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秩春秋流转,烽火记忆永存。80 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赢得近代以来首次反侵略完全胜利。莆田儿女亦未曾缺席 —— 从沿海哨所的浴血坚守到山区密林的游击抗争,从文化阵线上的呐喊到寻常巷陌的支援,这片土地的每寸肌理都镌刻着不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
山河铭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展优秀作品展播
八秩春秋流转,烽火记忆永存。80 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赢得近代以来首次反侵略完全胜利。莆田儿女亦未曾缺席 —— 从沿海哨所的浴血坚守到山区密林的游击抗争,从文化阵线上的呐喊到寻常巷陌的支援,这片土地的每寸肌理都镌刻着不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市政协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山河铭记——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展”,以笔墨为桥,重现那段民族救亡的壮阔岁月。此次入选优秀作品98 幅,是创作者们深掘本土史料、触摸历史温度后的心血凝结。这些佳作,书法笔锋藏锋露骨,似见当年金戈铁马;丹青或写意军民情深,或写实战场硝烟,更有借壶兰山水映照和平之珍贵。它们以艺术语言浓缩历史瞬间,更以莆田视角诠释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抗战精神。
驻足观展,既是赏艺术之美,更是与历史对话。本公众号将分五期陆续展播,愿这些作品唤醒共同记忆,让铭记化为前行之力,激励我们在 “和美莆田” 的建设中,续写先辈用热血铺就的家国华章。
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抗战胜利诗数首》林玉霖 | 书法 (简书)
烽火当年映碧空,铁流漫道血花红。长征九秩精神壮,抗战八旬浩气隆。日寇凶狂归旧梦,中华崛起傲苍穹。今朝莫负先驱志,续写兰章岁月融。
八秩硝烟忆未休,九旬征路韵长留。雪山踏破豪情在,日寇驱歼壮志酬。旗猎猎,意悠悠,山河焕彩立潮头。英雄浩气千秋颂,华夏新程岁月遒。
烽火连天岁月寒,长征路上险关拦。驱倭浴血山河壮,逐寇捐躯意志顽。铭历史,仰先贤,精神薪火永相传。今朝再踏新程路,重振中华梦正圆。
《凯歌》邓伯元 | 国画
作品构图饱满,繁花与禽鸟交织,似祖国蓬勃生机满溢。用色明艳,紫花如霞,蓝叶似玉,搭配和谐,既显自然之美,更喻祖国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如繁花绽放,奏响昌盛凯歌。
《毛泽东诗句》林元标 | 书法
《童心筑梦》余展业 | 国画
作品主要表现一位在空墙上画画的小孩子,正在画一架大飞机,下方是搞建设的场面,身旁还有一个书包,画的本意是要重视儿童的课外教育:爱国爱科学,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从儿童开始。画面中儿童的衣服为红色的,与红色的土地天空相呼应,寓意在红色的大环境下培育出热爱科学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红色苗子。
《与日寇之仇恨史》林志芳 | 书法
《蕉荫佑山河》沈秀敏 | 国画
作品以苍山芭蕉、累累香蕉、柔美绣球与灵动蜜蜂共同构建和谐画面,隐喻山河安好与和平珍视。芭蕉撑起荫蔽,香蕉象征富足,绣球增添柔美,蜜蜂带来生机。作品承传统写意精髓,笔墨灵动,设色和谐,层次丰富,旨在唤起观者铭记历史、热爱家国,并传递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董瑞忠诗一首》刘建飞 | 书法(大楷)
《家园》岳岚 | 中国画
作品《家园》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画面并突出光影效果,以暖色调为主调,在阳光沐浴下母女在一片祥和的牧民家园过着勤劳安逸的美好的生活。画面充满了着和谐和对生活憧憬。
《毛泽东诗词》选摘 欧群凡 | 书法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黄美光 | 国画
作品以闽中革命遗址奥炳宫为创作主题,描绘了1930年8月,莆田各地游击队于此整编为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并打响闽中革命第一枪的历史场景。
作品以中国画笔墨勾勒层峦叠翠,通过水墨染与色彩铺陈,展现闽中山水的苍润气象。青山巍巍,绿水悠悠,革命遗韵流淌于山水之间—红旗下静谧的房舍,桥畔依稀的人影 ,将历史记忆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既回望峥嵘往昔,亦寄寓山河生生不息,是家国情怀与壮美河山的一次诗性交融。
《抗战八十祀祭先烈文》宋颖颖 | 书法
《英雄赞歌》朱雁娴 | 国画
作品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热烈盛放的木棉花如炬,象征英雄热血;飞舞的蜜蜂传颂精神,增添灵动。国画技法勾勒苍劲枝干,渲染艳红花朵,水墨层次丰富,兼具写实与写意,借木棉与蜜蜂意象缅怀先烈,唤起敬仰与铭记。
《毛泽东诗词》 吴中胜 | 书法
《中共上宫支部》黄丽祯 | 国画
作品精心运用传统小写意山水技法铺陈画面,画面视觉中心的馨山书院,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这里曾是上宫支部播撒革命火种的关键阵地,陈国柱于此兴办夜校、组建农会,把革命真理深植莆田农民心田,让闽中抗日救亡的星火,终成燎原之势。画面展现出革命历史与山河胜景的交融之美,彰显信仰的磅礴力量。
《毛泽东诗词》杨春煌| 书法
《闽中革命第一枪》陈书盈 | 国画
作品聚焦 “闽中革命第一枪” 这一关键事件,展现闽中革命的开篇,歌颂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唤起人们对革命历史的深切缅怀。
作品选取莆田澳柄村极具代表性的村落与桥梁等场景元素,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借助墨色的浓淡变化塑造出山水的立体感与空间感,以艺术的形式还原澳柄村的革命历史瞬间、传承革命精神,将革命历史与传统艺术相融合,既体现出对澳柄村历史的尊重与铭记,也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抗战诗六首》杨淑霞 | 书法
《莆海忠魂-张伯庭烈士就义图》柯春新 | 油画
乌云压岸,曙光破空。张伯庭反绑铁链,白囚衣血书“自有后来人”,右脚赤、鞋抛,以趾蘸血,挺立如碑。左下瘦兵俯看血字惊愕,右下胖兵仰视震恐。背景取东吴事件海岸,暗色翻涌,唯金光笼烈士,寓信仰不灭,革命必胜。
技法:刀笔并举,厚堆的灰黑云层与薄染的暖光对比,形成“压—透”张力;人物用土红、镉黄提亮,血字以调色刀快速刮出,边缘飞溅,增强临场感。
《弹洞飞联》张锦洪 | 书法(草书)
《战地黄花分外香》郑章贤 | 国画
作品以丰富的意象传递出浓厚的革命情怀,画面下方绚丽的黄花蓬勃绽放,中间苍劲的黑色枝干托举向上,上方青翠的山石隐隐可见,最顶端红旗招展,辉映山河。整幅作品象征着革命道路光芒万丈,充满热情与希望,彰显了英勇奋进的时代精神。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