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求李世民放过13个孙子,听到一个名字后,李世民下令全部诛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5 10:09 1

摘要:为了争夺一个皇位,君臣可能反目,父子也能反目,兄弟更可能会刀剑相向。

为了争夺一个皇位,君臣可能反目,父子也能反目,兄弟更可能会刀剑相向。

其中兄弟反目的典型案例,便是唐朝初年的玄武之变。

而在玄武之变后,李世民明明已经坐上皇位了,为何还会对太子的后人挥下屠刀?

在古代,成为皇帝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生在帝王之家,成为太子,取得父皇的信任。

如果能力尚可,最好提前接触朝政,和群臣打好关系。

一般做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可以安枕无忧,静等传位啦。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唐朝的开国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嫡长子,在起兵之初就一直陪在父亲身边,最后帮父皇打来了天下。

无论是披甲上马,征战沙场,还是坐镇后方,运筹帷幄,他都做得有模有样。

在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也顺利成为太子。

成为太子后,李建成也没有纵情享乐,反而励精图治,积极辅佐父皇李渊治理天下。

当时长安城经历多年战乱,民居和宫殿全都破败不堪,交通和排水也非常不畅。

身为太子的李建成,主动承担起修缮长安城的重任,并且做的有模有样,深得百官的赞许。

同时,李建成也对百官比较仁厚,经常在李渊面前帮臣子说好话,称得上是一位贤明的储君。

而且李建成身边还有千古诤臣魏征,还有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猛将也有开国大将罗艺。

而且当时李渊因为年老体衰,又征战多年,对朝政渐生厌倦,晚年便将朝政一概交由太子。

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在一众贤臣能将的辅佐下,将天下治理得有模有样。

因此,很多臣子都认为李建成距离皇位,只剩李渊一死了。

只是没想到,李世民会在太子和皇位之间横插一杠,直接夺取了李建成的皇位。

其实历史上李建成并非毫无察觉,而是早有预料。

因为在起兵之初,二弟李世民就展现出不弱于他的贤才,甚至比他还要会拉拢人心。

比如在拉拢降将尉迟恭的时候,其他臣子都说尉迟恭有反心,最好杀而后快。

唯独李世民不同意,非但如此,他还各种和尉迟恭说悄悄话,最后两人好地跟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一样。

说实话,如果放到现在人眼中,李世民拉拢臣子的手段甚至都有些“肉麻”。

虽然有些“肉麻”,但却十分有用。

很多人就是甘愿为秦王李世民抛头颅、洒热血,即便冒着诛九族的风险,那也是在所不惜……

玄武之变

李世民靠着收贤纳士的方法,很快在秦王府聚拢起一支不弱于李渊的团队,其中不乏房玄龄、杜如晦、秦琼,尉迟恭这样的谋士猛将。

带着这些人,李世民很快成了唐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这也是李渊能够快速夺取天下的原因。

在建都长安之前,李建成常年跟着李渊四处征战,手中也颇有些许兵权,和李世民也算是半斤八两。

可在唐朝建立之后,他虽然成为了太子,也掌握了朝政,却逐渐失去了对兵权的把控。

不过想想也对,李渊虽然已经年迈,但他也不希望被赶下皇位,还想在未央宫中多享受几年呢。

李建成都成为了太子,如果再手握兵权,那不是给了太子逼宫的条件嘛。

反正政权和兵权只能拥有一个,太子很自然地掌握了政权,而李世民便得到进一步成长,掌握了天下兵权。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太子虽然再怎么受宠,那也只是太子,还不是皇帝。

而掌握兵权的人,却能随时成为皇帝。

李建成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即便他不懂,他身边的魏征等谋臣还能不懂?

因此,李建成便开始想办法针对二弟李世民。

他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父皇李渊前各种说李世民的坏话,希望能削弱对方的兵权。

刚开始,李建成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李世民被降罪,府中的谋臣也被施以各种罪名,贬黜的贬黜,流放的流放。

很多人担心自己获罪,甚至都跑到东宫,依附在太子身边。

当时,魏征建议李建成直接杀掉秦王,以绝后患。

因为李世民虽然受到了打压,但只要让他抓到一丝机会,肯定会殊死一搏的。

可李建成觉得自己已经是太子了,只要不让二弟威胁到自己,那就没太大问题。

而且斩杀兄弟的事情也不是很光彩,何必多此一举呢?

正如魏征预料的那样,李世民在经过各种打压后,决定率领一众亲信殊死一搏,发动宫变。

于是在一天清晨,众人埋伏在太子早朝的路上,发动了玄武宫变。

李世民当众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

随后,李世民又命令尉迟恭持刀去见父皇李渊,如果父皇不能接受自己成为太子,那也一刀砍了。

还好李渊有自知之明,果断选择退位。

只不过在退位前,李渊向李世民提了一个小小要求……

斩草除根

李渊向李世民提的要求非常简单,那就饶过建成和元吉的后人,毕竟那些人都是自己的孙子,也是李世民的侄子。

李世民听到后,也觉得自己已经杀了两位兄弟,而且东宫势力遭到了清洗,没必要赶尽杀绝。

而且不杀太子后人,也能向世人证明自己并非滥杀无辜之人。

想到这里,李世民便对大哥和三弟的后人手下留情,只是将他们赶出长安,流放到边陲之地。

可在继位之后,有一个大臣直言进谏,希望他能派人杀掉太子后人。

李世民本想辩解一番,可在大臣说出一个人名后,他立马下令,派人将太子和元吉后人诛杀干净。

这个人叫作“刘安”,他的身份是西汉淮南王。

在西汉建立之初,曾经历过一段时期的吕后专政,西汉大权旁落外戚之手。

好在吕雉死后,在丞相陈平和大将周勃帮助下,重新将汉朝皇位还给了刘氏子孙。

在这些刘氏子孙中,一共有两位候选皇子得到群臣的推荐。

其中一位是代王刘恒,另一人是淮南王刘长。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最终赢得西汉皇位的是刘恒,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汉文帝。

汉文帝成为皇帝后,淮南王刘长一直觉得是刘恒从中作梗,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上的皇帝。

虽然汉文帝对淮南王非常好,但他一直在暗中谋反,想要夺取天下。

可惜刘长数次谋反无果,最终不堪其辱,自杀了。

汉文帝不计前嫌,便让刘长的长子刘安继承淮南王,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没想到刘安长大后,非但不觉得父亲谋反有罪,依旧认为这是汉文帝篡夺了他家的皇位。

后来,刘安又开始频频造反,最后被汉武帝诛杀,这才结束了淮南王一家的造反之路。

李世民听到这里,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不会改变太子后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还会暗中造反。

为了后世的长治久安,他选择斩草除根,立马下令诛杀太子和元吉的全部后人……

来源:文史闯江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