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到投诉电话后,执法人员来到标注的经营地址,发现这里根本没有脐橙销售门店。经调查,涉事企业与直播主播无直接关联,主播由平台随机安排,直播前既未与企业沟通,也未了解产品,导致企业对宣传内容完全不知情。
镜头前诱人的秭归脐橙“特大果”,收货时却大相径庭;直播间夸下的“海口”,背后竟是“查无此店”。农产品电商风生水起,但虚假宣传、售后缺位等问题让“秭归脐橙”金字招牌蒙尘……这一监管难题怎么破解?
《“秭”争朝夕 加压奋进》系列报道第十三期
聚焦
秭归县市场监管局
,看他们如何以一本信用合规手册为支点,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全力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橙”信!
近日,秭归县市场监管局接到一起脐橙虚假宣传投诉。咸丰的刘女士称,网购时发现所购脐橙与直播间宣传的“特大果”不符,
“本来想算了,但越想越气,就打了投诉电话。”
接到投诉电话后,执法人员来到标注的经营地址,发现这里根本没有脐橙销售门店。经调查,涉事企业与直播主播无直接关联,主播由平台随机安排,直播前既未与企业沟通,也未了解产品,导致企业对宣传内容完全不知情。
“企业误以为入驻平台、签订协议便万事大吉,往往将重心放在前期引流和销售上,忽视了售后体系与维权渠道建设。”
秭归县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股牵头负责人秦南英表示,长此以往,“秭归脐橙”地标品牌公信力将会因此持续受损。
如何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筑牢监管防线?秭归县市场监管局探索的“清单+指引+培训”信用合规导航体系,成为破局的关键。在信用合规手册里给企业列清楚哪些事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帮企业树立底线意识;根据不同行业制定操作指南,让企业知道该怎么做才合规;通过诚信培训,让企业把守信当成一种竞争力。这样一来,企业从“要我守法”变成了“我要合规”,监管也更有温度和实效了。
“近年来,随着脐橙电商产业发展,大众掀起创业热潮,很多经营者只知道领取营业执照,对合规经营了解不多,涉电商投诉举报日益增多。面对新业态的监管,我们转变工作思路,将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服务,在领照环节,就清单化告知企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红线不能踩,提升企业诚信和合规经营意识。”
秭归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兰华锋说。
信用合规导航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挑战仍在。一些“职业索赔人”对标签标识、宣传话术等细节发起精准投诉,令企业疲于应对。
“我们经常收到类似投诉,基本都是说‘标签标识不规范、涉嫌虚假宣传’。每次都是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感觉很累。”
某电商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说。
信用合规手册的发放让情况开始好转。手册详细列出电商常见违法行为案例,并为企业自查和应对投诉提供清晰指导。
“通过培训学习,现在应对起来,也更有依据、更有底气。”
王先生说。
除了为企业提供操作指南外,县市场监管局还着手推动企业内部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动态管理企业信用等级,鼓励企业积极整改,提升信用水平;指导企业设立专门的合规岗位,确保有人负责、独立履职;为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制定合规行为规范,培育一批信用合规“标杆企业”。
“县域经济发展要靠企业,企业的发展壮大要靠营商环境。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就像种脐橙,光施肥不够,还得剪枝、防虫害,放任不管就会出乱象。”
兰华锋说,通过合规手册当“说明书”、信用同盟做“互助剂”、监管部门当“校准仪”,企业才能知道劲儿往哪儿使,市场这棵树才能结出好果子。
聚焦脐橙电商行业,县市场监管局打出“信用赋能组合拳”,推动企业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合规”转变。通过制定操作手册、分类指导和专项培训,帮助企业厘清经营红线;创新信用评价体系,把信用结果和平台入驻、贷款等挂钩,激励企业自觉守信;建立动态增信机制,帮助信用低的企业修复提升。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5年以来,全县已发放脐橙产业纯信用贷款超1.2亿元,惠及322家经营主体,“秭归脐橙”品牌信誉持续提升,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继续‘练好内功’,把服务做实、把监管做细,推动信用合规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让企业真正把诚信经营当成发展的底气。”
兰华锋表示,将搭建更实用的政企沟通平台,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让营商环境成为“秭归脐橙”品牌最有力的支撑。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