态三:朴门永续生活
桃花源1号白永康老师是朴门永续的实践者。
白老师在农场租了两块地,每年都会进行做一些朴门永续的相关实验与堆肥,对于杂草管理也有一番经验,例如:在菜地里种黑麦草、三叶草、紫花苜蓿草等。
此外,还有小伙伴在“小毛驴”做农园戏剧美育的“林畔小院”、做“中小学生农耕课堂实践基地”,做手工再造项目“夕西匠”……
▲蚂蚁众创的汤长江老师设计改造的食育工坊
▲洼里李长庚老师设计的“摸鱼池”
小毛驴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项目不是简单提供"田园风光",而是创造"可参与的生活场景"。当城市与乡村在田埂上握手,当消费者与生产者在菜畦间对话,这种基于信任的连接,正是农文旅产品最持久的生命力。
9月25日至27日,我们一起走进“小毛驴市民农园”,听创始人黄志友讲述17年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来源:庄主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